张学良办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在哪里?
张学良校长的办学宗旨和目的非常明确,“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门人才,满足社会需要,谋求文化发展。”1933,他把办学宗旨说得更加明确:“培养实用人才,建设新东北,以此推进国家现代化,消除邻国野心。”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不仅严格选拔新生,在课程设计上也认真吸收欧美名校的经验。比如东北大学
张学良
理工学院的课程是以麻省理工学院的标准为基础的。
对于教材的选择,一般都是国外原版教材。课程安排很满,每周课时一般高达30小时。学校特别注重外语教学和应用,答案、问题、实验、实践报告都是用英文写的。
在校期间会对学生进行淘汰,进行月考、期中考、学年考。系主任将亲自视察考场,违规者将受到严厉惩罚。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将被降级、停学或退学。经过多次考试,学生被淘汰,只有一半多的人毕业。
学校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如教务通则,奖学金,惩罚,教室规则,宿舍规则,学生集会规则等等。在制定奖励规则的同时,我们也制定了惩戒规则。同时,学校加强行政管理,形成由校长、副校长、各学院院长、附中主任参加的校务会议,处理学校各项事务。此外,还制定了教务会议和总务会议的规则。
张学良校长不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渴求人才、对男女彬彬有礼,而且能虚心接受,从善如流,严格要求老师做榜样。对于个别教学效果不好的教授,即使他学历再高,也很难弥补。如果他不称职,他将被解雇。就连行为不端,刁难老师的校长也被免职。
张学良校长从严治校、培养高级学术人才的理念在东北大学大放异彩。从而保证东北大学的快速发展,并很快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东北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
捐款扩建校园
开学时,新校舍尚未建立,大学办公室和学生教室暂时占用沈阳师范大学的校舍。地点是大南关的般若寺胡同。由于学校的发展,旧校址已不能满足大学科学的需要。于是奉天巡抚署帮着办学,专门发函给清朝捐了昭陵前白堆外的300多亩地,又买了200多亩毗邻人民田的地作为新校址。学校新科技楼由信义公司建筑工程部承建,1925秋季竣工。它外形美观,气势恢宏,建筑坚固,在当时全国各地的高校建筑中很少能与之相比。在理工科大楼、教授住宅和学生宿舍以及相应的附属设施建成后,理工科搬到了新校区,而法政法学院仍在大南关,故称南校北校。
东北大学新校区位于沈阳北陵附近,前有新开河,后有昭陵。古林参天,幽静。新校区占地1000亩,规模相当宏伟。此外,北陵附近的长宁寺265,438+00亩官地也划拨给东北大学建设大学工厂,作为工科学生实习、实验场所,承接国外机车维修业务。
张学良将军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后,鉴于两校相距甚远,管理不便,几经商议,将东北大学扩建计划付诸实施,决定集中在北岭新校区。然而,扩建校舍所需的资金是如此的基本,以至于丰田无力承担。张学良校长慷慨捐赠654.38+0万元修建法学院教学楼。为纪念张校长捐资发展学校,法大法学院两栋教学楼分别命名为汉卿南楼和汉卿北楼。1930年3月,汉清南、北楼竣工,法学院、附中搬入新楼。
65438年至0928年,张学良校长捐资30万元,为东北大学修建了可容纳1万多人的现代化罗马体育馆。那一年,张学良校长又捐了50万元,建了更多的图书馆、化学馆、实验馆。
从1925到1931,特别是张学良将军任校长后,东北大学先后修建的主要建筑有:法理学院两栋钢筋混凝土四层楼(即汉卿南、北楼)、工学院1钢筋混凝土四层楼、教育学院1两层楼。二楼教授俱乐部1多个,法科学院二楼100多个“I”形宿舍,理工学院100多个“I”形宿舍,教育学院60多个“I”形宿舍。此外,三院宿舍约有50栋新式洋楼1。职工住宅三村均为新式住宅或建筑。大学工厂三楼有1电台,1罗马体育场,1办公楼。新建化学博物馆1座,新建图书馆1座,共三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任用人才,打造一流机构。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东北大学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成立之初,它聘请了密歇根大学学士、丰田公共文学学院院长王照坤担任语法科学负责人。德国工学博士赵厚达,理工科学长;京都帝国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大四理科生冯祖勋是理科首席教授。庄长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工学首席教授。
