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首个国家抗癌药物临床实验研究基地(GCP中心),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广东省抗癌协会依托单位。
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医学教学科研队伍,其中高级职称170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36人,硕士生导师73人,研究生351人。中心多学科发展居国内领先水平,是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化疗、结直肠癌、神经肿瘤、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1998,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单肿瘤疾病首席专家负责制,组织制定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针对各种重特大疾病,可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在教学方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为全国尤其是广东省培养了大量的肿瘤专科医生。该中心是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基地。1964起,卫生部委托国家肿瘤临床医学高级研修班,为全国培养了3000名肿瘤专业人才。
作为国内较早的肿瘤防治机构,“十五”以来,中心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对研究人员实行PI制,实行“滚动、竞争、开放”制度,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 *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等各级科研项目344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中心研发的低熔点铅块技术和适形摄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国家一类新药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抗肿瘤注射液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生物工程人工食管已获国家医药产品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此外,该中心被国际SCI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也逐年增加,主编的核心期刊《癌症》杂志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2003年,该中心与美国排名第一的M.D.Anderson成为姐妹医院,并与瑞典、日本、法国、英国等世界先进的肿瘤防控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
外围公交(肿瘤医院站):224A 224 283 518晚18晚38 185 261 2。
(执信路站):
(执信中学站):112 16 192 221 223 225 535 550 63晚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