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师范附属小学校舍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14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80%。在职特级教师1人,高级中学教师7人,高级小学教师52人。学校一直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学者型教师队伍作为重要任务。
首先,做好党政班子自身建设。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政治核心作用、监督保证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理论,在党员中开展示范岗活动,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端正办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做到“五个一”:精通一两门学科,每人带一个以上水平较高的徒弟,参加一个以上的教改实验,每年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经验总结或论文。同时,重视廉政建设,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坚持两公开一监督,吃苦在前,勇挑重担,淡泊名利,在教师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目前,中层以上党政班子成员11人,其中党员10人,大专以上学历8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中学教师3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1)、省级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干部(8)、地方优秀教师(3)等称号。
其次,注重师德的规范化教育。规范学习制度,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学雷锋、守规范、育新人”的文明教风活动,“塑造朴实、端庄、得体的仪表形象”,“塑造文明、礼貌、大方的社会活动形象”,提出了“五讲”、“五比”、“五行动”,学校还组织参观、讨论、自学等多种形式,举办教书育人的讲座、交流、报告会,不断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职工道德素质。通过每学年向家长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师德师风的情况。学校及时对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给予解答或向相关老师寻求帮助和教育。在对宁德教育伦理的多次评价中获得好评。
第三,提高业务水平。学校重视学习和训练的提高,每周保证1个单位时间集中学习,2个单位时间进行教研活动;特别是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我们把培训列入了“学者型”教师群体工程的重要内容,选派国家、省、市三级骨干教师脱产培训(1-3个月)占专任教师的28%;派往上海、江苏、厦门等素质教育先进地区和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学习和参加新课程学科培训的教师占总数的50%以上。同时,注重校本培训,采取“聘”、“训”、“跟”、“比”、“压”等方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大量被送去培训学习的教师是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根据所学内容,结合教学实践,每人确定一个专题给全体教师讲课和示范课,促进整个团队共同提高。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学校加大了计算机和课件制作的培训和学习。目前,该校教师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整体水平较高。70多名教师通过中级考试,98%以上的教师能自己制作课件,100%能应用多媒体教学,使网络教学成为现实。每学年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一次教学竞赛;给青年教师增加负担,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公开授课,举办竞赛、比赛,担任科长、组长,经过考核选拔特别优秀的教师加入行政班子,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管理系统
为了推进学校的内部体制改革,学校开始率先实施:
(1)实行校长负责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学校有三个系统:党、政、业。学校行政、党支部、教代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2)实行教师聘任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择优聘任,优先聘任符合条件的我校教师,合理组合,统筹考虑。
(3)在学校推行结构工资制,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打破原有的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奖励挂钩机制,使结构工资浮动部分得到提升,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4)试行工资总额合同制,扩大办学自主权。按照上级批准的人员编制和下拨的人员经费,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剩余工资将用于学校分配制度改革,不足部分由学校自行解决。
校长负责制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学校的分级目标管理,分工明确,落实到位。学校的工作目标分解到各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再分解到教研组和年度组。最后,教研组和年度组将工作要求分解到每个教职工,使全校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目标管理后,校、系(室)、组(年)管理层次清晰,充分发挥了各级在学校管理中的应有作用,学校各方面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德育工作
学校一直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落实了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多方位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通过努力,学校德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系列化的轨道。首先,在团队成员和全体教师中牢固树立三个观念:即牢固树立全方位德育观;牢固树立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牢固树立“德育为重,五育并举”的理念。二是加强了三项建设: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德育体系建设;加强德育环境建设。三是发挥了三大作用:①发挥了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2)发挥班级团队组织的阵地作用;③充分发挥家长和社会的合作作用,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学校强化年度管理核心力量,改进班级管理评价方式,开展转化特长生活动,加强学生一日常规训练,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加强对学生的爱校、安全、廉洁节俭、文明礼貌和环境保护教育。在一切教育活动中注重效果,营造“守纪律、讲礼貌、讲诚信、生动活泼”的文明氛围,培养学生自觉、努力、勤奋、向上的学习作风,培养合作、友爱、爱护集体的小主人作风。同时,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全体教师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激发爱国主义,引导爱国主义。在各种活动中加强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集体的思想感情;教他们脚踏实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发展教育。全体教师按照《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学生一日常规》的要求,明确职责,在教育教学中逐项落实。以“德育有效性”实验为切入点,以晨会、班会为主要阵地,以日常为主要教材,对所有内容进行训练,达到实施行动的目的。养成教育从“五评”的小点开始,坚持日评、周评、半学期总结、学期总评,表彰先进,使之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公民道德教育。将公民道德教育20字规范为“少先队五小行动”要求,教育培养学生。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获得一些经验,然后在面上推广。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做文明少年”“加强文明教育,告别不良行为”活动,做到“两个坚持”:坚持经常性的培训和日常行为检查评估,促进学生社会公德水平不断提高,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的良好风尚。
4.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健身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庆六一、童趣、毕业晚会、亲子营等活动。通过电视台、小记者站、辛雷报、教海探航、附简讯和学校宣传,