张学良将军出任校长后,“实行教授治校”。在兼任校长后,曾任北京国立大学副校长、北京教育部特殊教育司司长的密歇根大学法学博士刘·当选为副校长。后来取消副校长制,改为秘书制,任命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的宁恩成先生为秘书长。
张学良永远是礼尚往来的下士,凡是对东北大学发展有利的学术带头人和各界名人都愿意出大价钱来东北大学任教。
办教育,财政困难,资金不足,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即使是名牌大学,比如北大,清华。当时在北大一年的开支是90万银元。清华大学虽然得到庚子赔款的补助,但也不过654.38+0.2万银元,而东北大学却高达654.38+0.6万银元。据奉天同治说,奉天拨给东北大学的经费也逐年增加,特别是张学良当了校长以后。“1923,43.9万元,...1926,517000元,1927,7910000元,1928,12638。
经费充足,教师工资高是东北大学的一个明显特点。东北大学教授工资一般为360银元,最高800银元。当时南开大学的龚新金教授收入240银元,北大、清华的教授收入300银元。东北大学一直坚持高投入,不拖欠,不克扣,不挪用,待遇优厚,比如回北京探索新事物,还能报销往返路费。优雅的环境,丰厚的报酬,让国内一些大学羡慕不已。
由于学校资金雄厚,教学设备仪器国内高校最高,环境优雅,生活条件优越。众多关内名人、专家学者携手入关,让三江、湖北、福建、四川等地的优秀人才纷纷涌入。
张学良出任东北大学校长以来,聘请和聘用了一些专家学者。主要有:数学家冯祖训教授,化学家庄长功教授,建筑师梁思成、佟隽和林教授,机械工程师教授和潘教授,美国化学博士余泽兰、纪玉丽等。文学院聘请的著名教授有:语法专家张、语言学家黄侃、梁漱溟、原北京政府检察总长谭甘、林纾、余其昌、吴观应(梁启超私人秘书、北平华北大学副校长)、、李光钟等。教育学院里有在美国、英国留学十年的心理学家平教授,中国学者马宗祥教授,统计学家孙教授,历史学家周传儒教授。在体育方面,有郝更生、吴、沈和宋教授。
1929年,东北大学各科改为学院,张学良任命的院长均从有留学经历的专家学者中选拔:文学院院长周是美国奥利金大学教育学学士,曾任北平中华民国大学副校长;理学院院长孙国峰是康奈尔大学的理学博士。法学院院长臧其芳,曾留学美国;高西兵,理工学院工程师,麻省大学纺织工程学士。教育学院院长李树堂,纽约大学教育学博士。
1929年,全校教师120人,其中教授94人,讲师13人,助教7人,教师5人,物理助理1人。学位方面,博士12,硕士26,学士24,各种学位62。全校125名院长和老师中,有48人在美国留学,4人在英国,3人在法国,3人在德国,6人在日本。这些学者学识渊博,经营有方,治学严谨,学风优良,帮助张学良迅速将东北大学打造成远近闻名的一流学府。但由于“九一八事变”,东北大学被迫流亡,遭到严重摧残。但张学良校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宝贵精神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
东北大学【50周年特刊110】校史回顾张学良与东北大学
回答者:微笑季节-二级助理12-7 21:40
我喜欢…
被调查人:余凯520-二级助理12-8 10:31。
不断投入资金发展东北教育。后来东北大学来了很多科学家。当时东北的教育水平全国第一,多亏了张学良。当时东北教师的工资是山海关教师的三倍。而且张学良的规划是每个县都要有他创办的同泽中学和海城小学,现在沈阳有同泽女子中学,是张学良将军的夫人于凤至女士创办的。
“九一八”后,张学良自掏腰包支付东北大学生的旅费,使每个大学生都逃到了关外,包括后来成为他女婿的陶鹏飞先生。陶先生后来回忆说,没有张学良当时寄来的路费,他根本活不下去,更别说和张学良的独生女张吕颖结婚了。
我给你举个例子。1990年张学良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生日会时,来了两批人。当张学良进入大厅时,他敬礼,然后立正。这些人是他的下属。另一边的人说“校长,校长”。这些人是东北大学的学生。张学良,他永远是东北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