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知道乔宇的苦难,你就不知道为什么乔宇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
纪念伟大的大师乔宇先生(3)
乔宇,山东济宁人,出生于1927。原名乔,1946年春,因需要秘密进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改名为。从此,“乔宇”的名字就传遍了全世界。别名乔,1964国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演;在这部剧中,周恩来总理是总导演,乔宇是创作团队的负责人。该剧排练时,一部电影《老乔上轿》在全国上映后风靡一时,很多同事都不自觉地给乔宇起了个“老乔”的绰号。周恩来总理曾和乔宇等创作团队成员讨论过《东方红》的问题。当他听到每个人都称乔宇为“乔老爷”时,首相甚至称他为“乔老爷”。这是最终决定。
乔宇的二哥乔庆瑞,生于1915,死于1997。乔宇的第二个嫂子名叫张福珍,出生于1915,于2003年去世。1937乔清瑞嫁给张福珍;结婚三天,卢沟桥事变爆发,乔清瑞上前线打日本鬼子。从此杳无音信。直到1988,乔清瑞才从台湾省回到大陆。51年后,乔清瑞遇到了新婚妻子张福珍。此时,乔清瑞已经在台湾省结婚生子,而张福珍却在乔家“守寡”了一辈子。“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车票。我在这里,新娘在那里。乡愁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里。”据说乔宇写的《失踪》的构思就来源于此。
代名词坛大师乔宇先生于2022年6月20日凌晨辞世。网上有很多关于纪念和缅怀乔宇先生的信息。这两天我在网上查了很多信息,但是我没有看到更多关于乔宇父母或者乔宇大哥的信息。网上的信息说:“乔宇年轻时受到父亲文学的影响。4岁就能读三千,读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都不难。我小时候很用功,很早就学会了格律诗、乐府、古今民歌”(百度百科)。如果你看二十四史,你会发现所有人物的传记都会涉及到父亲,甚至祖父,甚至曾祖父,曾祖父。这是一个继承的问题。因为没有父亲,就没有“自我”。此外,乔宇“受到了他父亲文学的影响”,他的父亲像一座山一样爱他。根据网上的资料,乔宇出生在山东济宁,京杭大运河畔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是清朝的一位学者,他自己在方圆的私塾在几十里之外都很有名。他的父亲也是当地有名的学者。乔宇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64岁了。
网上的信息还说:“乔宇小时候家里穷,靠哥哥当店员维持生活”(百度百科)。这个“哥哥”,我判断应该是乔宇的大哥。因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二哥乔兴瑞没有被征入伍,而是奉命上战场,也就是说二哥是军人出身。1937乔宇10岁。1941年乔宇14岁,父亲去世。大哥“打杂”维持家庭生计,大哥供乔宇上学;大哥是父亲,大哥也必须教乔宇做人。
如果乔宇这辈子能有这样的成就,那么最值得欣慰的应该是乔宇的父亲和大哥。如果要做乔宇的传记,那么乔宇的父亲和乔宇的大哥才是真正的角度;写历史的人应该有一笔钱,否则历史会留下遗憾。希望了解乔宇父亲和哥哥乔宇更多信息的朋友,能为读者补上这些信息,弥补乔宇爱好者的不足。
根据网上的信息,乔宇有两个创作高峰。一个是1966之前,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们都说陕西风景好,还有剧本刘三姐。之后又是1976,牡丹之歌,今夜难忘,思念,爱中国等等。那么从1966到1976这10年间,乔宇没有创造任何东西吗?乔宇是如何度过这十年的?网上公布的信息也不得而知。也许这也是一个秘密!也希望了解家庭背景的朋友能透露一二。
“尊者耻,贤者妒,亲者畏病。”人活着的时候可以这样。既然乔宇先生已经航行到西方为乔宇立传,我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卢梭有《忏悔录》,巴金有《随想》。巴金晚年提出要为1966年到1976年这十年建立一个“历史博物馆”,以供后人学习。因为“忌讳”,我得不到我想要的。
白玉微瑕,瑕不掩瑜。
自《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来,在文艺领域,有的以讴歌为主,有的以讽刺揭露为主,有的以“自我”情绪为主,有的以迎合观众情绪为主,有的以悲叹无奈为主,有的以奉献为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百家争鸣,但似乎是多元化的;但建国以来,乔宇是唯一一个通过歌词把祖国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能坚持雅俗共赏,老百姓喜闻乐见,歌词简单直白,意境格局广阔,内容传递正能量,形式歌颂伟大祖国的诗人。
可以说,乔宇歌词的主旋律是对祖国的热爱;比如我的祖国,祖国颂,祖国晨歌,壮美的天安门广场,人们说山西是个美丽的地方,汾河如湍急的河水流淌,爱中国,祝福中国,难忘今宵,问国家让谁蒙羞等等,乔宇的歌曲离不开祖国。乔宇的歌曲深深扎根于祖国;乔宇的歌曲将永远屹立在祖国面前。为什么会这样?一定是乔宇深爱着祖国,一定是乔宇的苦难促使他做出这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