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六次教育运动
创新是质量的核心。创造性的表现是无法教授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六大解放”,大体指出创新的前提是解放人。第一,让孩子的心智。很多人认为头脑长在学生身上,他怎么想当然是他的自由。但是,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美国妈妈围成一圈问女儿,这是什么?已经上一年级的女儿肯定的回答,这是“O”(字母),这是圆。当母亲在一年级前问同样的问题时,女儿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是太阳,是葡萄,像乒乓球……”。于是是什么禁锢了孩子的思维,母亲毅然和薛对簿公堂,法院判决学校败诉。同样,也有学者分别向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提出“有什么用”的问题,结果大大出乎意料。幼儿园的孩子想法最多:擦桌子,擦鞋子,擦鼻子,冬天点纸取暖等等。大学生只有一个答案“会写”就足以让我们无语了。原来,我们这些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人,不过是让刚进校门时的“大问号”变成了十年寒窗后出校门时的“大句号”。而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远没有那个美国妈妈清醒。把孩子的思想从迷信、偏见和曲解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创新的潜能。第二,放开孩子的手。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身边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着“口对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小皇帝”是对我们孩子的生动描述。然而,就在长辈们为他们准备好每一顿饭,洗好每一件衣服的时候,孩子们却失去了一次又一次锻炼的机会。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学生可以上大学,却不会独立生活。国内大部分留学生成绩很好,但缺乏实验室操作经验。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提出解放学生双手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自己做所有的事情。对于生活中的实践能力,陶行知直言“我不会种菜,不是学生。”在教学中,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动手。比如在教学中,“知识的克数”的重量是1克和500克,可以用学生的手来称量。这种教学相信比老师的十次讲课更有用。又如,学生在演绎“对一个长方体的认识”时,可以画一幅图,剪开,拼出来;自己做一个长方体盒子,然后说说长方体的特点,把教育付诸实践,促进用脑。1985年,中国年仅16岁的少年张进凭借一系列惊人的发明获得青少年发明一等奖。张进的创造力,是因为从小父母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动手动脑的条件。在他的童年,他的父母注意给他买玩具,以开发他的感官,智力和创造力。在众多玩具中,张进更喜欢可以随意拆卸的玩具和建材。他特别喜欢拼,拼,用手和脑子拼很多不同的东西。勤于动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人的活动是双手进行的,禁止学生动手会破坏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不仅要学习已有的知识,更要学会用双手和大脑收集和加工知识,消化和吸收知识,形成品格和道德,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并转化为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第三,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学生看,观察。当被问及为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时,达尔文说:“我没有过人的机智,但在细心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别人之上。”由此可见,观察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老师和家长有责任解放学生的眼睛,帮助孩子把眼睛打磨得更加明亮。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帮助孩子确定观察对象后,要鼓励孩子注意到底,不要轻易转移目标。第二,要按顺序循序渐进地观察,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等。第三,多角度观察事物,培养孩子创造性的观察方法。第四,注意同一事物与不同事物的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