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
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多人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是“别人看完就能理解”或者“我通过练习就能掌握”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治疗方法的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你会喜欢。
大学生心理障碍治疗的常用方法: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在大一新生中比较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差等。在大学期间,大多数人往往不像在高中那样重视学习。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是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与高中相比,大学生更重视人际关系问题,而不是学习,这也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问题往往表现为与人相处困难,缺乏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过度妥协,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抑郁、缺乏支持和关怀的痛苦感受。
4.爱情和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春中后期,性成熟是一个重要特征。爱情和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恋、恋爱受挫、恋爱与学校的关系、感情破裂的报复等。,而常见的性心理问题包括:婚前性行为和校园同居引起的恐惧、焦虑和担心。
5.性格和情绪问题。人格障碍是大学生中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懦弱、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独、抑郁等。
6.求职和择业是大四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入社会后,他们往往会感到很多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求职需要哪些技能等等。,会带来或多或少的烦恼和担忧。
7.神经症。长期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惧症都是神经症的临床症状。
第七个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经常会遇到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主要是由许多现实的社会和心理因素造成的,往往是暂时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整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可以恢复心理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逐渐加深,但大学生对待他人心理困惑的态度比自己更理性。说到自己,他们优柔寡断,感到尴尬,常常不知所措。为了改善这种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一样的。人的一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心理迷茫只是成长的一种常态,没有问题就没有成长,所以没必要大惊小怪,抱怨。
2.不要急着“诊断”。心理问题本身是多种多样的,产生的原因往往也是复杂的。不要盲目地从一些书上断章取义,或者听信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确定自己得了什么病。找出问题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大学生的问题多是发展性的,很多都是“成长的烦恼”。真的没必要自己吓自己。
3.转移注意力。心理问题往往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越是重视,越显得严重。所以,不要总盯着自己所谓的问题,不要太关注自己,把注意力转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拥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全身心投入其中,对心理健康非常有益。
4.调整生活规律。很多时候,只要稍微调整一下自己习惯的生活规律,就会给自己的整个精神面貌带来一种全新的感觉。所谓的心理问题也轻松解决了。
5、不要害怕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疑难的心理问题,也可以寻求心理健康机构的专家咨询和帮助。
三、个体维护与促进心理健康的一般原则和措施
1,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2.自尊自爱。
3.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4.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5.放弃偏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6.积极实践,将以上理念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生活和反应。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心理问题复杂、多变、独特,其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要全面细致地分析其成因,做到对症下药,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1.环境和角度的变化导致心理冲突。
大学生的角色、地位、生活环境与高中有很大不同。首先,大学生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靠自己的能力处理好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中的问题。然而,据一项调查显示,80%的学生以前没有在家里洗过衣服,因此他们的自理能力很差,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很高。生活问题给了这些学生一定的压力。其次,大学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不再仅仅是学习成绩,而是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因素。这些标准的多样性让一些成绩优秀但其他方面平庸的学生感到不适,自尊心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心理上的失落和自卑。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适应学校的第一步,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我们需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在不同环境下的优缺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发扬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克服,而不是因为短处而自卑或自暴自弃。
2.学习压力导致的焦虑。
现在大学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如果有几门课不及格,他们将面临失去学位甚至退学的危险,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另外,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理想,导致受挫,随之而来的紧张情绪就是焦虑。中等程度的焦虑水平和必要的觉醒与紧张是人的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但持续而严重的焦虑会使人失去信心,干扰正常的思维,从而阻碍学习。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建立正确适度的学习标准,建立合适的志向水平,避免过高期望带来的过度焦虑。另外,要提高自学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好的学习措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如果焦虑情绪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应通过心理咨询消除。
