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我这个当代大学生做起
第一,当前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世纪末,中国终于成功加入世贸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无疑将对中国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机遇,但也将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一系列影响。经过20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也要看到,随着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矛盾在一些情况下会集中出现,可能会爆发甚至带来动荡和不安。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重要而关键的转型期。应该说,“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符合民意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促进国民经济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离不开大学教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了多少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和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我国生产力能否快速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三个文明能否健康和谐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真正建成。显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不仅要培养高科技精英,还要培养大量掌握科学技术的普通劳动者。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逐年扩招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十五”计划规定,到2005年,我国适龄青年入学率要达到%,即高等教育大众化入学率15-50%的临界点。Ill(P1-6)高等教育普及后,更多的年轻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为了把这些青年培养成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意识形态1加强和改进主流政治思想引导,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在各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社会主义高校要想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就需要用主流意识形态和科学的思想理论来引导大学生。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生产主义思想应该成为主流意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三个代表”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下,也必须宣传和深化大学生教育。大力开展“三个代表”理论“三进”工作,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大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信息网络时代提供的技术优势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动摇“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采用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当代大学生真正理解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万芳资料的精神支柱和航标。2.培养正确的意识形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当代大学生要想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就需要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的正确思想观念。具体有以下几点:(1)具有民族意识和国际意识的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主要靠我们自己的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意识和信心。我们有辉煌的过去,但也必须正视严峻的现实。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关键是要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21]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还没有最终解决。在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中,贫富差距扩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调整不合理等经济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大学生基本国情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当涉及到自己的国家利益时,他们能够坚决捍卫自己的国家权益。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强化国货意识,更多地消费和使用自己民族企业的产品,支持和帮助自己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民族经济。从集体主义出发,自觉抵制西方自由化思潮,崇拜西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在集体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能力,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民族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并不要求弱化国际意识,闭关锁国,盲目排外。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和文化需要中国,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也需要中国。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面向世界。在加强基本国情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国际经济形势与对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在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同时,要吸收西方文化思想的精华;在抵制西方政治霸权的同时,也可以借鉴西方民主政治法制建设、和谐社会和社区建设的经验。强化民族意识,让当代大学生在国际环境中立足,不迷失方向;当代大学生只有增强国际意识,才能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兼收并蓄,促进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竞争与合作意识入世后,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与国际接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十分激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甚至同一行业同一类人群之间也存在竞争。新世纪的竞争异常激烈和残酷。市场经济下的竞争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国内外经济竞争中成为强者。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当代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竞争的大潮中取胜,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就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加入。高校肩负着为新世纪企业培养人才的重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和谐社会应该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提出“激发”四个“创造”。那就是激发各行业人们的创造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提倡竞争并不意味着处处对抗,而是斗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竞争激烈,但竞争并不完全意味着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相反,事物矛盾的多样性决定了在竞争的基础上有合作也有存在。世界上一些大型的经济项目,尖端的科技产品和计划,人类社会在追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都需要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努力来解决。我们提倡的竞争不是对抗性竞争,而是合作性竞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弘扬校园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的和谐人际环境。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也要求他们有两个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竞赛必须在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在市场经济要在法制轨道上运行的前提下进行,增强学生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具有民主法制观念。只有在未来的竞争中,他们才会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自觉抵制违法违规竞争。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21世纪经济活动中应遵守的信用准则。诚实守信是人们相互合作的基本条件。只有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和谐。第三,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培养和谐理念。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建设者。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培养和谐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不容忽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同高校应在经济能力范围内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校园内部硬件设施,如美化校容;合理布局有特色的校园建筑;增加文化设施,改善师生的生活和饮食条件,扩大通讯和网络服务等。,为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物质基础。大学管理在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管理不断加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使住校师生的学习生活能够平稳有序地进行。如上所述,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大量高校扩大招生,高等教育领域进一步开放,学生的素质和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构建和谐校园环境要求我们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高校的运行规律,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在计划经济下,高校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着学生的“生杀大权”。以灌输为主体的教育,以“管、控、压”为主导的工作模式,可以保持高校运转,但不一定和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进一步产业化,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教育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收费,学生为学校付费。很大程度上,学生和学校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学生出钱,学校就得让学生受益。在改革开放发展到新阶段的今天,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的理念已经被广大学生所倡导和接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灌输式观念,粗暴的“控压式”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高校要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和学校的特点,形成“校领导、政工负责、教师配合、学生参与”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格局,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特别是要变学生的被动教育为被动教育和主动参与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不仅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和个性特点,而且可以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品质和个性。校园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载体。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位。将思想教育融入娱乐活动中,使学生在审美欣赏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接受潜意识和视觉教育,把枯燥、粗糙的思想变成有趣的精神体验,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思想教育更有效,校园氛围更轻松、活泼、和谐、自由。2.建立健全校园安全保障体系,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照顾。高校实行收费制度后,部分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当然,高校中的弱势群体不仅包括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包括其他问题的学生。学生生活的负担和困难,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转型期的各种剧变,改革开放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都让大学生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加入到高校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体系的弱势群体中。相对于贫困生来说,是帮助他们获得经济上的帮助,走出困境。校园保障体系不同于其他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助学贷款和资助贫困生是他们的主要内容,但他们帮助的贫困生毕竟有限,而且都是政府行为。在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吸引一些有钱的企业或企业主捐款,建立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学生。贫困生虽然穷,但都年轻,有一定的知识。学校成立了一些勤工俭学机构,引导贫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建立和完善作为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勤工俭学,不仅可以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还可以在劳动过程中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艰苦奋斗的思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建设不容乐观,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辅导相对滞后。部分高校缺乏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没有引进专门的心理人才。心理咨询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仅需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机构、专门人才和政治工作者,还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学生的思想问题交织在一起,把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和谐校园更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正确政治信仰的培养。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校园中成长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谐的理念,培养和谐的思想,最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培养大学生和谐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