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俗话说“林中之木,美在林中,风必摧之。”如果一个企业在同行业中过度独特,必然会引起其他企业的揭竿而起,群起而攻之,所以有时候从众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国内家电行业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率先挑起价格战的厂商必然会遭到同行业其他厂商的一致谴责,随之而来的是激烈的价格战,每个企业都不得不跟风降价,否则就会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破产。这种从众心理是一种被迫的行为,但也是一种消极的行为。千军万马争独木桥,最终都要倒下。如果你独立于群体,独树一帜,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就不会受到从众心理的负面影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索奇设计了一个典型的实验,证明在群体的压力下,会出现服从或从众的现象。他以大学生为被试,组织了几个实验组,每组9人,其中只有一人是真正的被试,其他人都是事先安排好,故意做出错误判断的“陪衬”。让他们同时看两张卡片。左边的只画了一条线段,右边的画了三条长短不一的线段,A,B,C,其中一条和左边的卡片画的长度一样。让我们比较一下有三条直线的卡片,哪一条与左边卡片画的长度相同。
Ashi组织过很多这样的实验,统计分析显示37%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正确判断,而服从了群体的错误判断。在多次实验中发现,单人测试不设置陷阱时,判断误差小于1%;当个体遇到群体中某个成员的回答不准确时,可以坚持自己的正确答案;当群里有两个成员做错答案时,就产生了群体影响,接受错误答案的人数达到13.6%。当群体压力来自三个人做错答案时,被试的错误答案比例达到31.8%。
可见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然而,从众心理的作用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如下:
(1)有利于集中精力实现同一个目标,至少可以让成员不拖后腿,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激烈,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的现实下。只有针对问题,及时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2)有利于增强集体意识,群众齐心协力,交流互补,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形成新的力量,在落后中赶上先进,在先进中再前进。即使群体中存在一些无意识的落后者,他们也可以在从众行为的影响下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从而达到群体的目标。
(3)有利于良好作风和习惯的形成。管理者要善于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培养良好的作风和习惯。如果一个企业树立了几个典范,那么就可以带动身边的一些人。如果这群人这样做,会让另一群人产生从众心理,从而带动所有人积极工作。
当然,任何事情都像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众心理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从众心理的压力,容易扼杀成员的原创精神。如果有的人有新的方法或独到的见解,但又怕被说“爱出风头”,为了避免“拍脑袋”的风险,不敢说心理话。有的被“一致性”深深束缚,让一些有用的、原创的想法被埋没。
现实社会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人不当面说,背后说,墙头芦苇随风倒,往往合情合理;遇到比世界还深的事情,委婉一点,不说好,不说坏,没人惊讶,顺其自然,不承担责任。久而久之,它们侵蚀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渐使群体失去活力。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人很多,这种心理的负面作用是非常有害的。应对这种情况,要多做教育,把这种事情逐渐引向积极的一面,减少其负面影响。
这种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也是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研究大学生的从众行为和从众心理,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范其消极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学会顺应。入学时随机安排在班级和宿舍之间的学生,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各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同步”现象,这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相对来说,尖子生,英语过级,考研等。,班级和宿舍相对集中。宿舍成员集体出动参加各种证书培训班,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道热门风景。从众消费。进入高等院校,可谓“大开眼界”。校园里有很多人有自己的衣服帽子,抽烟喝酒的口味不同,高档的食物,时尚的衣服,抽烟的名牌。有的大学生去饭店吃饭,追舞池,逛名胜古迹,春游,秋游,过生日,见朋友,吃奖学金,喝补贴,名目繁多。大学生忽视自己的经济基础,花钱大手大脚。无奈,为了面子,不顾基础。
恋爱随大流。众目睽睽之下,男女一起看一本书,吃一碗饭,这是众目睽睽之下。“现在我认识的很多老乡、同学、朋友都在谈恋爱,我没办法,只能找一个作秀。”这是大多数人的心理。校园恋爱很有感染力,有的班级一个阶段没几个人谈,另一个阶段一群人在谈恋爱;有的宿舍不问“恋爱”,有的宿舍全在“恋爱”。不谈恋爱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过几天就彻底“开窍”了。
出轨和从众。近年来,当社会上流行“敢死的人,饿死的人都是胆小的”时,校园里就出现了“别看白”的哲学,“不学深了就是灵”,以至于考试不作弊的同学都被嘲讽为“傻子”。“大家都作弊,我为什么不做?”被抓到作弊的学生会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护。此外,赌博从众、入党从众、择业从众在大学校园里也有相当大的市场。
班级效应和宿舍效应是引起大学生从众效应的最值得注意的因素。新生入学后,正在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寻求新的学习动力。班里、宿舍里每个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学习时间的使用情况,都成了其他成员最直接的“参照物”。在形成自己学习特点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与班里、宿舍里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不仅如此,作息习惯、生活兴趣爱好也容易趋同、从众,结合* * *鞭策班级、宿舍成员。由此可见“班级效应”和“宿舍效应”对班风和校风的作用。
反之,庸俗的从众行为往往导致阶级精神的消极落后和抛弃精神。对老同学和老乡的从众也是大一新生的普遍现象。大一新生涉世不深,不熟悉情况。他们容易简单地模仿和跟随他人的行为,盲目从众。这样很容易导致“好就是好,坏就是坏”的结局。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志趣相投的同学聚在一起,形成“兴趣圈”,成为大学生社交最广泛的形式。“兴趣圈”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往往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过度流行,反映出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差,缺乏以个体为导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从众行为中负面现象上升的主要原因。即使从众行为有积极作用,一旦失去了这种从众氛围,也很容易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走向社会。其实这是从众现象最直接的后遗症。另外,盲目从众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从众的直接表现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比赛过程中的挫败感和失落感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精神压力过大,心理失衡。据调查,20%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每个人都有从众心理,但建立在被动基础上的从众,必然会让你的独特性失去价值。盲目从众意味着你失去了一片晴空,放弃了一片属于你的领地。盲目从众,就是有些人丢掉了个人思维和行动编织的草帽,在喧嚣和骚动中麻木了。只有摆脱盲目的从众色彩,以独立的思想和清晰的足迹,主动融入集体的行列,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