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国立青岛大学简介?
一般历史稍长一点的学校都有自己永恒的风景。这个风景除了看得见信的校园建筑、丰富的书籍、著名的师生,还必须具有理解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其间是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声誉相结合的精彩传说。在现代社会,没有比大学更精神的地方,也没有比大学更让灵魂居住的田园。
提到山东大学,当代人往往会追溯到1901年清政府在济南创办的山东大学堂,就像北大人回忆母校时总是从“史静大学堂”算起一样。母校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总是让所有的亚历山大人感到兴奋和自豪。但在崂山成年人的心路历程中,对母校的记忆更愿意从1929国立青岛大学开始,就像《萨贡达罗》中的诗“你走到哪里都离不开我的心,黄昏的影子离不开根。”如果仔细分析史实,会发现国立青岛大学的创办与北大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在1922年收复青岛后,将其开放为商埠,为德国和日本统治四分之一世纪留下的损害买单,输入新知识,辅助教育人才,建国兴邦,成为全城的知识。1924年初,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交通部长直属将军的高出任胶澳商埠监。1924年5月29日,高事业有成,勤于追求治理,成绩显著,“尤以教育为重”,联络青岛富商、教育家,在其督导室开会,倡议创办青岛大学。选举高、邵俊农、宋、傅、张德春、、王永永、宋玉婷、俞、孙、孙广勤(子)组成校董会,校董会选举孙广勤为筹备董事,邵俊农、孙闫冰为副董事。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被聘为名誉理事。校址选在德军占领青岛时期修建的俾斯麦兵营(日据后改为万年兵营)。为此,当时学校门口有一个故事。青岛驻军对清大校园垂涎三尺,坚持要分享兵力。高拒绝了。双方争执不下,官司一直打到府巡抚吴那里。吴生于蓬莱,晚清进士,与高同乡私交甚密。虽然他是一个军阀,但他绝不是一个战士。他明白“世界竞争靠学术”的道理,于是决定把营房作为学校。
财务是百事的命脉,尤其是文化教育事业。大学筹备之初,资金匮乏,主办方想尽办法筹集资金。6月1924,青岛总商会要求美国大使馆用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作为青岛大学的创办经费,没有结果。几经周折,高捐资1万元,捐资2万元作为筹建经费,胶澳商埠监理处、铁路局、青岛港绅商捐资作为学校常年经费。私立青岛大学开学典礼于65438年10月25日举行,中国人在青岛创办的第一所大学成立(青岛最早的大学是1908年德国人创办的德化大学)。
青岛是自由港,中外商人聚集,工商业发达。根据大学令,校董事会确定私立青岛大学“以教授高深学问,培养渊博知识和伟大人才,满足国家需要为宗旨”。该计划分为文、理、法、商、工、医、农林七个学科,最终目标是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但考虑到青岛工商业发展的需要,杨振声校长一开始就设置了实践科目。先设置工科和商科两个科目。8月1924,11-13,北京、南京、济南、青岛同时招生。除了国内学生,还有南洋华侨子弟和韩国学生前来报考。学校重质轻量,首次招收80名商科预科学生。
私立青岛大学在聘请老师方面很有讲究。教师的来源之一是国内著名大学的学生,如北京大学、焰炟大学和齐鲁大学,尤其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一种是高薪聘用回国的留学生。据1925统计,私立青岛大学的教职工中有11名国际学生,占教职工总数的42%以上,尤其是在美国。如逻辑老师凌道阳、外语老师凌大洋、闵,他们都是学有所成,入学前就已小有名气;大多数教师年龄在30-40岁之间,年轻而富有活力,通晓中西文化,对陶铸和中国有着新的学术抱负和理想,他们在教学中兢兢业业。学校有一个精干的组织,教学和行政负责人都是老师。正是这些良好的规章制度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校的发展蒸蒸日上,陆续开设了土木、机械、采矿,还准备增加农林、法律、文科。高离职后,民办青岛大学的发展受挫。之后山东省议长宋传典接任校长,维持残局。最后因为经费问题,一直维持到1928开学,被国立青岛大学录取。然而,私立青岛大学的建立为后来的国立青岛大学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她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良好的校风,为国立青岛大学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1928年间,蒋介石的国军北上进入中国,加速了统一大业。南京国民政府大力加强或在全国建立国立大学,培养民族精英,作为“恢复民族权利”运动的重要举措。1928年8月,南京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教育厅的报告,决定在已停办的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并指示何思源、魏宗晋、陈、赵太谋、王、彭百川、杨良工、杨振声、易、等11人组成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开始筹备工作。