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成果

学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拥有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现代化实验设备。实验室占地面积近2800平方米,材料分析、性能测试、材料等设备齐全。实验室分为材料显微检测分析实验室、金相实验室、高频实验室、金属防腐与防护实验室、机械性能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热处理实验室、化学分析实验室、无损检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焊接实验教学基地。国内外先进的材料检测仪器设备主要有:透射电镜(JEM-2000EX)、扫描电镜(JSM-5500LV)、能谱仪(美国EDAX公司的FOCAU2)、X射线衍射仪(日本D-MAXⅱA)、直读光谱仪(日本岛津的PDA-7000)、电液伺服动静态疲劳试验机。电子万能拉压试验机、陶瓷阴极离子镀膜机(MH-800)、X射线探伤仪、金相定量分析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MM-6,德国)、离子溅射仪(KYKYSBC-12)、镀膜机(JEE-4X,日本)、离子减薄仪(GL-69D)、TGA/DSC同步热分析仪、多功能冲击试验机、各种硬度计、等离子热分析仪。金属表面防腐设备、真空熔炼炉、真空烧结炉、超薄切片机(徕卡公司)、各种磨损试验机、各种热处理试验设备、各种先进焊接设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尼科利)、激光粒度仪(美国)、放电等离子烧结机(日本)、振动样品磁力仪(美国lakeshore)、梅特勒精密密度计(瑞士)。

在教学工作中,学院注重基础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和生产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本科生实验教学。一般实验室和实验仪器全天开放,不受任何限制,规定每个本科生现代大型仪器实验课时超过15小时(必修实验课时包括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直读光谱仪等。),尤其是毕业论文期间。这是国内其他大学很难做到的。

焊接实验室可同时为70名学生提供焊接试验,配备了各种先进的焊接设备,焊丝等消耗材料的使用基本不受限制。

这说明学院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学生除了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强调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和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组,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深入厂矿企业开展专业研究和参加技术攻关活动,鼓励学生开展专业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活动。形成了从课堂到社会,从实验技能到工程应用的立体化学习氛围。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能懂理论、会实验、会应用,毕业后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高校毕业生考研率高,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满意率达80%以上。

除了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学院还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坚持“学习更高的文化知识,首先要学会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深刻荣辱观,按照大学生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从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诚信友爱、团结协作的凝聚力精神。

作为深入部队、农村、社区、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暑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获“长春工业大学20周年* * *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依托“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积极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第八届全国“挑战杯”三等奖、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通过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学院的学风建设。

近年来,学院科研取得长足进步,先后成立了材料技术与设备工程、焊接材料与技术、材料表面工程技术、高分子合成与应用等校级研究所(研究中心)。学院与国外开展了广泛的行业合作,在通化钢铁集团建立了“金属材料加工工程研发基地”;在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合金材料技术与节能工程R&D基地”;在四平高思达纳米制造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了“金属纳米材料制造技术及应用研发基地”。我们还与北京等地的大型企业、清华大学、中科院金属所、吉林大学汽车材料重点实验室、东京工业大学、东北大学、中国一汽集团、吉化公司、常可集团、通化集团、吉林油田公司、鞍钢、浙江等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学院学术氛围活跃,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被SCI、EI和ISTP检索50余篇。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400多万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发明专利12项,成果推广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约9000万元。其中,“低碳低合金空冷贝氏体钢”成功用于卡车前轴,疲劳寿命达到并超过日本同类产品指标;“捷达轿车连杆国产化”项目采用非调质处理工艺代替调质钢,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合金渗碳钢坯等温正火工艺及生产线通过国家成果鉴定,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汽车深冲件用IF钢板的国产化,在汽车钢板轻量化方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光熔覆技术”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为一汽集团创造直接效益超过12万元。此外,在矿山机械耐磨材料、铝、镁、钛合金、金属复合陶瓷、功能合金材料、纳米材料和等离子喷涂堆焊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大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