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成长报告三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成长报告范文1
第一部分
我的成长经历
时间的沙漏不停流动,来不及告别叹息。昨天已经被卷入时间的长河变成了回忆,然后一点点透明,最后消失。
不知不觉,我已经成为一名大二学生。在这或长或短的时间里,我们在紧张的学习节奏中一步步成熟,走向了成长的彼岸。
在我看来,我的人生应该是比较顺利的。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好像学习就是我的全部,所以我专心学好。就在我满怀信心参加高考的时候,我遇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挫折:高考失利,这样的打击我一时还承受不了,但是我的性格告诉我,如果我弯腰去上三本或者一个专科,那无非是对自己和对的蔑视。因为我的成绩一直很好,连老师都没有想到我会考砸。但是高考竞争太激烈了,我没有选择,最后选择了复读。
复读的日子里,我的想法渐渐有了变化。不再幻想明天会有多美好,不再与人相处,不再钻研深不见底的问题,只想着高考这个坎。曾经有人告诉我,复读课不是人过的生活,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当一个人变得现实,所有的梦想或幻想都会消失,人或自然都不会太累。
看到同班的人都在享受大学生活,我就会换个角度思考。只是上天觉得我不够成熟,所以让我锻炼一年,就一年。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寒窗苦读十二年,只想问当下”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冷静看待生活,冷静看待未来,活在当下,因为今天是为了明天。只有把握好今天,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如果说以前我们是父母保护伞下胆小的小鸡,那么现在我们长高了。
翔鹰我们奋斗,我们奋斗,我们骄傲!我们将点燃种子的希望,召唤候鸟飞翔,像飞翔的蒲公英一样沿着梦想的轨迹勇敢地踏上属于自己的旅程!
第二部分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探析
近年来,受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恋爱态度轻率、恋爱观念开放、恋爱行为开放的特点,体现了重视功利价值、物质享受和生理需求的本质。因此,应从加强性道德教育、自主教育和完善学校管理机制等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对爱情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憧憬。他们认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没有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美的,不完整的。随着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已经渗透到他们的学习、生活、生活态度、理想等各个方面,同时,恋爱观念也有了质的飞跃。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特点
1.恋爱态度轻率。当代大学生只注重恋爱的过程,不注重恋爱的结果。数学将爱情描述为“体验快乐”和“丰富大学生活”。有的同学以选择理想对象为由,频繁换对象。少部分同学存在“三角恋”“爱情多边形”,甚至引发同学间的感情纠纷甚至冲突,导致悲剧发生。在恋爱过程中,他们只一味追求爱情的浪漫,忽视了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认为爱情与婚姻无关。未婚先孕是当代大学生恋爱不检点的最好见证。
2.爱情的概念是开放的。受西方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意识逐渐弱化,对婚前同居和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据1998报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开展的一项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比例为54.0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这一比例为75.3%...可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日益开放。大学生经常谈恋爱,在外面同居。
3.恋爱行为是开放的。虽然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持“不赞成”和“不反对”的态度,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的各种行为不受任何纪律约束。但是,在大学生中,有一种观念认为不谈恋爱的人是懦弱的,不谈恋爱被认为是不正常的行为。他们把谈恋爱当成一种荣耀,每天成双成对地进出,手拉手在校园里走来走去,上课吃饭自习,对自己的行为丝毫不加掩饰,甚至无视校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愿意公开爱身边人的比例为87.6%,愿意在校园各种环境中发生亲密行为的比例为:教室23.7%,图书馆37.5%,食堂68.6%,校园绿地86.2%。
二,当代大学生的新爱情观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当代大学生新的恋爱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功利价值。他们在择偶标准上更倾向于功利,更看重对方的实际价值。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加大和求职中的“不正之风”,大学生的恋爱观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其交往对象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往往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具体来说,一些学生把未来寄托在恋人和他们的父母身上,渴望恋爱。
2.注重物质享受。有些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大、虚荣、高消费而选择谈恋爱。他们试图通过谈恋爱来解决经济困难或赚取经济利益,有的甚至不惜以名誉为代价,欺骗同时拥有几段“恋情”。
为了快感和地位而恋爱,是一种畸形的爱情观。
3.注意生理需求。大学生的年龄界限已经跨过青春期,进入成年期。因为身体发育的成熟,这个时期的男孩女孩都有追求异性的欲望,对性经验非常敏感,有性亲密的要求。据相关调查显示,83%的大学生有强烈的异性交往欲望,渴望拥有爱情。在异性的吸引和相互爱慕的基础上,性冲动是促使年轻人从事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这个原因的驱使下,年轻人开始独自约会,不进行群体性活动。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同居现象就是最好的例子。
三,新爱情观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的恋爱观在个人身心成长、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正在发生变化,但在很多方面还相对不成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具体从四个方面阐述:
