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网格:当用户数量超过百万时,团队只有四个人。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是一款针对大学生的工具+社交产品。大学生不仅可以用来选课,还可以让你认识一起上课的“有缘人”。令人惊讶的是,这款产品用户突破百万的时候,团队只有四个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课程网格联合创始人李天方在知乎上回答了这个问题。李天方之前在微软做软件工程师,之后陆续进入硅谷创业公司和创新工场(planning FM)。文章如下:关于百万用户,几位朋友说的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小团队甚至一个独立开发者,只要找好切入点,快速迭代,再加上一点运气,做出百万甚至千万级用户级的产品并不少见。我们的团队这么小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我们坚信早期团员一定要找到最好最好的匹配。无论我们有多焦虑需要帮助,有多少事情我们做不到,我们都不会降低自己的标准。直到几个月前,团队里只有我和另一个工程师写代码。他做android,web,聊天,我做后台,数据分析,iOS。当时和我们做类似产品的团队也就二三十多人。如果我需要出去融资或者谈合作,团队几个星期都发不出新版本。这种情况下,我还是会连续拒绝几十个不合格的面试官。团队也会质疑我是不是要求太高了,或者能不能先招几个急救的人用,但是我拒绝了。期间,投资人和创始合伙人多次被我担心的要死。其实当时我自己也很担心。但是回过头来看,我还是觉得我的坚持是对的。团队文化是自我复制的。最开始的几个人是什么样的,以后整个公司是什么样的,一旦锁定就无法改变。第二个原因实际上是我的一个严重错误。在硅谷看过很多神话故事,让我觉得创业应该像别人的Instagram,四五个工程师做出一个好产品,滚雪球一样投入大公司的怀抱。这些故事让我觉得小团队是最酷的。不久前我才意识到,Instagram的故事只属于硅谷。中国的创业环境很不一样。一路上有很多绊脚石,强盗,想搭便车的人。四五个书呆子走这条路很危险。这条路上也有大公司等着你,但他们手里往往没有一张支票。其实对于那些顶尖的创业团队来说,只用几个人做一个百万级的产品并不难。他们选择不这样做,因为这不是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只要能满足需求,用户不在乎一个产品是4个人做的还是40个人做的。同样,投资人也不在乎你的成长是不是自然的,也不在乎你一个月花几十万。顶级VC会考虑一个团队的效率和可扩展性,但也有很多投资人只看表面数据,听故事并为此买单。如果一年前我骄傲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会公开下面这个小团队。但现在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后悔没有早点醒来。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进行了许多调整,现在我们的团队比那时更加完整和强大。我们的榜样不再是那些Instagram的故事,而是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团队,既能容纳书呆子,也能容纳斗士。(图:课程网格iOS版的产品截图)附:创新工场的Sean在知乎上评论这个团队。我觉得654.38+0万用户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并不是一个大数字。不需要太多人。但是课程网格抓住了几个点:1。正确的产品。它们由计划FM调整而来。在做计划FM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看到了人们安排自己日程的需求。但是,太广泛了,每个人都要制定所有的计划,很难集中精力。让学生来制作课程,这是一种强烈的需求,也是一种硬需求。互联网时代,小就是大。2.优秀的工程师。创新工场投资@李天方的时候,他只有一个人,但我们认为他是一个超级工程师。微软尤其是Palantir的工作经历足以证明这一点。所以,虽然人少,我们或许可以以一当十。这不是纯粹的数人头游戏。3.操作很好。具体怎么做我也不清楚,但是把大部分课程直接带入国内大部分大学是必要的前提。他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