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邮编,地址及介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邮政编码是710126。学校位于陕西省Xi市西峰路兴隆段266号。是一所以信息电子为主体学科,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介
学校的前身是中央军委广播学校,1931出生于江西瑞金。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学校迁至Xi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更名。
建校88年来,学校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我国“一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中央1959批准的20所重点大学之一。20世纪60年代,该校以“西方军事强国”之名蜚声海内外。毛泽东同志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朴素”。
学校现设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70公顷,学校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1033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85万册,电子图书747万册。拥有中外数字资源平台90余个,数据库256个,覆盖学校所有学科或专业。
截至3月底,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5277人,其中本科生22112,硕士10816,博士研究生。有一个研究生院。有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模型软件)、机电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微电子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等6.54万个学校。
学校是国内最早开设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创了国内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电子信息学科的鲜明特色和优势。“十三五”期间,学校获批8个国防特色学科。拥有2个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9个本科专业。在第四轮国家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3个学科被评为A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档,并列全国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位于文件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档,学校电子信息学科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根据ESI公布的数据,学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都排在世界前1‰的位置。
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2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30余人,硕士生导师1200人。学校拥有4名院士,15名双聘院士,20名*获得者(其中“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获得者5名),*30名学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创新研究群体,3个科技部重点创新团队,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4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4名,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973工程首席科学家3名,教育部新世纪杰出人才52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名,“何李”科技奖获得者5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1名,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8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5438+。
学校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有15个国家级专业建设网站,1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3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9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公开课。国家人才培养教学基地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学校人才培养以其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在全国高校形成了“品牌”。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科教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本科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热度较高,在各种省、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中获奖2400余次。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和96%以上,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12年,学校入选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开发、科学技术研究、工程化研发,创造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器、第一台毫米波通信机、第一台“绳电报交换机”、第一台“塔筒腔振荡器”、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的第一套。学校拥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8个,1科技局科技创新基地,教育部科技创新基地9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基地28个。2013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牵头单位先后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重大项目等重大、关键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科研指标稳步提升,在认知雷达、移动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高功率微波集成器件、智能计算、大型天线机电耦合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7项。2014年,由学校牵头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国家“2011计划”认定,位列行业类别第一,进一步奠定了学校在国防科研中的突出优势地位。
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了中国西部军民融合创新谷和Xi安电子谷、陕西理工学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股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研究生实践基地,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学校先后成为中电集团、Xi、陕西省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共建的高校,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建立了7个“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和智力引进计划”国家智力引进基地,与国内电子、航空行业10多家科研院所、研究中心和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建校88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电子信息领域高级人才23万余人,培养出解放军将领120余人,成长起两院院士19人(11977年恢复高考后院士1977人,全国名列前茅),10人。培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纳米技术专家王忠林、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杨红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以及数十位科研院所负责人、大学校长,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