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找工作比较难。

2008年大学生找工作更难了。

鼠年人才市场迎来招聘高峰。四场招聘会* * *为478家用人单位提供了近万个岗位,吸引了2万至3万人应聘。记者采访时发现——

日前,省内各大人才市场迎来了春节后的首轮招聘高峰。仅上周末,兰州就有4场人才招聘会,分别是省高新技术人才市场、省人才市场、中国兰州工程技术人才市场、城关区人力资源市场。据统计,四场招聘会共有478家用人单位提供了近万个对各类人才有不同需求的岗位。周六周日,* * *吸引了2万到3万人申请。

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招聘会是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首次大型综合性招聘会。此外,春季是人才招聘旺季,许多企业加快了“抢”人才的步伐。本次招聘会上,数百家用人单位进驻纳县,共提供5727个岗位。据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前后“跳槽”的员工数量大增,辞职回家过年的人数让本次招聘会出现罕见的火爆场面,成为历届春季招聘会中岗位数量最多的一年。

位置

招聘会就像博览会。

2月23日上午9点,记者在省高新人才市场看到,招聘会场内外人山人海。由于报名人数众多,会场内外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有数十人。当大学生常和从招聘会的三楼走到四楼时,他们被人群挤得满头大汗。常一边擦汗一边叹道:“人太多了,简直是要人命。这不是招聘会,简直就是大超市或者招聘会。”

记者注意到,虽然用人单位很多,但其中80%都做出了“有经验者优先”的招聘条件,这让很多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看到招聘条件就打退堂鼓。另外,很多单位列出了700元-1000元的工资标准。一些大学生看到工资标准时犹豫了。大学生姚、说,2002年,他们从省内一所中医学校毕业,先后在医院、药店、美容院、诊所等工作。很多单位都只是说试用期过后可以涨工资,但实际上近几年拿到的最高工资也不过780元。且不说辛苦,最重要的是付出有没有相应的回报。所以他们现在找工作的首要条件是工资在1000元以上,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随后,记者在另外两场招聘会上看到,虽然每场招聘会的用人单位都很多,但80%以上的用人单位都是非公企业,还有大量的私营企业。省外用人单位比例不到10%。大学生常向10多家公司投递了一叠印刷精美的简历。整个上午,他听到最多的‘回复’:“你先回去吧,我们会接受简历的。如果你被录用了,以后会通知你的。”有的单位还明确告诉他,单位在承接一个工程项目,项目只有5年的工期。因此,他们招了临时工。

在招聘现场,记者看到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打着哈欠或者长时间拿着手机。会场内外,楼上楼下,大量印刷精美的传单被来来往往的人踩在脚下。

问题1:2008年6月65438+10月1,《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这项新法的实施无疑让很多求职者非常兴奋,这意味着就业的扩大和就业保障的加强。但实际上,大学生在招聘会上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单位:成本增加,选人难。

大学生:新法出台找单位更难了。

23日,大学生姚智连续跑了三场招聘会,最终选定了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工资标准为1500多元。但是,面对众多应聘者,姚智的简历很快就被搁置了。姚智有点着急。他冲到招聘台,问负责招聘的人为什么不仔细看简历。负责人不耐烦地说:“整个招聘会能有几个单位签劳动合同?”我们是正规企业。一旦你被录用,我们将在未来签订劳动合同,提供优厚的劳动保障。你的简历太夸张,缺乏完整性,所以我们决定暂时不考虑。"

该负责人向记者解释,由于《劳动合同法》倾向于保护劳动者权益,也对劳动者在职场中的不诚信行为进行了约束。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员工的简历中含有虚假或者夸大的内容,用人单位可以将其辞退,并且不支付任何补偿。该负责人强调,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用人成本大大增加,这也将使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更加谨慎和挑剔,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能力而非学历。

问题2:虽然2月底有招聘黄金周,但招聘会场人山人海。但记者听到最多的是,用人单位大多在感叹,招聘一个符合岗位需求的优秀人才太难,太难了。而很多大学生也在感叹:想找一份适合自己又能有保障的工作,太难太难了。

单位:招人难。

大学生:找工作比较难。

在招聘会的一角,一家集装箱公司的负责人张先生正双手捂着脸,一副无事可做的睡眼惺忪样子。他告诉记者,公司是中外合资企业,使用的设备仪器都是国外进口的,所以要招有工作经验的人,最好是能直接工作的。否则,企业要付出一定的培训成本。很多时候,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员工如果再跳槽,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也是培训成本的浪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才市场负责人表示,如今,人才招聘会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虽然招聘单位对人才和岗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在翻番。然而,用人单位,尤其是非公企业,一般都是招聘有经验的员工,不愿意承担培训的义务。而大学生本来就缺乏工作经验,却要求更高的薪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现在的情况是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由此,人才竞争的压力与日俱增。

问题三:观察以上四场招聘会,有一个现象非常醒目,就是大学生“就业难”和“技术工人荒”并存。

社会:技术工人短缺

大学生:就业难。

陈先生是一家超市的负责人。24日,他在招聘会上负责招聘超市工作人员。有15份工作,但最终达成意向协议的只有7份。陈老师有些无奈地说,现在的大学生对形势认识模糊,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合理定位自己。就业观念尤其陈旧。超市工作人员怎么了?就服务业而言,这是一份体面而轻松的工作。就维修岗来说,技术含量不算太高。平时也就是修修电路而已,往往很清闲。月薪700-800元,能充分保障基本生活。我想不通为什么这些大学生放不下架子。

对此,毕业于兰大的李同学解释说,当初好不容易“鲤鱼跃龙门”,拿到大学通知书走出国门。我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掌握了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虽然已经休学两年了,但我总不能为了生计放弃专业,去做初中生才能做的工作吧?再找找,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分析

四大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甘肃省社科院信息所所长刘询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时指出,现在的教育体制在招生和教学上采取的是计划模式,但在人才输出上,遵循的是市场经济模式,毕业生自主择业。两者碰撞的结果就是就业难。因为有些就业指导中心往往设在教育部门,无法与市场或社会接轨。导致就业指导中心无法指导就业,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平台。

“其次,高校设置的专业比较滞后,不符合市场需求。”兰州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他认为,目前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不是以市场为导向,只是简单地根据自己的师资条件,随意性很大。一些高校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导致生源趋同现象严重,毕业产出与社会需求不成比例,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市场需要包子,学校却送蛋糕。”老师认为,目前很多大学生认为机械、电子、土木、经济、管理工程都是热门专业,但实际上生物医药、城市发展、现代物流、汽车及成套设备、新材料、中介服务、高级技术工人等专业的差距更大。

社会就业压力大是加剧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第三个原因。数据显示,2007年,甘肃省31非师范院校毕业生5.3万余人,比去年增长2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省内八所师范院校毕业生近654.38+0.7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与此同时,今年甘肃省城镇劳动力总供给达到35万人,而全省计划城镇新增就业只有654.38+0.5万人,就业缺口达到20万人左右。根据教育部对全国30个省份高校毕业生供需比的统计,2005年为1:0.93,2006年为1:0.83,需求相对减少。前不久,省里有关领导指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迅速增加的人数与有限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就业竞争空前激烈。

“社会就业观念落后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采访中,不同行业的人都指出了同一个问题。据相关分析,现在社会背景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因此,大学生和家长必须转变就业观念,真正实现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取向,参与就业选择和竞争,调整不切实际的就业预期,从自身条件出发,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就业。只有这样,才能在灵活就业的空间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