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如何阅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的阅读目的有不同的阅读技巧。总的来说,阅读有以下值得注意的几点。

首先,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论语·乡党》有云:“食不厌精,食不厌细。”陈寿《三国志·舒威·董郁传》有一句话:“读百遍,自己看。”苏轼在《送一个不懂的书生去西天》中说:“故读书不厌,熟读而思之。”黄庭坚说:“一大批读书人好学,却常病不精;书若百种,其一不精。”中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曾在谈读书时精辟地指出:“读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精挑细选,读透读透。与其读十本不重要的书,不如用读十本书的时间和精力读一本值得读的书;一本书精读十遍,不如十本书只读一遍。”

其次,有用与无用的结合。有些同学在学习的时候经常觉得学的东西没用,只学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其实这是学习上的短视行为,是成才过程中的误区。俗话说:知来用户多,恨少。《庄子·外篇》中关于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庄子说:知其无用,方能用之。天地并不广大,人可以用之于耳。但是,厕所满了,席子死了。人还有用吗?惠子戴:“没用。”庄子日:‘但也分明是无用之用。’“这个故事说明,一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其实很有用,是建造整个知识殿堂的基石。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读书观,以“无用论”为基础和后盾,做好长期积累和不断求知的准备,避免急功近利的急躁心态和短视行为。

第三,阅读和思考要结合起来。要学习,就要学习,要能够理解,就像吃饭,要能够改变一样。多读书而不用或用不好,几乎等于白读书,很容易成为我们常说的书呆子。钱诚在为清代学者方以智的《通雅》作序时,引用了方的一句话:“学不能明古今之联系,不可疑也。为什么这么贵?...不学,前人的智慧不是我的;学循迹而画墨,不失大小,则诵死者之言。”也就是说,学习和思考必须结合起来,不可偏废。不学就成了空想;学而不思会把你变成书呆子。所以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像古人说的,要好学,要有思想。其实国学和宋学的区别在于背章句和灵活运用,所以成就不同。

最后,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反思生活。把阅读和创作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锻炼文风、丰富思想、锤炼智慧的目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必在宇宙内外。输入它,这样你就可以写了;在它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它。融入其中,于是有了生命。超越之,则高。”结合书本所得,整合吸收消化,创造出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我们常说,只能理解,不能表达。由此可见,认识事物并不容易,而准确地陈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就更难了。所以,你心里的感受,不一定能在口中表达出来,也不一定能在笔下描述清楚。只有这样,我们才应该有意识地锤炼自己,锻炼自己,绝不放过一切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养成好读书、好读书、好生活的习惯,在读书、写作、阅读中更多地成长、成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