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大学
我目前持有的只有B1,离我想达到的目标还很远,但时间最多只有4个月。我该怎么办?
但是,转念一想,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是一个难度很高的单项问题。只要我足够努力,认真学习,考题是可以买到的,基本没有其他不可控因素。那么,做好每一件事,就没有遗憾了吧?
很快,吉森C1的德语强化课开始了,强化,其实就是周一到周五的早上,早上8:15到12:30。只是相对于普通课程而言,但对于在国内学习过的我们来说,这个强度并不高。所以也要把握好在家学习的时间。
除了课堂练习和作业,李放还在网上买了很多习题集,而且从18年底到19年7月,我们在家里一直坚持只说德语,除非有些话题需要深入讨论,我们才会用中文交流。即使我在德国待了近三年,用纯德语交流也不容易。然后,李放帮我考了四次C1德语考试,而这些考试离我很远,我必须提前一天去,过夜,第二天开始考试,所以我必须订机票和住宿。这些药方都是为我安排好的。我只需要安心备考。感谢上帝给了我这么好的妻子!
6月,虽然C1的课程才上了一半,但我还是去了杜塞尔多夫参加了C1的第一次考试。考试的目的无非是体验一下,看看考试难度,考试环境,考试时间,考官等等。
德国的公共交通是出了名的昂贵。我粗略估算了一下,这里100公里高铁的价格是中国的6倍左右,速度还是低了一点。所以李放帮我订了一辆性价比相对较高的Filxbus,是一辆民用大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还是会省很多钱的。如果是异地考试,最好提前一天到达,过夜,好好休息,第二天以最好的状态来参加考试。我刚考德国A1的时候,在这方面吃了亏。当时考试在南京举行,上午考试。李放和我只想坐通宵巴士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少花点钱过夜了。结果考试的时候状态不好,听课的时候很难集中注意力。结果我就差几分没及格。李放还细心地在Airbnb给我订了民宿,离考场只有几百米,让我早上可以直接步行或者快速到达考试中心。
乘车到达杜塞尔多夫后,先去看了住处,然后去了考试地点,和工作人员核对了一下,确定了第二天的集合地点。我想,对第二天的考场越有把握,考试之外的压力就越小。
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来到我的房间。这里干净明亮,但遗憾的是没有供人们学习的书桌。我不得不打开我的书,坐在床上,开始做练习。其实在第一次考试之前,还有几道题没有练。自己准备的时候总是怕困难,一直拖到考试前一天。所以,人还是要推的。这样一来,多日没做完的试题,基本上一个晚上就勾勒出来了。至少,我知道第二天不用再花时间去想题型了。至于作文,除了在课堂上练习,李放的姐姐科拉还抽空帮我修改作文,反复叮嘱我不要表达太复杂的想法。考试的重点是文章的结构,内容还过得去。刚开始我并没有完全理解,但是考的次数越多,就越觉得她是对的。
虽然有课本,参考书,学习笔记,课堂练习等。在包里,你一个晚上看不完,但是用起来更安心。我也意识到我没有熬夜,大概十点前就睡觉了,和平时比起来很早。毕竟早来一天的目的之一就是养精蓄锐。
也许是生物钟的影响。睡了7个小时左右,自然醒了。我大概收拾了一下,洗了个澡,重复了一遍题,然后熟悉了一下口语部分的成语。准备出门去考场。
可能是对时间的理解有问题。我来得太早了。到了8点左右,发现我是第一个。直到八点半,其他同学才过来签到。然后到了9点,一个工作人员来集合大家,把我们带到考场。监考老师大概又花了半个小时给我们讲解考试须知和填表注意事项,明确表示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后面的作文都只能用铅笔答题。这让我有点惊讶。选择题要用答题卡无可厚非,所以用铅笔,但是作文也是用铅笔写的?确实如此。即使都是语言水平考试,试题类型和答题要求也不尽相同,还是需要多加注意。
对了,在候机区,我注意到一个亚裔女生,我很好奇她是不是中国人(德国亚裔中,越南人最多,中国人一般都集中在有大学的城市,而中国人在我自己的城市几乎看不到她)。我过去问了问,果然,于是就问了关于考试的问题。她已经是第三次来参加考试了,口语已经过了,所以今天只考笔试。这是一个很有用的信息(其实官网也有,只是之前没注意到)。如果原来笔试和口试只有一项通过,第二年年底前再考,可以免试,全国通用。她住在杜塞尔多夫,所以不像我背着沉重的书包,人家拿着笔和橡皮轻装上阵。当我说这是我的第一次访问时,我没有问就尽可能多地记了点。不过她说,这种心态是可以得到好结果的。
她是对的。
与两个多星期后在曼海姆的第二次挑战相比,这第一次更好。特别是我第一次口试,第二部分根本没打,因为到时候就结束了,所以感觉特别不好。第二次吸取经验,特别注意对时间的控制,而且在三人组里,我觉得自己在控制场方面还是有一些表现的。二年级肯定比一年级好!
但是,感觉一点都不靠谱!
