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湾的历史

1975年越南统一前,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将金兰湾用于军事目的或海军基地。

法国占领印度支那后,金兰湾被开辟为大型商埠,军舰也可以在此加油,作为军舰的停泊点(仅作补给,非正规军港)。但法国远东舰队(或称“法太平洋舰队”)主要停靠在东京湾(北部湾)和上海港,而不是金兰湾,在印度支那的主要歇息地是海防港(今越南海防)。

在日俄战争中,法国是俄罗斯的盟友。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于9月底1904抵达金兰湾休整加油,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数百艘战舰在此集结。两个月后,我出海去海参崴(“途中爆发了黄海会战”)。俄罗斯最先将金兰湾作为大型军港。

1935年,法国开始在这里建造海军基地。65438年至0940年,金兰湾被日本帝国占领,成为其入侵马来亚和荷属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的基地。

从1945到1954,法国进入。随后,从1965到1967,美国斥资3亿多美元扩建金兰湾港口,包括一个机场、两条2800米长的跑道和机库。

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从1973到1978,苏联军费比美国多近100亿美元。随着军事实力的不断增长,苏联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当时苏联领导人甚至宣称“地球上没有一个角落不被苏联考虑”。于是,苏联向西方世界发起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攻势,其霸权全球战略也随之成熟并付诸实施。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越南统一,军事实力大幅提升。越南军队人数达到100万,拥有美国撤军留下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新美制武器装备,被誉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在各自战略利益的驱动下,苏越关系迅速升温。

1975 10 10月,越南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进行了抗美援朝后的首次访苏。苏联动员了1万人欢迎他们。

从1976开始,苏联加大了对越南的军事援助,平均每年654380亿美元,越南对苏联的依赖与日俱增。

1978年6月,在苏联的帮助下,越南成为“经济互助协会”的正式成员;65438年6月+065438年+10月,苏联和越南签订了《苏联和越南友好合作条约》。

作为苏越结盟的重要条件之一,越南在1979年将金兰湾基地移交给苏联,苏越签订了25年的租约。此后,苏联在金兰湾部署了海军补给设施和电子拦截设备。这样,金兰湾就成了苏联在东南亚追求霸权的跳板。它在西太平洋的前哨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向南延伸2000海里,直逼南海和暹罗湾,直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马六甲海峡。

苏联在东南亚的扩张,从阿富汗向海湾推进,呈现出齐头并进的态势。苏联将其西线(欧洲)与东线(亚太)和南线(中东和海湾)连接起来,从而为完成其全球战略部署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扩张战略体现在三条战线上:西线、南线和东线。

西线是苏联和美国争夺的焦点。苏联军队的四分之三部署在苏联的欧洲大陆和东欧,共有320万人。此外,还部署了约80%的中远程导弹、70%的海军力量和74%的空军和防空力量。这些力量的发动,使得苏联的军事实力在欧洲占据了优势地位。

在南线上,苏联加紧南进战略,大力加强对中东和非洲的渗透和扩张,直奔南方油源和资源通道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从侧翼封锁欧洲。1979 12、苏联派出65438+万军队大规模入侵阿富汗,这标志着苏联对外扩张的严重升级。苏联试图利用阿富汗的战略地位和已被阿富汗控制的南也门,从东北和西南两翼向波斯湾地区发起钳形进攻,打开南波斯湾的大门,进入印度洋,形成对欧洲的迂回包围圈。

在东线,苏联积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1978 165438+10月,苏联与越南签订了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从此,越南实际上成了苏联向南扩张的前进基地。苏联支持越南前领导人Duẩn's的“印支那联邦”计划,将原美国驻越南海军基地金兰湾变成苏联海军基地。之后苏联将其侵略扩张的东线与南下战略联系起来,再将东西线联系起来。

1979年5月2日,中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两个月后,苏联和越南签订了苏联海军使用金兰湾作为物资技术保障站的协议,为期25年。之后,这里建成了苏联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部改造,附近机场驻扎了独立混编航空兵团。根据条约,港口最多可部署10艘水面舰艇、8艘潜艇和6艘辅助舰艇。金兰湾物资技术保障站主要执行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17分舰队的舰艇后勤和技术保障任务,保障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执行作战任务的苏联海军官兵在此休整。基地油库的容量为7000吨。苏军在金兰湾部署了反潜和导弹武器基地以及技术维护部队。军事设施的安全和防卫由苏联海军陆战队负责。

