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建设小康社会?1500字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充满热情,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领导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建设者,应通过以下几点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会的浪潮中来。

1.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学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全社会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如果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巨大优越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目标。

二、积极加入中国* * *产党,进一步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中国* * *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中国* * *生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大学生加入中国* * *产党,可以更好地融入党的集体,学习党的思想,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第三,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用和谐的理念培育良好的校风,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是学习的有力保证。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真诚文明的作风。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大学生可以学到更全面的知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4.延续艰苦奋斗的传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品质。在大学校园里,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勇于吃苦,坚持艰苦奋斗,是大学生应该保持的良好品质,用文化充实自己,用知识体现价值。

第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意识形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在各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社会主义高校要想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就需要用主流意识形态和科学的思想理论来引导大学生。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生产主义思想应该成为主流意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三个代表”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下,也必须宣传和深化大学生教育。

6.积极参加以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根据所学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基层,宣传党的理论原理,弘扬先进文化技术,以党的正确领导为核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大学生应该站在发展建设的最前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充分准备,肩负起民族的重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要求”而奋斗。

扩展数据

正确理解

1,五合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导向更加明确、发展问题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人民意愿的新要求。

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报告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以下五个方面丰富和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经济发展

主要是六个要求: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二是在明显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翻一番;

三是通过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四是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显著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六是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3.改善民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总体上要发展党领导下的更加广泛、充分、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

更加注重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立,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4.增强文化

主要有四个要求: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必须深入人心;

第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第三,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丰富文化产品,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四,文化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就必须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迈出更大的步伐。

5.提高生活水平

为此:

一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全面实现,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是全民教育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三是就业更加充分,是保障民生的具体体现;

四是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明显减少,是发展改革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

五是社会保障覆盖全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是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必然要求;

第六,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前提。

6.社会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二是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初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

第四,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改善人居环境。

报告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明确了各领域深化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