我惊讶地发现,第一次我的口语成绩是43.5分(满分48分),而第二次我只考了20分,也就是说我第一次考了90分,第二次考了41分。我被这么大的差距震惊了。第二次考试我明显感觉好多了,但是分数怎么会这么低?对此,我在曼海姆遇到的一位中国考生是这么跟我说的——曼海姆的这个机构口试评分非常严格!很多在其他机构考过的同学,在这里考了四次都没通过。隔壁一个语言学校的考点就宽松多了。不仅仅是口语部分,笔试中的作文部分,这家也是非常严格的。
听了他的描述,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因为,李放给了我第三次考试或者这一次。
你可能会说,为什么连续两次选这个房子?其实刚开始报名的时候,最重要的考虑是时间方面的两个因素。一个是考试时间,一个是批改成绩的时间是否在THM要求的时间范围内。曼海姆家出成果最快,两周就能出成果,而杜塞尔多夫家需要5-6周。所以我们对考试还是挺着急的,连续两次都报了这个机构的telc C1考试。
所以,问题来了。我考第三次的时候,可以免口语吗?
是的,我第一次通过,合理后可以免试。但是偏偏在成绩出来之前又考了一次,第二次口试还没过。Telc官方表示结果是根据最新的一个算出来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准备第三次参加那个超严格的考试,还是有很大概率会不及格。然后,还是要考第四次。李放与telc通了电话后,工作人员说可以免除测试,但为了安全起见,李放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希望得到书面答复确认。毕竟两个结果有天壤之别。然而,直到第三次考试,我才收到回复。于是,第三次考试,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考过了第一关,申请了口语免试。考点老师看到第一个成绩后,很顺利的给了我免试资格。啊...这真的减轻了我的负担,感谢上帝!要知道,如果要考口试的话,基本上要6个小时。
因为我不用再参加口试了,所以我的注意力都在笔试上。有了之前的几次经验,我大概可以更好的分配时间了。比较困扰我的是听力和作文,有一段时间是训练不出来的。特别是听力题的第三部分不是选择题,而是对所听内容的简单笔记。当然,这种题型是为以后上学时至少记下讲课内容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做准备。非常有必要,但是也需要很高的语言能力。难点在于不是选择题,不存在混淆的可能。一定要听清楚,然后用最准确的短语来表达。写作则要求在70分钟内用德语写一篇350字以上的短文。写作的题目很多,有些我看过,甚至都不能完全理解,更别说写了。好在每个考生都有两个题目,你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来写。我尽量选择比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尽可能多写。
虽然曼海姆的考试中心很严格,但是我觉得在考前的讲解上是最负责任的一个。监考老师不仅把一般的考试注意事项讲解清楚,还特别讲解了写作。还记得监考老师描述的写作结构: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4句左右)+正面论点、论据、例子(一般给出两个论点和对应的例子)+负面论点、论据、例子(开头需要一个连接句)+结尾(总结陈述、个人观点表达)。老师还指出,个人观点只能出现在最后,其他部分只是陈述。
总的来说,按照这个套路写,至少应该能拿个及格分。因为这个写作考试,重点不是你写了什么,而是你能不能用德国教育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解释问题,给出自己的结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结构比内容更重要。不需要复杂的思路,只要能看懂题目,把文章结构和合适的句子放在一起,就能满足最低要求。
然而第三次还是失败了。差9分及格。虽然已经降到个位数了,但是留给我的机会只有一次了。不仅如此,随着8月的临近,我要搬家了,要开始在公司上班了,这意味着我在第四次考试前不会有太多时间复习了。
1八月的早上,我骑着我的白色折叠自行车,先上车,40分钟后再换乘火车,大概半个小时。我来到了公司所在的城市——吉森。还好公司离火车站比较近,骑车大概五分钟。(后来从同事那里得知有一条更短的路线,大概三分钟就到了。)来到公司门口,看到一个长发的年轻人……骑着自行车来的,然后进来问了点什么,然后把自行车停在了公司。我猜,这大概是第一天像我一样工作吧。
果然,他是其中之一。公司接待大厅有五个人,包括我。其中一个是我之前遇到的长发小伙,一个不成熟,一个成熟,最后一个胖乎乎的,留着胡子。虽然我们都是同一天开始在这家公司工作的,但是只有三个人参加了双元制大学,另外两个是正式聘用的项目需求分析师,一个是来自波兰的项目团队成员。
9点一到,IT负责人就来带我们进了公司内部办公室。在小会议室里,我们简单打了个招呼,然后互相介绍了一下,谈了一下接下来一个月的一些计划。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但是有一个细节让我觉得和中国特别不一样。后来上学的时候也有同感——领导/老师自我介绍。我以为可能只是这个领导,这个公司比较特殊。但是,一想到外国牧师在教堂里的自我介绍,大学教授在课堂上的自我介绍,我就觉得和中国很不一样。他们会详细介绍自己,比如简历,在哪里上的大学,在哪里读的硕士,当时的方向是什么,什么时候入职的,现在多少年了。从进公司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领导把你和他平起平坐了。