1.受社会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和电影已经离开了人们的生活,并将大学生带入了爱情的世界。由于社会上一些文艺作品对爱情的过分渲染,出现了大量关于性别和爱情的讨论,导致大学生难以明辨是非。同时,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相信网恋比真爱更美好。年轻人特有的好奇心和网络色情的影响,驱使他们揭开两性之间神秘的面纱。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大学生谈恋爱,使得部分大学生的爱情观和性观念扭曲,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此外,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不乐观的就业前景和激烈的竞争,他们也为了逃避现实和外界的压力而选择了谈恋爱。
2.受家庭影响。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出生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中,过着伸手有衣穿,入不敷出的生活,家庭的过分溺爱让他们产生了极度的依赖感。进入大学后,他们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踌躇不前,为了逃避现实,从依赖父母转向渴望新的关怀,过着所谓的“二人世界”。二是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婚恋观缺乏正确引导,大部分家长不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导致孩子的好奇心不断积累。上了大学,远离了家庭的束缚,终于引发了体验爱情的动力,进而诱发了大学生恋爱的问题。
3.受学校影响。目前高校对学生恋爱的态度是既不提倡也不反对,没有相关的、具体的政策和制度给予指导。同时,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关于爱情和性教育的知识,缺乏各种辅导讲座,没有真正形成科学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恋爱观的合理有效途径。
4.受个人自身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在18-25岁之间。按照青年心理学的划分,他们属于青年中期阶段,生殖系统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所以对性体验非常敏感。而大学生由于刚刚脱离父母的羽翼,没有经过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的磨练,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处理任何问题都缺乏思考和理智,理性判断能力差。再加上他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不稳定,容易把问题简单化、理想化,对问题的考虑不全面,使他的恋爱过程容易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恋爱中的各种道德缺陷。
第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恋爱观。
1.加强大学生性知识教育,提高恋爱道德。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和技术,通过课程教学、专题讲座、订阅报刊、定期咨询等方式,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为树立良好的性意识和性道德奠定坚实基础;帮助大学生端正婚恋态度,调整因恋爱受挫而产生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培养健全人格,引导他们在恋爱问题上做出理性选择,形成健康正确的恋爱心理,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性别差异、男女平等;异性交往,相互尊重和尊重;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这些基本的性道德,自觉抵制不健康刺激的影响,防止不健康行为的发生;同时,引导大学生创造人格成熟、事业有成的幸福美好生活,让爱情真正成为人类文明行为的高尚部分。
2.加强大学生的自主教育,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针对当前大学生新的恋爱观,学校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恋爱观、就业观和成功观;让学生认清现实,让他们知道爱情与学生的理想和职业的密切关系。在学校教育中,要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督促他们把学业放在第一位,把恋爱和学业的关系处理好。我们不应该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恋爱上,放松了学习。大学生有必要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他们价值的主要支柱。让大学生知道,爱情是一种相互的理解和信任,是一种责任和奉献,是建立在坚实的学业和事业基础上的。
3.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加强大学生恋爱管理。加强大学生恋爱管理,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管理,督促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宿舍、公寓和校园环境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杜绝大学生留宿现象;最后,要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学校应对大学生恋爱事务实施引导、教育、管理三位一体模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于那些沉湎于爱情而荒废学业的学生,要加强教育引导,使其误入歧途;对于那些在恋爱中违反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同学,要及时批评教育,必要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总之,四年的大学生活是短暂而宝贵的。当代大学生不应该把自己的黄金时光花在花花月月上,而应该立志成才。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智慧和才华发展最快的黄金季节。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形成健康的恋爱心理,把爱情融入成才的目标中,爱情才能成为我们进步的动力,成为我们有所作为的动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成长报告范文2
前言:
时光如湍急的河流,带着渺小如沙的众生奔流而去,不留一丝回旋的余地,只留下岸上无数人哀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在时间的洪流中沉浮了二十多年。正文:奋斗的高中,努力考上梦想中的大学,时间匆匆,大一已经过去,大二也接近尾声,时间过得好快。大二下学期,我开始选修一门课。听了老师的讲座,我深受感动。老师认真负责,从我不知道的地方学到了很多。从此,我开始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心理健康告诉我们如何提升自己,如何调节情绪,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等。,非常详细全面。我觉得这个成长分析很重要。它让我通过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来充分的分析和了解自己,从而更好的成长,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正确的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从小到大,回忆自己走过的路,有快乐与悲伤,有委屈与挫折,有天真的幻想,有远大的志向,有高原的目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构成了我华丽的人生。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所有关心我的人,因为他们给了我机会和力量来丰富我的生活,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给了我最有爱心的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我很快乐。感谢父母,他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虽然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是我的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村人。他们很重视我的学习,但是从来不会像其他家长一样强迫我学这个学那个。相反,他们给了我很多自由时间,但我仍然更有意识。每次回家,我总是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去玩。我的童年和同龄的孩子相比还是很快乐很自由的。