5.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全过程,融入学科教学和学校工作。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以“书面语”的形式,用亲切的书面语与学生交流,整合他们的心理需求;通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家校携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完善人格,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师生中倡导“帮助你,鼓励我,赞美他,我们一起成长”;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变化的眼光看学生,用欣赏的语气评价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满足自己的各种心理需求,相信“我能行”。学校设有“校长信箱”和“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创造谈心的氛围,与学生交流,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6.家庭教育。依托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工作组(小组),举办专题讲座、家校简讯和不同类型的亲子会,申报“心连心”亲子营实验项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加强对学生在家学习、活动、表现的了解,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和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发现其不良行为的苗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争取家长的配合,探讨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家校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少先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我们创新的团队活动锻造了闽东少先队的特色。学校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其中4人当选为省少先队工作学会常务理事、理事,3人被任命为市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副秘书长;3人晋升为团队杂志《闽东小星星》顾问、副主编;辅导员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辅导员技能大赛并获奖;总辅导员阮广庆被评为“全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全国优秀辅导员”;教师中有8人获省级优秀辅导员称号,27名中队辅导员被评为地市级优秀辅导员;以19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少先队员称号,获得全区优秀少先队员25名,其中4名被评为闽东“十大小明星”;兰宁、勒温、钟慧敏三位少先队员先后四次进京,参加全国青年代表大会和56次全国少先队活动;学校与省内外贫困山区15小学的600多名困难小伙伴建立了手拉手关系。连续十多年在国家级、省级少先队活动中受到集体表彰23次,其中两次获得全国红旗大队称号;报刊杂志报道了100多篇有关少先队工作的文章、电视新闻和图片。学校已成为闽东少先队工作的示范和实验基地。
教育和研究发展
几年来,学校以教学科研为导向,改革课堂教学,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确定学校教研课题。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施“主体性教育”为根本,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层次课题研究。比如九五国家重点课题——“构建学校整体德育体系”,教育部学习策略研究十五计划,国家电化教育中心信息技术对小学生行为发展影响研究十五计划,福建省德育有效性研究十五计划,福建省公民道德建设与节俭子课题。“体育课程整体改革”的研究与实验、宁德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宁德市“学生评价”的研究、学校“小红星少年团”——少先队分层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验等。
2.提出全员参与的要求。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围绕素质教育,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科特点,选择课题,确定子课题,参与教学科研活动。研究过程要切合实际,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又要发现和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土壤和合适的发展空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既体现了相同的发展特点,又表现出巨大的个性差异。特别是要研究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比如,一年级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研究数学学科中的“文明口语交际”、“学会倾听与交流”、“生活-活动-发展”教学模式。
3.教学和科研取得初步成果。这所学校的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和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九五”国家重点项目“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和实验成果获全国集体成果一、二等奖,学校获全国“先进实验学校”;“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使学校成为省级活动课程实验的窗口。市教育局在学校召开了两次现场会,“福建活动课程观摩研讨现场会”也在学校召开,研究成果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数学“问题解决”省级课题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多篇文章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学校选编的课多次在省级研讨会上展示或获奖。省重点项目“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成果获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子项目“家庭教育”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第八届基础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信息技术对小学生道德行为教育》研究成果曾获福建省第八届基础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并被省电化教育馆选送参加全国学术研讨会交流;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多次在省级研讨会上交流,获得好评;少先队分层教育活动的研究和实验,即一、二年级少先队改为儿童团,红领巾改为绿领巾,大目标改为小目标,受到好评,团市委要求在全市推广。
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使一批骨干教师成长起来。教师们觉得,开展教育研究是新时代对“科研型”教师的呼唤,是“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同时,通过研究,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目前学校教学科研氛围浓厚。教师在期刊上发表文章,国家、省市获奖论文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
家庭和学校的同龄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为此,学校特别注重办好家长学校,争取家庭配合。学校每年利用家长学校召开多次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家长会,聘请相关专家讲授家庭教育常识;利用学校电视台和校园网的优势,向家长广泛宣传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通过向家长发放相关学习资料;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宣传素质教育的理念、特色和做法;举办学校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为期一天的教学教育活动,听课,评课等。,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同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氛围。
这所学校不仅是福建省示范小学,也是福建省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发挥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学校每年多次举办各类培训班教师观摩课,多次应其他县区和外校要求举办研讨会和观摩课,促进了兄弟学校的发展。课改实施一年多来,学校9名教师应邀到宁德师范学院、宁德师范学校、宁德小学校长培训班、宁德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宁德小学教师岗位培训班和各县(市、区)进行了100多场素质教育和课改讲座。20多名教师被派往一些县和学区,参加了20多节40多节的示范课。为推动我市部分县区和学校的课改发展,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受到了领导的关注和社会的好评。
教育成就
通过不懈努力,学校形成了“奉献学生、严谨教学、积极奉献”的师德风范。学校教职工先后获得国家、省、地、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多项;先后有300多人在省、地、市竞赛中获奖,学校涌现出一批中青年教学骨干,其中福建省特级教师1人,高级中学教师7人,省学科带头人1人,省学科带头人3人,省教学新秀3人,市“十佳”青年1人,市教学新秀65438人。
学校日新月异,学生整体素质逐年提高。它向上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新生,学生在国家、省、地、市比赛中获得了700多个奖项。学校还先后荣获全国传统体育先进学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少先队信息化教育基地、全国德育研究先进实验学校、全国家庭教育先进(示范)学校、全国少年军校示范学校、王丹萍教育奖励学校、福建省示范小学、省文明学校、省推广普通话先进学校、 省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省中小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学校、省消防教育示范学校。 拥有省级雄鹰训练基地、省级绿色学校、市级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等国家、省、市集体荣誉100多项,深受领导、同行、家长和社会好评。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林品昌、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阮广清当选福建省中小学名师。
一校两区
2012 8月16日,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举行“一校两区”正式挂牌仪式。未来,宁师附小和华侨小学将在原有联合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分别更名为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原校区和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东桥校区,进一步整合资源,深化合作,总校设在东桥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