更让我吃惊的是在后面,因为差不多两个小时后,我们五个人跟着主管,把全公司所有的办公室都翻了一遍。除了去度假的同事,我们第一次认识了所有人...从一线员工到董事长。而且主管还反复给我们介绍了两个多小时,不知道多少遍,至少二三十遍。
环顾四周,大部分同事都是30-50岁之前,也算是一个中青年企业了。期间主管特别介绍了茶室,里面配有免费咖啡机、汽水机、冰箱、微波炉、洗碗机等。主管说,这是很多不同部门的同事见面的高频区,不仅会增加彼此的了解,还会经常碰撞出一些有趣的想法。
最后,主管开始安排我们的办公空间和办公设备,拿到笔记本电脑和必要的文具。我的一个专业同事Janis有背靠背的座位,还有一把椅子没了。在我们通知主管后,五分钟后,其他部门的同事为我们配置了椅子。詹尼斯感慨道,他之前的公司已经1个月没有正式的座位和办公桌了,在这里的第一天就全部齐全了。
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家公司对我们这些新人的重视和尊重。
然而,在这样美好的经历下,却让我更加担心——如果上次德语考试不及格,我还能留在这家公司吗?就算能留下来,也很可能只是实习,不会有相应的工资,也会让给我机会的主管失望。毕竟这是他们见证我处理的第一个挑战。对李放和我来说,这将更加令人难过。虽然我们已经尽力了,但是还是达不到,只能明年再试了。而这样会耽误我们的生育计划,这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上班第二天,我申请提前半小时离开,因为我们请了两个亲戚朋友来帮我们搬家。虽然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在自己的车上拉了四五次了,但是事情还是那么多。上班后,李放继续在家收拾行李,直到帮忙的亲戚朋友来了。这两个名字是克里斯托弗·克里斯托弗,一个是我的妹夫,也就是李放妹妹的丈夫,另一个是我在教堂里认识的朋友。他们住得很近,有一些相似的兴趣。在德国搬家,很多人会找朋友帮忙,或者选择租车和朋友一起搬家,尤其是年轻人,基本不会找搬家公司搬家。这里一方面有大量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车,有的家庭甚至可能有大车或者拖车。此外,朋友来帮助和加强他们的关系。原来付给搬家公司的钱也可以用来搬酒席,请朋友。这是一石三鸟。为什么不呢?
左边这辆车是Christoph姐夫的车。他家经营玻璃作坊,平时靠它运输玻璃和工具。里面有整整一架子的工具,还有各种固定保护东西的工具。
右边的车是基督徒朋友Christoph的,他有一匹自己的马,这也是他和妻子最大的爱好。这次是他平时用来运马的拖车帮我们搬家。
德国八月,阳光会持续到晚上八点左右。因为新家的灯不全,所以尽量在天黑前完成是比较理想的。好在经过差不多三个小时的忙碌,也就是晚上七点半,大部分的家具和生活用品终于被搬到了这里。直到自己搬了才知道,冰柜、冰箱、洗衣机这些大件真的很难搬,尤其是新家在四楼,没有电梯,只有两个人费劲才能搬上去。搬家后,我们都筋疲力尽了。李放的姐姐方晴为我们点了披萨和啤酒,此时尝起来很美味。
姐夫平时做一些工程方面的工作,也跟父亲学过木工。简单休息后,他帮我们组装了床、衣柜等。(因为楼梯不够宽,几个大柜子只能拆下来才能往上搬...)如果我自己做,可能要再花一个下午。这样一来,我们搬到这里的第一个晚上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睡在床上了。
然后刚好是周末。我收拾好东西,李放邀请了朋友来帮我们粉刷墙壁。粉刷墙壁虽然是装修中比较简单的一种,但是很有效果。我想在这里补充一下,我们真的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房东。房东是个老妇人,以前经营家具生意。现在她一个人住在房子的三楼,我们在四楼。因为她年纪很大了,大部分事情都留给了女儿。前租客走后,媳妇一家花了很多时间重新装修卫生间,重新粉刷厨房、主卧、客厅,重新粉刷每一扇门。我们签完合同后,我对工作室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能加一个电源插座。当时他们也不知道可行不可行,后来找了个电工帮我配置工作室的电。太贴心了,非常感谢!
但是,时间还是一天24小时。除了上班、工作、下班、必要的采购、回家,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没有力气和精力复习德语了。这和初三考试前的状态完全不同——那时候德语课还没结束,每天至少有三个小时的德语课堂训练,回家后还能继续学习。但是当我们搬到新家时,我们订购的厨房还需要六个星期才能到达。剩下的唯一一张餐桌是用来吃饭和学习的。说实话,连腾个地方都不容易。
还好人力资源主管和部门负责人都告诉我,如果是为了考试复习,可以申请2-3天的假期,在家好好学习。但是因为入职前两周是培训,考前两天是上午半天,所以我请了两个下午的假,回家尽量复习。我知道,仅仅两天是不够的。而且考试的地点是过去几次中最远的——德国西北约400公里的汉诺威。
无论结果如何,这将是我今年的最后一次机会...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