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华的学术成就
1.《论建设的范围和类型》,《解放军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建构主义语法理论对二语教学的启示,《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期。
3.法语语用整合观:以中国构式为例》(别人在哪里?)》,现代汉语研究,发表于2009年9月下期。
4.关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几个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5期。
5.从“谁爱谁”的构式看句法异质性,《澳门语言学杂志》2009年第2期。
6.“X从哪里来的?”以及“你从哪里得到的X?”构式的差异及相关问题》,中国学习,第1期,2010。
7.汉语成语的互文性及其构式解读,《当代修辞学》,第3期,2010。
8.从构式角度解读成语,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201。
9.类型学视角下的首字重复结构,《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2011。
10.《西方构式语法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与莹嘉合作),《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版),第1期,2014。
11.中国学者的建构思想与西方建构理论之比较——兼论中西语言理论的差异(与张庆斌)
),国学,第2期,2014。
(二)汉语语法
1.“是否”的正确用法,《中国月刊》1990,第6期..
2.是否,普通话(香港),第1990号,第1号。
3.从留学生病句看方位词的用法,《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1995。
4.论“机构名词+里/上”的结构,《语文学习》,第3期,1995。
5.“VO's n”转化为同义粘合部首短语的规则,《汉语学习》,第2期,1997。
6.关于体谓语句,《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7.《近60年来体貌谓语句研究述评》,《语文学习》,2006年第2期。
8.《北京话中“人”省略为“人”的现象考察》,《汉语学习》2007年第4期。
9.内斯特语法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影响,《汉语学习》,2008年第3期。
10.建构主义:语言的另一种视角* * *——对汉语主客体不对称的一种建设性解释,《外语》2009年第3期。转载于人民大学《语言与文学》2009年第9期。
11.背景触发的非照应零主语从句,中国汉语,第5期,2010。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学》,转载于第12期,2010。
12.《动词谓语句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
13.《现代汉语动词词典》(合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1.《威廉·琼斯的中国研究》,载《语言研究》2007年第1期。
2.威廉·琼斯学习汉语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经典的解读,《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3期。并以丛书2012出版,陈强、孙宜学主编(同济大学中外学者讲座),上海三联书店,2012。
3.威廉·琼斯与历史比较语言学,《当代语言学》,2008年第4期。
4.《威廉·琼斯的语音语音研究及其影响》,《语言科学》第1期,2010。
5.白刚的语言传奇和威廉·琼斯的语言奇迹及其他,新语丝网,8月7日2011。
6.威廉·琼斯:生平、成就与影响,《中国语文杂志》第15期,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7.威廉·琼斯印欧假说及相关问题,语言与文化卷,语言文学发展与跨文化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8.威廉·琼斯在中国研究,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2012。
9.威廉·琼斯与博物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03年5月27日B01版,学术批评网2013年7月2日转发。
10.惠特尼和耶西柏森的语言经济思想——论语言经济原则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4期,2013。
11.《1920-1921:赵元任作为罗素的译者》,中华读书报201165438+10月6日。1.安仁方言中与句子相关的助词。
2.湖南安仁方言词汇(1)-(4),方言1995号2-4,1996号1。
3.《& lt《汉语方言比较语法研究》,载《外国语言学》,第1,0996期。
4.安仁方言的结构助词和动态助词,《汉语方言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5.《关于安仁方言的几个问题》,《汉语事实描写与调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
还贴在学术批评网,2011 3月15。
6.《安仁方言中与句子有关的助词探讨》,《汉语事实描写与调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
7.答张蔚然教授《行业习惯》:方言研究的标准还是对冲?& gt》,学术批评网,2011年3月28日。安仁信息港论坛2011 3月28日转载。
8.《现代汉语方言中媳妇称谓的考察》,《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版),第5期,2012。人民大学2013第三期转载报刊资料《语言学》。
9.安仁方言,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1.也上《朱门酒肉臭》,光明日报,1993年3月4日。
2.史书和方言中见到的称谓“越级”现象,文史知识1995。
3.《词的语用意义初探》,《中国语言文化论文集》,香港亚太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
4.词义与同义词、反义词构成的关系,《语文学习》第2期1994。
5.《尊重事业音乐群体》解读,语言建设,第1994期,第11期。
6.借用“七月流火”等,北京日报1994 10 10月5日。
7.《称呼父母为“兄弟姐妹”问答》,《读书兴趣·文学与理性——学者的故事》(李乔主编),同心出版社,2006年8月5438+0。
8.动词谓语句形式的成语考察,《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2期。
9.误用与翻新,语言学习,9号,1995。
10.谈“东”与“西”,《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6月。1.于敏语言学著作的语言风格,《修辞学习》第4期,1995。
2.《古籍疑例中的修辞探讨》,《修辞学习》2006年第3期。
3.纳什语法的修辞理论及其对唐越修辞学的影响,《修辞学习》,第1期,2008。
4.《园路的形成机制与修辞效果》,《修辞学习》,2009年第4期。
5.商品名称中的成功修辞,当代修辞学,第6期,2011。
6.网络文体有其社会基础(与莹嘉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报》,2065年3月438+04期A07版。1.东》《西与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4期,1993。
2.论双关修辞——论英汉双关修辞格的异同,《大学英语》,2002年增刊。
3.什么是“苦行僧”?——论《圣人》的中译本,中译本,2003年第2期。
4.《汉英双宾动词对比研究》,胡教授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5.“语感”怎么翻译?英语知识,第10期,2006。
6.《语感英译》,《词典研究》,2007年第2期。
7.乔姆斯基翻译的一些概念和术语(与莹嘉合作),《当代语言学》,第2期,2014。1.关于汉语水平考试的一些看法,《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1993。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规范化问题,《中国建筑》,第1993期,第10期。
3.初级课堂教学中的幽默语言策略,《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1995。
4.《汉语基础》(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5.《发展中的汉语——初级汉语》(下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1.《& lt给疑惑>看完质疑,中国建筑,第1992期,第10期。
2.汉语方言语法比较研究(写作)研讨会纪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995期,第1期。
3.点评:中国语文,第4期,1996。
4.《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概论》(编)的语言部分,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3月。
5.《西方语言学史在中国的话语》,载《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65,438+2003年8月26日第493期《图书》版。
6.《中国事实的描述与考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
7.儒家思想:哲学而不是宗教,政治家,1月1.1998,加尔各答,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