8月7日,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在泰山鸿门宫召开第一次会议。何思远等七人出席了会议。会上讨论通过了筹备委员会的组织条例,研究了设立院系、扩建校舍、充实图书仪器设备等问题。但是,由于日本制造的济南“五·三”惨案,济南和吉焦铁路一直没有收复,一切准备工作都成了纸上谈兵。1929年3月,日本撤出济南,经济案告破。山东省政府从泰安迁到济南,筹备委员会也在此时迁到济南。这年夏天,我国著名教育家、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再次到青岛,与家人一起住在青岛大学的私立女平房宿舍(现中国海洋大学档案馆)。他称赞青岛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鉴于当时军阀割据,战乱频仍,济南是四省通衢,兵家必争之地,而青岛位于东海之滨,战事受影响较小,所以我力劝国立山东大学迁至青岛筹备。
6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接受了蔡元培先生的建议,决定迁址。鉴于青岛从山东省独立出来,设立特别市,由行政院直接管辖,下令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山东大学的校产外,还接收青岛私立青岛大学的校址和校产。
6月13日,教育部另聘何思源、王、赵太谋()、彭百川、易、、杨振声、袁家璞、蔡元培等九人组成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并由何思源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在筹备委员会的9名成员中,何思源、赵太谋、杜光、傅斯年、杨振声、袁家璞是蔡元培先生主政北大时的学生,他们在国立青岛大学筹备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6月20日,1929,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在济南召开第一次会议。该省的何思源、袁家普、赵太谋、王、彭百川等5名委员出席了会议,其他省份的委员未能出席。何思源是主席。会议除宣布正式成立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外,主要讨论了办学经费来源、大学经费以及筹备委员会秘书人选等问题。次日,何思远、赵太谋等人前往青岛接收青岛大学私塾房产,该房产已于6月29日竣工。
私立清大校舍原为德占青岛时代的俾斯麦兵营(日占时期改为万年兵营),位于汇泉角南海边,远离市区喧嚣,环境清幽;南面靠近汇泉浴场,这里海天一色,水浅坡缓,底下铺着细沙。东邻风景秀丽的中山公园,西可远眺栈桥公园的朱兰和罗丽亭。院内最窄的建筑依山而立,红瓦白墙,风格和谐。“三面大葱,碧海环绕,一山高,红楼高”,是读书提问的绝佳场所。把校址选在这里,也是蔡元培先生的主意。他对国立青岛大学提升青岛本土文化寄予厚望。“以青岛的地形和气候,将来是文化中心,和这所大学有很大关系。”
1929年7月8日下午,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在青岛汇泉宾馆召开第二次会议。这是筹备委员会最重要的会议。蔡元培,何思源,袁家普,,杨振声,赵太谋,云,王,彭百川等九位委员出席了会议.教育部部长蒋梦麟专程从南京赶到青岛主持会议。筹备会听取了筹委会主任何思远关于国立青岛大学筹备情况的汇报,确定了学科设置、师资选拔、经费筹措、校址扩建、招生工作、开学日期、在济南建立实习工厂和农业试验田等一系列决定。会议最后选举何思源、、杨振声、赵太谋、王为国立青岛大学常务委员。会议基本上同意了学校的雏形。
7月14日,全国青年大学筹委会第三次会议在济南老牌省属高校山东大学本部召开。本文主要论述了学校的行政组织,各学院的教务长和校长的人选,聘请和计划的教师,教职员工的工资标准,预算,新生的招生和老学生的定级。8月3日,蔡元培先生致函南京政府监察院院长吴敬衡(由何思远呈送),要求转商财政部长宋子文拨款给国立青岛大学。
赵太谋校长10,国民政府教育部聘请陈、、、为筹备委员,使委员人数由9人增至12人。
1930上半年,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工作基本完成。9月21日,举行正式开学典礼,杨振声校长宣誓就职。根据筹委会的建议,开学第一年将设文理两个学院,文学院分为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和教育系。理学院分为四个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和生物系。
1932年9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决定,将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并准许校长杨振声辞职,任命赵太谋(赵真)为国立山东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