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创新趋势解读!中英全球创新论坛干货集锦|论坛直击
65438+2月12日至13日,“2020中英全球创新论坛”在线举行。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著名专家学者聚焦商业创新,就企业管理创新方向、跨境技术合作、创新创业服务、中英科技园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论坛由创和汇新商学院和剑桥大学哈默顿学院联合举办。通过65,438+00个重要话题和2场圆桌论坛,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商业领袖、创新先锋等各界人士搭建了一个分享新知识、新方法,相互获取信心和力量的园地。
第1天
/开幕致辞/
创和汇商学院、创和汇云大学院长顾来峰先生首先为本次论坛做了开幕致辞。顾院长指出,创建新商学院的使命之一,就是推倒大学的围墙,重塑商科教育,让知识流动起来。我们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赋能更多的创新创业者,提升他们的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帮助中国创新。基于此,我们与国内外多所顶尖大学建立了合作,不仅加强了学术交流,还建设了教学中心,引进了国外优秀的商学院学位项目,包括荷兰商学院MBA项目、美国谢南多厄大学MBA项目、比利时列日大学HEC Liege EDBA项目等。
最后,希望论坛能在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给大家增添温暖和信心!
/创新是不可预测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创始人、教授张表示,创新是不可预测的。因为创新是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过去的数据无法告诉我们未来的是非。
张教授指出,创业决策并不完全是基于科学的决策。我们一般认为科学决策是最了不起的,但科学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计算的基础上的。给定数据,只要计算方法不出错,答案就是唯一的。企业家的决策不同于数据和计算,而是基于想象、直觉和判断,所以不同的人用同样的数据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企业家的决策是没有* * *学问的。大多数人认同的不能叫创新,只有少数人认同的才能叫创新,所以企业家的决策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混淆了这一点,完全用科学决策代替创业决策,可能会阻碍创新。
/人工智能的未来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博士、eecs教授黄铁军表示,通过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来预测人工智能的未来,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从本质上来看,智能是一种功能,是一种现象。那么我们真正要预测的未来,不仅仅取决于智能本身,还取决于智能所依赖的机器载体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也是我们预测未来最重要的依据。
如果要看10年,20年甚至更久,那就要看未来的智能系统本质上会做什么。我认为未来智能系统的基本任务其实是在自然环境和发达环境中探索,面对现实挑战,解决问题。就像我们想在复杂的环境中探索,然后解决问题一样。
/剑桥大学产学研的演变/
剑桥大学衍生技术公司CEO、剑桥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国际拓展计划负责人Brain Corbett教授分享了剑桥的生态系统如何支持创新,以及剑桥大学的技术商业化之路。
布莱恩·科比特(Brian Corbett)教授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剑桥大学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大学创新生态系统。那么,剑桥大学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通过科研也有很大影响。科学研究的影响是通过产品或技术的商业化提供的。通过我们的研究过程,我们可以很好地与终端消费者建立联系,让消费者享受最新的科学产品。
主持人:问邓博士。其实北大的科技园和剑桥差不多,都是以北大为依托,拥有大量的产学研资源。请介绍一下目前的发展和成就。
邓:我们是北京大学的科技园。我们的基础人才更多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我们大多是从北大等高校过来找一些创业团队来我们园区。目前,我园共有60多个创业团队,其中约三分之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哈工大等其他高校,15团队来自国外。我们现在已经从45家企业毕业了。毕业意味着什么?国内的概念毕业是拿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所以总的来说,我们非常欢迎和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包括国际合作。目前,我们已经与加拿大和德国建立了合作关系。
第二天
/变革时代的创新管理/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教授郑刚分享了变革时代的三个创新原则。
