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学的教授人数是不限的吗?还问教授人数应该怎么分配。

题外话一:单位前段时间进行年度职称评选,我比较关注这个信息。现在的情况是,副高选拔竞争非常激烈,考生与终评的比例大概是四比一,还是人事部门资格审查后的比例。高正的入选可以用悲剧来形容。题外话2:在科学网首页看新闻“两起海外高端人才造假事件暴露我国吸引人才弊端”,发现报道中有沈阳大学教授评论此事。其实估计这个沈阳大学的教授从来没有在沈阳大学工作过一天。我想知道的是,用沈阳大学教授的头衔来指导国家,启发文笔,合适吗?题外话3:很久以前,这位沈阳大学教授刚在科学网出道的时候,估计大家都被雷过一次。这位教授说,他在清华做博士后后,直接拿到了一所大学的教授,现在年收入50多万人民币。呵呵,当然这是真的,但是事实和故事一样曲折。我在国内单位获得了教授职位,但现在由海外单位支付工资。两者根本不是一个单位!不知道这位教授形容自己害羞还是别有用心。题外话4:如果已经和境外单位签约,答应去工作,再给沈阳大学签约,校长书记同意三年后上报,给教授职称。请问这样的教授职位应该算在哪里?从双方签订合同的时间算起,还是从正式在沈阳大学工作的时间算起?正文:鉴于很多大学研究所高级职称数量有限,沈阳大学给一个据说三年后才来工作的人教授职称合适吗?是因为沈阳大学的教授人数没有限制,想多少有多少吗?如果有名额,是不是对现在在沈阳大学工作的副教授不公平,因为毕竟占了一个教授名额!如果教授数量有限,学校领导慷慨地给一个三年后来工作的人一个教授头衔。不知道沈阳大学的在职副教授是否知道这件事,如果知道,是否同意校领导这么做?如果科学网有沈阳大学的员工,可以聊聊。如果,如果(大概是真的)沈阳大学这个教授三年后还不如回来,这个教授名额怎么办?哪位领导人会为这场荒谬的闹剧负责?校长还是秘书?补充1:之前发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博文《不明白一个大学要招一个名义上的教授干什么》,里面讨论了这个事情。补充2:前几天写了一篇博文《厦门大学和傅进教授会对国内科研人员造成什么伤害?》我在文末写道:希望厦门大学和沈阳某大学能尽快纠正这种不良做法。有人看到后发短信给我,说我要他坐对位置,说他和沈阳大学签约,一分钱没拿。我继续问,什么样的合同?有人回答说,他在和他现在工作的海外单位签约三年的时候,被沈阳大学领导的诚意感动了,沈阳大学也不在乎等三年。另外,有人还自告奋勇说可以帮沈阳大学宣传,三年后回国不用找工作。补充三:看到这个声明,我悄悄问:“你觉得你能给沈阳大学增加什么样的宣传?还有,三年后回国,你真的会回沈阳大学吗?”。再也没有收到回复。补充4:我会关注这个人三年后会不会回沈阳大学工作。欢迎一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