上学前学过基本的加减法和拼音字母,现在都不记得是怎么学的了。但正因为如此,我上学后很放松。父母几乎没有管过我的学习,经常沾沾自喜,有时还有点骄傲。因为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所以老师很喜欢我,这也是我的一个性格特点形成的时候:自信。每次我都很好的完成任何一个任务,而且完成之后,我会很自信的继续走下去。
初中应该是我的第一个转折点。初二下学期,因为不受父母约束,自以为聪明,放松了学习,爱上了网络。结果可想而知。我的成绩没有以前好了。后来父母发现我沉迷上网,发了脾气。从那以后,我原本自由的生活受到了约束,但互联网对我的吸引力并没有减弱。我还是偷偷进了网吧。我父亲第二次在网吧抓到我。这次,我被打败了。虽然不疼,但我只是长了两只脚,从来没有被动碰过一个手指。我从没见过我父母这么生气。也许是因为我天生的性格。最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第一中学。还记得收到通知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父母脸上的笑容。当时心里很感动,晚上躺在床上哭,恨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从那时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不辜负父母。
高中的时候,我来到县城,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学习,在这里开始了我真正的学习。高一第二学期开始文理分班。因为个人性格和各科成绩,我选择了理科。那是我认真对待学习的时候,因为小时候的优势不复存在,一切从零开始。转眼间,我们进入了高三。到了高三,我们的生活紧张而充实,每天都很忙。无尽的练习,无尽的考试,为了一个目标,考上大学。我们几乎满足于那种枯燥的生活,因为我们期待着大学。每次听老师给我们讲大学的时候,我们都很激动,觉得大学生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大学是我们度过那段枯燥生活的精神信仰。虽然高考不理想,但最终还是如愿来到了这所学校。
虽然我刚到大学,但我已经意识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因为我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会产生矛盾,但我明白团结的重要性。无论是宿舍还是小组,都需要真诚,大家都是团结的。否则,唯一的受害者是我们自己。同时,上大学之前的那段时间和这几天在学校的了解,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首先是学习。在网上看到这段话:要实现一个人的价值,需要不断的鞭策自己,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和修养,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需要加强很多方面。第一,需要坚持读书,读好书,多读书,与伟大的灵魂对话,提升个人修养,设定终身学习目标。第二,学会选择,学会包容。第三,完善人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积极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同时,我会相对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世界上的人和事。积极主动,按照计划有规律地行动,一点一滴地实现。成功来自于路上的每一小步。不要幻想运气好到天上去,要着眼于短期目标,相信最终会达到伟大的目标。坚持不懈,每天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再小的成就,也许也是成长吧!今天,当我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发现过去所遭受的挫折和痛苦并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的,相反,它们隐含着深远的意义。现在,我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不再执着于个人得失。所以有人说“挫折和痛苦的背后都有成长的空间”。
看一看路,看到成长中深深的脚印。成长需要我们自己去欣赏,去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磕磕绊绊,但需要不断爬起来。每一次起床,都证明我们长大了一点。悲伤,生与死,成功与失败总是伴随着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永远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人没有经历过痛苦和悲伤。挫折和打击从来不和别人约。它会突然降临,让人措手不及,甚至久久挥之不去,与人形影不离,所以我不需要幻想它与我格格不入。正视它,它会被解决,我会重新成长。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性格,优缺点!我的感情很细腻,有时候总是莫名的难过。如果我说一些看似悲伤的话,第一次见面的人会认为我害羞,不爱说话。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因为有一句话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说多了会输。这不是刻意的行为,或许是通过一些经历自发形成的。但如果接触久了,熟悉了,那我就是一个热情幽默的男生了。我总是很用心的对待我的朋友,但是在这之前,我会用我的眼光去了解我身边的人,觉得我可以和他们相处。我不虚伪不自大,所以我会用心去交朋友。因为我知道珍惜这个词有多重要,我珍惜每一个和我擦肩而过的人,珍惜在一起的时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和感情。我是一个很随和的人,生活很随性。我不喜欢被绑得太紧。我不会为不重要的事情斤斤计较。当我遇到重大挫折时,我的情绪会低落,但我最终会得到解决。平时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不会随波逐流。我一直很佩服有很大人格魅力的人,也一直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做到。无论何时,我总是坚持换位思考和自我反省,从而改善自己的品行。现在才意识到性格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在努力改变。
我更喜欢冒险和野外生活。其实我来泰安之后,几乎走遍了整个泰安。每个周末,我总是出去散步。我喜欢野外的风景,喜欢拍照。我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先看地形,再看能不能逃票。我总喜欢做一些傻事,喜欢散步,享受大自然的怀抱,感受风的气息,感受水的清凉,感受山的壮美。