第一条规则,在当前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我的建议是在观念上建立全面的创新观,也就是说,创新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还包括商业模式、市场、文化、组织架构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创新为公司创造价值。
第二条规则是如何在VUCA变革的时代采取行动。我的建议是精益策略,可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第三条规则,在组织形式上应该怎么做?我的建议是如何建立“一企两制”的双重组织。什么是双重组织?一方面要保证现有主业的第一条曲线越来越好,另一方面要提前培育和布局第二条曲线,也就是未来的增长点。
/双周期驱动的投资逻辑/
郭克嘉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原中国电信天翼创投常务副总经理卢佳青表示,双周期驱动的基本投资逻辑在于,比如看“新基建”领域,或者看“十四五”期间TMT领域的大逻辑,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所谓的技术卡位。比如我们国家的大芯片,比如腾飞、龙芯、广海等。,其中你占了一个,显然你在桌面端和服务器端都有你的一席之地。这是典型的卡片逻辑。
第二,名片位置。我们也看到有一些业务逻辑叫做名片槽,比如信息安全。典型的信息安全赛道是碎片化赛道,这个赛道很多领域都有两位数的增长,包括工业安全和数据安全。但其中任何一个细分方向都只有几十亿,整个市场容量并不大。我们会发现,首先你要在细分赛道上有一个名片的位置,然后你要横向快速成长,成长为一个非常大的公司。
/剑桥商业创新和孵化器发展/
剑桥大学材料科学博士、剑桥科学园区圣约翰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亚历克斯·斯密茨表示,科学园区、加速器和孵化器没有统一的定义,一切取决于我们如何运营这些园区或孵化器。有一些大型加速器,它们不提供专注于离线或硬件的设施。有时我们会提供一些办公空间或办公桌等设施。
剑桥大学的第一个这样的加速器叫做想象空间企业家加速器。这个加速器的目的是改善数百万人的生活,也就是通过入驻这个加速器的这些创业公司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也提供一系列的软硬件设施,包括* * *享受办公空间,创业社区资源,对接成功企业和投资人,提供一些现场咨询。
第二加速器成立于2012。这个加速器有一些教学任务,也有一些针对创业者的培训和辅导项目。这个加速器是由商学院运作的。
还有一个孵化器和* * *创新中心叫巴克莱鹰实验室孵化器* *创新空间,成立于2007年和2008年之后。国家急于重建金融和银行部门的信誉,因此这个孵化器和* * *创新空间提供了一些私人办公和会议空间。
/加密货币和区块链/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生、剑桥另类金融和宏观经济学中心研究员加里克·希勒曼(Garrick Hileman)表示,一家区块链初创公司的创始人曾经说过,区块链可以帮助我们把一个我们不想为恶的世界变成一个我们不能为恶的世界。因为现在有了区块链,就不会有诸如数据篡改或盗窃之类的恶意行为。因为区块链是一种分散的技术,它可以做很多事情。除了数字货币,我们还可以做智能合约,这是一个运行在区块链技术上的软件,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达成一些智能合约。
加里克·希勒曼还谈到了一些关于区块链的常见误解。他说:
区块链目前已经被大家炒得很热了。第一个误解是区块链不需要信任。但事实上,区块链需要一定程度的信任。数字货币要么是自动的,要么是安全的,它不是100%安全,如果不是自动的,区块链比其他系统更安全。
第二个误解是,区块链是防篡改的或永恒的。但这是不正确的。其实我们的交易是可以反转的,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交易是可以反转的,并不总是防篡改的。但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篡改,因为它是去中心化的,基于它的技术架构很难人为篡改,但也不是完全防篡改。
/算法游戏和计算机社会选择/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牛津大学计算机系教授Edith Elkind主要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的应用。她说,安保工作的挑战之一是安保资源非常有限。比如机场,保安不可能在每个节点都部署足够的人力。在保护野生动物时,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取决于攻击者如何部署。如果攻击者不观察我们的情况,我们的工作会变得容易一些,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攻击者的攻击是不可预测的,我们无法预测他们的攻击方案,策略只能是智能随机分布。有些目标可能对攻击者更重要,但无法预测,只能随机分布,评估哪个目标对攻击者更重要。这就是人工智能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人工智能帮助我们决定如何部署安全警卫,并帮助我们预测攻击者的目标。
圆桌论坛
中英创新产业园的发展之路
以“中英创新产业园发展之路”为主题,剑桥大学材料科学博士、剑桥科技园圣约翰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亚历克斯·斯密茨博士;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伊迪丝·埃尔金德博士;中国科技创业协会全国孵化联盟理事、中国科技创业协会国际科技合作部部长王晓理先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教授郑刚先生出席圆桌论坛。
主持人:首先我想请王秘书长,请您从中国的角度来谈一谈。如果需要与海外科技园合作,有哪些发展方向?