2月28日,1979,苏联海军第一批后勤辅助舰停靠岘港。到今年年底,* * *有35艘次舰在岘港和金兰湾进行短暂休整。

1980 65438+10月,苏联太平洋舰队开始向南海派遣舰艇值勤。同年6月,驻扎在岘港的舰队搬迁至金兰湾。

1980-1982期间,前往金兰湾休整的苏军舰艇始终是10-15,其中“明思克”号航母分别于1980和1982两次前往南海,三次前往金。

6月1980之后,驻扎在岘港的所有战斗机都被重新部署到金兰湾机场。金兰湾机场通常维持四架飞机,每两个月轮换一次。自1983以来,在南海活动的苏联船只数量逐渐增加并逐渐稳定。驻扎在金兰湾的苏军舰艇通常维持在20-30艘,其中战斗舰4-6艘,每半年轮换一次;其余为后勤辅助船,每3-4个月轮换一次。

在1983-1987期间,苏联海军舰艇在金兰湾的南海进行了演习、训练和侦察。1983 165438+10月,苏联太平洋舰队航空兵也从本土向金兰湾机场派出了9架“獾”式轰炸机。

从1979开始,苏联先后扩建了金兰湾基地的码头和机场,建设了两个卫星通信站。1984年初,苏联在金兰湾部署了其海军陆战队的1营。次年,苏联和越南在金兰湾设立联合军事基地总部,配备各种侦察设备和人员。到今年年底,金兰湾基地已经成为苏联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

上世纪80年代,金兰湾作为苏美海上军事竞争的重要桥头堡,是苏联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正常情况下,基地最多4000到7000兵力,部署一个中队16图-16轰炸机和一个中队14鞭挞米格-23战斗机。航行在印度洋、太平洋等海域的苏联军舰都在这里加油、补给和维修。金兰湾基地驻有10000多名苏军人员及家属。美国情报部门称这个设施为“苏联之外的第三大设施”。

1988年4月,苏联海军撤回了在南海执行任务的导弹巡洋舰。从那以后,它基本上不再派遣大型水面战斗舰到那里执勤。1989 10,苏联撤回其在金兰湾的通信指挥舰,撤回海军陆战队营的部分人员和装备。1988-1991上半年,苏联海军只在金兰湾保留了10-15艘舰艇。1991下半年,太平洋舰队从金兰湾撤回了约3/4的军舰和飞机。

199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金兰湾基地的使用权。

然而,俄罗斯和越南在金兰湾基地使用问题上的分歧加大。越南计划将金兰湾转为民用,因此不断向俄罗斯施压,试图迫使其撤军。在俄罗斯看来,随着其军事战略的收缩,金兰湾基地的军事价值也大幅降低。此外,俄罗斯国内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昂贵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加快了从金兰湾基地撤军的步伐。

19911 2月22日,驻扎在金兰湾的最后一艘大型战舰——8000吨级驱逐舰“斯皮罗海军上将”号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由于资金不足和管理不善,原本驻扎在金兰湾的一艘船上的4名海军预备役军官因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而死亡。此外,燃料短缺也极大地影响了船只的航行。同时,越南还采取措施限制俄方人员进出基地,加强基地巡逻,严格审批俄罗斯船只和飞机进出金兰湾港口。到1992年3月,俄罗斯在金兰湾只有3艘后勤舰,驻扎在金兰湾的军人及其家眷逐渐减少到1000人。

1995 65438+2月12,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的5架苏-27战机在马来西亚国际航展返航途中,在越南金兰湾军事基地上空神秘失踪。金兰湾的悲剧夺去了俄罗斯空军四名杰出特技飞行员的生命。这是俄罗斯空军历史上痛苦的一天,也是世界特技飞行史上悲伤的一天。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和越南就金兰湾租金问题进行了不断的磋商,但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谈判最终因租金价格而搁浅。

2000年9月,俄罗斯免除了越南11亿美元债务的85%,但越南继续要求俄罗斯每年支付4亿美元的金兰湾租金。按照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根本无法承受,只好作罢。

2001年,俄罗斯领导层决定不再延长与越南的条约,提前解散了金兰湾的海军物资技术保障站,最后一批俄罗斯士兵于2002年5月离开金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