3.不良的人际关系导致情绪和人格障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现代家用电器的普及,城市家庭兄弟姐妹观念的弱化以及计划生育带来的邻里交往的缺失,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善于交往。另外,在大学,人际关系比高中复杂得多,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渐走向社会化。而有些同学无法或难以适应,总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从而造成人际交往障碍。人际关系不好会导致缺乏交流,心理紧张,情绪低落,产生孤独感,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人际关系不好的同学,首先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克服认知偏见。此外,还要加强人格修养,克服自卑、害羞,纠正虚伪、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再次,要掌握一定的交际原则和技巧,才能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保证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
4.爱情引起的情感困扰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机能成熟,逐渐产生恋爱的要求。但是,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学习和生活。目前大学生的恋爱困扰主要是性交不适、性冲动困扰和恋爱中缺乏处理感情纠葛的能力。
不应该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而是应该正确引导,让学生正确对待异性,培养与异性交流的能力。正确对待自己和爱人。当你因恋爱而陷入情绪困扰时,要及时疏导情绪,使负面情绪得到合理的发泄,以保证正常的学习生活,维护心理健康。
5.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压力。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工作单位不如意,害怕自己不称职,没有经验等。)都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渠道发泄出来,比如乱扔东西,喝酒打架,消极厌世。因此,对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调整求职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如智力、兴趣、态度、气质、能力等。),这可以借助一些心理测试工具来进行,比如气质调查量表。其次,学生要了解各种职业的基本情况。在这两个方面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同时也要学习基本的求职技巧,这样才能在求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真才实学来提升自己。最后,要正确面对求职中的挫折,调整心态,不断努力寻找机会。
6、自身心理素质的缺失。
如片面的自我认识、情绪脆弱、冲动、不稳定、意志薄弱、怯懦、虚荣、冷漠、固执,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抗挫折能力差,忽视心理健康,缺乏心理调节技能。我们应该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学习心理调节的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心理障碍
1,孤独
其特点是沉默寡言,对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外在表现往往掩盖了他们真实的思想、感情和欲望,平时对别人有戒心,愿意一个人学习或做事。
社交孤独,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一种封闭的心理障碍,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找不到或者根本不想找知音。对社交缺乏兴趣,不懂得亲近他人,缺乏与他人的心灵交流。而对于另一些人,往往觉得这样的人很难接近,和他们交往要么很累,要么没什么效果,所以和他们保持心理距离。久而久之,孤独的人变得更加孤独。这些学生的交流障碍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内向的性格造成的。
2.自卑
表现为在人群中害羞,表现不自然,自卑感强。总是希望凡事持观望态度。一旦和同学发生矛盾或者考试成绩不好,总是“自责”。长此以往,这类学生会产生抑郁悲观的消极心态。有这种心理影响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缺点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比较敏感,担心自己的缺点或缺陷会被别人发现而看不起,所以缺乏勇气,在交往中畏首畏尾。
自卑,也就是因为自知偏差,低估自己,鄙视或轻视自己,是人际交往中的羁绊。太自卑的人,在别人和他打交道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压抑和沉闷,他也害怕和别人打交道。久而久之,人际关系非常不协调。
3.多疑心理
其特点是不信任他人,为人处事总是斤斤计较,不顾他人利益,很少为他人着想。多疑的人总是认为别人在说自己,看不起自己,采取以邻为壑的态度。多疑的人往往无中生有,搬弄是非,总是把别人的善意当成恶意。这样一来,不仅人际关系会出现裂痕,还会出现严重的人际冲突和伤害。
怀疑是一种没有出路的心理选择,是一种主观臆断导致的对他人不信任的情绪感受。怀疑心理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怀疑心理,这与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如众所周知的“人心离腹”“损人不利己,防人不可少”,这几乎成了中国人性格的* * *性。当然,这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与人交往,多注意防止被骗。但是,在人际交往中,它起着更多的负面作用,比如各种不必要的争执、吵闹等。,这往往是可疑的。所以,偏执是人际内耗的祸根,是心理的毒瘤,往往让“自我”变得卑鄙可怕,无法沟通。
4.幻想
表现为傲慢、好胜、固执、不信任他人,甚至蔑视老师。这样的学生往往很自大,总是高估自己。他的同龄人也很讨厌和这种类型的同学交往,最终会成为“孤家寡人”。
自负的人往往是自我存在的,和我一致的就是真理。这种人强调“自我需求的合理性”,极其自私和自以为是。如果有的同学午休或者晚上,不管别人是休息还是学习,就在宿舍里如入无人之境,为所欲为。这种人往往喜怒无常,让别人围着他转,不开心的时候会勃然大怒,在同学中很霸道,以此来满足自己的不良心态。这是一种可恶的“自我”表现。这类学生的交往障碍主要是由于过度自满和自我评价过高造成的。
5、嫉妒
其特点是在与人交往时,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如天生身材、外貌、智力、荣誉、地位、成就、财产、声望等方面的差距,会产生抱怨、仇恨甚至愤怒等复杂心态。这种人总是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时,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去竞争,于是往往会采取讽刺、挖苦、挑衅、诽谤等不当行为,造成各种心理伤害。严重的嫉妒还会吞噬人的理智,影响正常思维。在“嫉妒”的情况下,有的人可能会铤而走险毁掉自己的未来,甚至自杀或他杀,有的人可能会被动沉沦,一蹶不振。
培根说过,“嫉妒是人类最卑劣的品质之一”。现实生活中,其实每个人都有嫉妒心理,只是轻重的问题。嫉妒往往发生在身边熟悉的人之间,比如同学、同事、朋友、亲戚、上下级,甚至情侣、兄弟姐妹、恋人等等。嫉妒心强的人最容易与之抗衡,不服气而争胜负。对于那些身居高位的“伟人”、“大科学家”、“大名人”,人们是不会嫉妒的。原因是这些人和一般人相差甚远,不能嫉妒。嫉妒本质上是一种极其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社会生活的健全。
6、逆反心理
它的特点是在交际中总喜欢“唱反调”、“反对”别人,喜欢充当“反派”。你叫我往东走,我就往西走。你让我做这个,我学那个。有些人甚至走极端,充当与众不同的“英雄”。这种人往往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口若悬河,无法与人合作,事事别扭等等。,而且事情做起来之前有很多意见。谁不同意他,谁就反对他。只能听恭维话,听不进反对意见或者善意的建议,等等。
社会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变态心理,是通过抵制和反对集体或他人的要求和指令来逃避外界的压力,以维护个人的尊严和面子。一个叛逆的人,当他的需求受挫时,会攻击阻碍他的人,攻击阻碍他需求实现的规章制度,攻击周围的环境。比如他们经常通过摔餐具、踢桌椅、摔门等方式发泄情绪。有些人虽然不这么做,但是他们的愤怒、敌意、破坏情绪在心里积累了很久,没有发泄出来。那么,很有可能他们会进一步精神错乱,他们的逆反心理会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如打架、毁坏财物等。)以一种让人无法接受的方式。
当然,年轻人中的一些逆反心理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造成的,比如看被批评或被批判的作品、电影、光盘等。,代代相传,秘密流传,也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造成的。青年学生要用理智战胜情绪,倡导谦虚宽容的美德。同学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要理解,原谅,友好相处。
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脊梁,绝不能被精神疾病所困。如果他们有以上负面情绪,请及时就医或进行自身调整,以便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