王晓理:我们现在在国内外开展了很多合作。在园区服务方面,我们正在帮助国内园区设立海外创新中心或离岸孵化器。今天由于疫情的影响,原来的线下交流方式暂时停止了,现在也在探索更多的国际合作的方式方法。
园区方面,一是设立海外创新资源中心,二是组织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包括各种比赛。我们也在为双向孵化企业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包括公司注册、政策申请、海外合规、产品贸易、海外投融资、海外招聘、海外大型展会、海外宣讲会等。
在企业层面,第一个是帮助国内企业建立海外R&D中心和海外实验室,帮助国内企业寻找技术合作伙伴,拓展海外市场,全球化发展。二是帮助合作国家的企业进行项目孵化,加快路演服务。这就是我们在国际合作中所做的事情。此外,我们还想与英方探讨设立海外投资基金,向对方推荐优质项目,承担协助投后管理的责任,并分享基金的投资收益。
主持人:亚历克斯博士,请分享一下中英两国在孵化器和科技园方面的合作机会。
亚历克斯·斯密茨:与中国孵化器和科技园的合作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过去有一系列成功的合作活动,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学习如何更好地合作。
现在谈到合作机会,过去曾有过一些挑战。在不同的国家,科技园的管理和运营方式是不同的。剑桥大学的科技园和孵化器以非常商业化的方式运作。很少有科技园和孵化器是政府资助的,基本上是完全商业化运作。也就是说,一个业主通过租赁盈利,孵化器和科技园不会太深地加入公司运营。很多公司都找到我们了,所以公司需要。
如果他们找到我们,我们会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这是和世界上其他科技园不一样的。在一些国家,科技园和孵化器会对入驻公司的业务运营有一定的管理和控制。我们只是给他们提供建议和指导。如果他们需要什么支持,他们会来找我们,但我们不会主动干预他们公司的运作。
主持人:请问郑教授,就中国的现状来说,科技园在国家创新战略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和功能?
郑刚:科技园区在区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40-60年里,科技园已经证明了它的重要性。大学在科技园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硅谷企业的人才都是斯坦福出来的。斯坦福大学为科技园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人才,科技园在创新方面需要不同区域的不同策略。
比如如何让高校的科研成果更好的实现商业转化?如何更好地利用人才的创业精神?还有底层设计和大学知名校友资源。无论是对地区还是对国家,我认为科技园在创新方面非常重要。
主持人:伊迪丝教授,请给我们分享一下,中国有很多科技园,都是以人工智能为主。英国有类似的互联网科技园吗?怎样才能更好的把计算机技术和科技园联系起来?
伊迪丝·埃尔金:据我所知,有一些公司将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结合在一起。我们有一些人工智能公司,目前在独立运营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做得很好。这些企业也会在生物技术方面做很多不同的实验,其中会融合很多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
我也看到了大学里的一些团队,他们把两者结合的很好。在人工智能领域,我认为身体上的接近是非常重要的。牛津大学周边也有一些科技园。有很多做人工智能和算法的公司。我们看到有些公司也很成功。
通过这次论坛,中英两国更加确定开放创新是正确的方向。未来,他们将探索中英创新技术合作体系和双向孵化合作机制,开放各自的创新资源和孵化空间,互推合作需求,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建设离岸创新中心。联合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实现创新资源交流和科技项目双向孵化;同时,还为两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联合技术研发、海外投融资等提供专业服务支持。* * *探索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新路径,营造中英科技创新生态良好环境!
该论坛由创新管理和组织发展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
国际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顾问,
创和汇新商学特聘导师吴大猷先生主持。
创和汇新商学院是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优质资源,打造的全新全球商业教育平台。平台致力于打破大学的围墙,重塑商科教育,突破教育与行业的界限,培养商业精英,成就卓越企业。未来,创合汇新商学院将始终保持对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创新,进一步为中国创新创业者带来前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格局,助力中国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