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差距有多大?
清华是我的梦想,我一直认为在国内读书不一定比在国外读书差。清华和哈佛有很多共同点:都有悠久的历史,都享有崇高的荣誉,都设置了很高的入学门槛,都编织了紧密的校友网络等等。清华号称一流大学,但是国内,我觉得还是清华第一。但清华经常拿自己和哈佛、剑桥比,从积极的角度看,说明清华还是想和世界一流比肩的,但从其他方面看,通过和别人比,说明了清华的不自信和差距。清华主楼最近参观了哈佛大学,感觉清华和哈佛确实有很多差距。令人惊讶而有趣的是,这些差距并没有体现在教学条件等硬件上,更多的是体现在理念、气度、胸怀等软件上。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清华其实给在校学生提供了很多经济支持。然而,在清华还在提高学费,靠收学费生活的时候,哈佛却出台了学费减免政策。如果学生家庭收入低于6万美元,学生学费全免。6万以上,还有一些减免,只有收入很高的时候才交学费。哈佛不再依靠学生的学费赚钱谋生。他们有足够的资金让学生毕业而不负债。其实这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是办学理念、态度、视角的高度差异。我相信清华也有足够的资金让学生不需要交费,但是清华没有这样的想法和意识。哈佛已经意识到招收最优秀学生的重要性。哈佛不希望学费成为好学生入学的障碍。只要你符合哈佛的要求,哈佛想要你,哈佛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顺利入学。两个学校对待学生入学后的态度也有很多不同。哈佛将全力支持和帮助学生顺利毕业。哈佛的毕业率高达98%。这和哈佛完善的保护和支持体系有很大的关系。哈佛的每个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位教授作为你的导师,为你提供各种建议和指导,帮助你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任何问题。如果你在学习上有困难,哈佛将免费为你提供课外辅导和个人指导。如果你有经济困难,哈佛会重新考虑你的情况,做出相应的经费调整。清华做了很多思想政治工作,但实际的实质性、系统性的帮助还不够。哈佛大学图书馆哈佛公开宣称,学生是经过激烈竞争才进入哈佛的,而一旦进入学校,就不应该继续在学校里激烈竞争,而应该去欣赏和享受四年的哈佛生活。哈佛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支持、关心、友谊和合作。这是多么人文的高度。可想而知,哈佛的大学生活一定是丰富多彩、温馨舒适的。再看清华。入学前,我们经历了竞争、淘汰、筛选、过独木桥的考验,但入学后,我们依然要面对压力、危机和你死我活的竞争与挣扎。当时四川省状元,在竞争和斗争中几近崩溃,不得不留两级才勉强毕业。你想想,他毕业的时候,还有入学时的雄心壮志和自信勇气吗?哈佛更注重学生离校后的人生成功,因为只有学生的成功才能导致哈佛的成功。哈佛有一个庞大、紧密、高效的校友网络。在学校,学校会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安排你的假期实习和毕业就业。哈佛的就业指导和援助是终身的,只要你是哈佛人,你就会终身享受哈佛的就业指导和指导。哈佛轻松的教学氛围和学术氛围让学生充满了自信和勇气。是的,学生人生的成功是哈佛的目标,也是哈佛录取学生的标准。高中生成绩达到一定水平后,哈佛不再关注学生的具体分数。很多高中毕业考试得满分的同学都错过了哈佛。为什么?因为哈佛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虑和考量学生的学业水平、课外活动、生活方式、语言表达、社会参与等诸多与学生人生成功相关的方面和因素。例如,学生在申请时提供的关于自己的信息非常重要。学习成绩和老师推荐固然重要,但用哈佛的话说,学生自己对自己的陈述就是学生自己的“声音”,让哈佛知道你是谁。你是谁是最重要的。哈佛最关注和看重的是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个性和特点。如何用几百字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如何生动鲜明地讲述,体现你的水平。讨论不是小说,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评价老师一读就喜欢上你。18岁之前,他们做过有意义的志愿者工作,从事过有价值的工作,参加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取得过骄人的成绩。这样的学生以后会不会不成功?谁不想要这样的学生?只是哈佛大学更强调这些。我觉得清华也想这样招生,但是制度让清华只看分数,没时间管他。这既是无奈,也反映了清华缺乏创造力和进取精神。清华不能要求学生早点提交个人陈述吗?清华不能安排全国各地的校友去面试这些春季要申请的学生吗?把这些作为录取的辅助手段不是更好吗?国外评判大学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毕业生对母校的捐赠占学校经费的比例。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和有趣的评估参数。毕业生给母校捐款多,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毕业生很成功,有钱捐给学校。毕业生的成功与否本身就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水平。这很有价值。第二,毕业生得愿意捐钱给母校。这很有意思。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可和认同是对一个学校最好的判断和评价。想想吧。哈佛的学生在学校享受了四年,毕业时没有负债,通过学校的帮助、校友的推荐和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学校给了他们一块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知识技能和广泛强大的社会关系,让他们在事业和生活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能不捐钱给学校,回报母校吗?这么多校友和家属,哈佛大学还用担心经费吗?一位成功校友返校演讲时说:当年我以母校为荣,今天母校以我为荣。这其实是似是而非的。母校永远以学生为荣,学生也应该永远以母校为荣。母校为学生骄傲不是在他们成功之后,而是从他们入学的那一天开始;学生不仅在校时以母校为荣,长大、成熟、成功后也以母校为荣,可见学校的成功。哈佛大学为清华大学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希望清华赶上来,先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