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国土资源部公告第8号

201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党委政府认真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努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成功避免地质灾害1.757起,避免人员伤亡1.88万人,挽回经济损失6543.8+0.9亿元,有效应对了地震、台风等多次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突发性灾害。

一是提前部署,加强研判和监管。

根据部党组年初提出的总体工作要求,2月组织各省(区、市)和有关部门专家召开全国地质灾害趋势会,对全国形势进行研判分析,有针对性地作出全面部署。汛期19次发文发电,动员部署应对各种极端事件。在5438年6月+10月云南彝良地震、4月四川芦山地震、7月四川强降雨、甘肃张喜安岷县地震、8月东北强降雨、5438年6月+10月台风菲特等极端事件发生期间,及时发出通知,督促指导有关地区有效应对极端事件引发的地质灾害。会同民政、水利、地震、气象等部门,提前对地质灾害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和预测。全国31省(区、市)全部在汛期前进行趋势会商和预测,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5月中旬至6月初,派出22个检查组,对巡查、监测预警、应急值守、应急处置等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了全面检查。

7月,针对上半年地质灾害的特殊性,邀请地勘局及直属单位专家召开研讨会,系统分析上半年地质灾害及人员伤亡特点,并再次咨询地勘局、应急中心、相关省(区、市)厅(局)、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专家后, 2013上半年地质灾害及人员伤亡情况分析,形成应对下半年地质灾害。

二是加大制度和能力建设力度

进一步完善应急值班制度,修订应急值班工作手册。对各地应急值守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汛期应急值守工作质量和信息畅通。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编报地质灾害日报+067,报送国土资源部值班信息+0,编报国土资源公报+03。各地把信息报送作为工作重点,向我部报送信息1119条。除甘肃因基层延误、河北因省政府定性问题延误外,信息报送及时准确,为地质灾害应急和防治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3年召开全国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与应急技术培训会议,部署全年应急管理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技术研讨。与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技术人员就多部门协同作战、应急管理与远程会商应急指挥系统、物联网、移动信息化、航天技术支持等内容进行交流。

组织遴选了200名第二批国家地质灾害应急专家,更新了应急专家库,编制了《应急专家管理办法》,召开了应急专家管理工作会议。督促各省(区、市)建立相应的应急专家库,加强指导。全国共有省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1853人,各省(区、市)全年共组织专家培训交流135次。

组织编制《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指南》,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基本程序、内容、组织实施、评估、总结和成果应用等作出规定。吉林省敦化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与两省(区)政府联合举行大型综合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全国各省(区、市)组织了1.7万次不同规模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参与人数超过1.29万人,锻炼了应急队伍,提高了基层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演练情况多种多样。福建、四川、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实现了桌面、专项、综合演练全覆盖,有效检验了各级预案的完备性。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统计标准和统计报告制度。召开全国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综合统计会议,部署地质环境综合统计年报和地质灾害灾情月报工作,交流报告指标和地质灾害灾情直报制度,补齐问题和经验。

开展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预案演练、对策研究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全国* * *组织科普宣传6216次,向1472万人普及地质灾害知识,开展专业培训3100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9.8万人。在“气象日”、“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活动中,宣传了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的科普知识。做好五步回避法宣传和先进典型事迹征集工作,* * *征集五步回避法作品40部、典型材料257份,形成材料汇编并发专函进行宣传。

第三,动员全国积极应对突发灾害

地质灾害发生后,紧急组织专家和工作组赶赴现场调查灾情,指导抢险救灾。* * *启动一级应急响应1次,二级应急响应4次,三级应急响应2次。云南昭通镇雄山体滑坡11、西藏墨竹工卡滑坡、4月20日芦山地震、四川都江堰三溪村等成功处置。

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省(区、市)级领导专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批示248次,各省(区、市)专门下发通知2122次,启动三级以上应急响应365次,派出应急专家3435人次,有效避免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我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会同四川省迅速组织全国26个单位5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赶赴10个市(州)、51个县(市、区)地震灾区及其周边,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估工作。* * *排查核实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4319处,组织开展2277个临时或过渡安置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时组织对灾区514所中小学校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对1298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运行和受损情况进行现场复查。迅速恢复重建群测群防监测网络,逐点制定防灾避险方案,在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标志和指示牌。在宝兴县冷木沟、教场沟,国内最先进的泥石流自动监测预报预警系统迅速建立。

7月,四川遭遇强降雨袭击。该部迅速抽调成都测地中心、Xi安测地中心、水环测地中心、成都理工学院、地勘局地质环境监测所(应急中心)70余人,组成11应急调查队和1专业监测技术指导队,支援四川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排查人口密集区(乡镇)、重要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逐点提出专业监测预警方案。

65438+10月7日,第23号强台风“菲特”在浙闽交界处登陆,我部《关于及时防范地质灾害的函》要求浙江省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排查,落实监测责任,灾情发生时果断采取措施。台风期间,浙江省各级2177处疏散受地质灾害威胁的43809人。由于疏散及时,全省成功避免地质灾害14起,避免人员伤亡116起,防灾成效显著。“菲特”过境后,及时组织全省16家地质灾害防治资质单位,组成58支队伍,180名专业人员,25名省级区域专家,对灾害险情进行全面排查复核,排查出新隐患291处。

四、做好总结,深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现场会在湖北宜昌召开,对下一阶段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作出部署。完成《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十年工作总结》报告,对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工作机制、预警技术方法和工作方式、预警效果、经验教训等进行回顾总结。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已在31个省(区、市)、303个市、1.578个县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历时165天,制作预警产品166个,其中红色预警19个,橙色预警88个,黄色预警49个,无预报区10个。在央视发布107份,在地质环境信息网、手机短信、手机报等渠道发布166份。166预警产品中,153为日常预警,13为紧急预警(* * *启动三次)。全国各省市县两级召开1102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会议,将气象预警落到实处。

2014,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在进一步做好应急值守、应急响应、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灾情统计等工作的同时。,2014,着力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队伍、专家、应急技术和地质灾害应急平台及标准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基层防灾能力,探索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标准化道路;推进应急装备研究、应急监测预警装备研发、应急处置装备研发;做好全国综合演练,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附:各省(区、市)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统计表

国土资源部

2014 65438+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