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宽容一点?

鲁迅说:我一个都不原谅!实验说:不宽容是因为我不原谅任何人把所有的问题都放在人的坏习惯上,而不是环境!——鲁迅留下这句话,愤然离去。人在弥留之际,其言甚好。为什么鲁迅最后没有包容这个世界?根据心理学理论,如果你把人看成是不可改变的,就容易产生更强烈的刻板印象。是因为鲁迅把问题归结于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吗?一组大学生在完成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Sheri R. Levy的量表后被分成两组。一派认为人会随着环境而改变,而另一派认为性格很难天生改变。然后让他们评价非裔、亚裔、拉美裔等少数族裔的美国人,发现后者会更快做出评价,而且这些评价更极端,爱恨分明。你对非裔美国人的运动有什么看法?可变组犹豫了一下:他们擅长运动。不变组果断回答:黑人都是运动员!判断别人的方式也是学来的。Levy首先通过两篇观点截然相反的文章和生动的名人案例让参与者相信人是可变的还是不可变的。被灌输了人性不变思想的大学生,确实对教师、警察等职业产生了比较极端的看法。奴隶制总是被批判,但往往忽视奴隶制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我们在解释别人的行为时,往往采用“见微知著”的方法,总是试图通过一件小事来判断这个人的本质,忽略了情境的作用。看到孩子不说话,我立刻判断他性格内向,但我没有想到是因为他父母在场。当我看到我的老师侃侃时,我觉得他很博学,但我没有意识到这是他的专业领域。看到发言人的立场有问题,可以判断他人品有问题,却不知道他只是一个被操纵的傀儡。"图书管理员帮助一位老妇人将食品杂货过街."看完这句话,你想起了什么?纽约大学的乌尔曼教授向参与者展示了许多类似的陈述,然后给他们一些提示,提醒他们刚刚看到的句子。哪些小技巧最有用?它不是象征图书管理员的“书”,也不是象征杂货的“背包”,而是一个更抽象的词——“乐于助人”。参与者通过简单的一句话总结出图书管理员具有乐于助人的品质,并在脑海中留下了比具体形象更深刻的印象。把人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把性格特质(而不是环境)看成是行为的原因,这当然是有益的,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其他人,判断他们是否可靠。然而,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也很明显——人们变得不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