我想大家都是通过写这篇报道重新认识了自己。个人认为经常剖析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自我提升可以塑造人格魅力。在这里分析了自己,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以后会努力让自己的品德和言行完美,让自己完美,做真实的自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成长报告范文3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不仅了解自己,也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能够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缺点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不要对自己提出苛刻不合理的期望和要求;你也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设定现实的目标和理想,这样你总是对自己满意;同时,努力开发自己的潜力,即使自己的缺陷无法补救,也可以稳妥处理。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缺乏自知之明,总是对自己不满;因为设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客观距离太远,总是自责,自责,自卑;因为我总想完美,但又不能总是完美,所以总是和自己过不去;导致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无法摆脱自己感觉将要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有稳定感,并能适应社会中任何形式的外部环境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当他们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时,他们的心理不会失衡,可以用适当的行为来克服。这种稳定和适应的状态是一种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智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来说,判断心理是否正常有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一致的。第二,心理和行为的统一。这意味着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协调的过程。第三,性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体验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心理障碍是指精神疾病或轻微的心理障碍。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多是因为身心疲劳、紧张、心理冲突、突发问题或难以协调的矛盾等。,时间短,程度轻微,随情况变化而消失或减缓;还有的时间长,学位重,最后不得不退学甚至休学。心理障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上。表现为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体感知觉异常、错觉、幻觉、健忘、偏执、新词、意识模糊、心理特征紊乱、与人相处困难等心理活动。行为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性,心情沉重。绝望,甚至痛苦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上相对稳定的内在特征,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的求知和成长本质上是一个连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心理素质水平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受其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新意识、独立人格、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导向。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是抵御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与自身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大学生一般在十七八岁到二十二三岁,正值青春中期,是人生中心理变化最剧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在面对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课题时,有时会产生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知识贫乏与歧视的冲突,竞争与稳定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和合理化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胜出,他们几乎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父母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验的缺乏,使得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学习、生活、交友、恋爱、选择工作上的小挫折,足以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承受。从环境因素来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选择人生目标的机会更多了,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因对变化的环境不适应而产生的各种困惑、迷茫、焦虑和紧张情绪明显增多,社会变化给成长中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困惑、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心理素质差的人自然无法适应高速度、高技术、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重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实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自觉地跳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邀其畅游,拼命吸收新知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态。大学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快乐开朗的心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伤心难过的事,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欣喜若狂,烦恼不已。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人格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求职心理,并应符合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果我们具备以上素质,我们的心理健康就不成问题,我们的学业和事业也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