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游子的思乡故事

英国喜欢看“中国热”

●本报记者唐据

随着中国春节的到来,记者在英国就读的华威大学近日也掀起了一股温和的“中国热”。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春节晚会,关于中国的展览和讲座相继举行。中国学生联合会举办的一次“中国艺术史展”,规模不大,但参观者络绎不绝。许多外国学生在品味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同时,不忘买一些精美的中国剪纸作为纪念。

在华威大学所在的小镇考文垂的街头,记者也能感受到一些节日的气氛。中国许多餐馆贴春联,挂灯笼,推出春节宴会,生意兴隆。大年初二,考文垂和华威县华联会将首次在考文垂市中心举行大型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包括舞龙舞狮、太极和杂技表演。当地政府视其为推广旅游业的好机会,给予大力支持。昨天下午,记者采访华联会时,华联会发展总监谢胡燕珍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近年来,英国民众对中国文化越来越感兴趣。

事实上,这股“中国热”已经渗透到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记者,记者来到英国后首先注意到的是英国媒体对中国的高度关注。《泰晤士报》、《卫报》、《独立报》等主流媒体经常报道中国。不久前,一名记者在伦敦参加了一个记者会。《每日邮报》的一位老编辑告诉记者,中国的发展势头这么好,英国政界、产业界甚至很多普通民众都非常关注。当然,媒体也不能视而不见。

经贸往来是国际交往的主要推动力。在考文垂和沃里克郡商会工作的温迪女士告诉记者,近年来,英中之间的经贸交流日益频繁。在英国市场,“中国制造”的产品随处可见,并有从服装、家具、食品等传统产品向电子、通讯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的趋势。记者的房东约翰家里,从电器、沙发到厨房用品,都是中国制造。他经常称赞中国产品物美价廉。

也许英国的大学对中国最热情。由于费用高,过去几年中国学生去英国留学的不多;现在,如果英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里都没有中国学生,那才奇怪呢。然而,一些英国老师建议说,英国的大学也是混合的。一些缺钱的大学故意降低门槛,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他建议中国学生谨慎出国留学。(英国考文垂报纸,2月1日)

缅甸“我是国际志愿者”

●本报记者萧艺

深圳的国际青年志愿者口碑很好。就在羊年春节前一个月,国际青年志愿者小何离开深圳,抵达缅甸。在此之前,她在深圳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萧何此行肩负着促进中缅文化交流的重任,说具体点就是教书。去年底到达缅甸首都仰光后,小何后来被分配到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的外国语大学,主要从事汉语语法教学、短篇小说阅读和教师培训等工作。

据她介绍,在深圳几乎人人都能轻松上网的事实,在曼德勒却变得非常困难。除了网络通讯不发达,我还得东奔西跑发个邮件什么的。如果要联系深圳的亲戚,要拨很长时间,经常断线。这是真的。记者联系小何时,多次拨打曼德勒电话,两次通话后,多为沉默。小何说,这些都可以应付,平时最怕的就是总停电。一旦停电,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但现在好多了。经过一个月的锻炼,我已经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安心工作了。”

说起春节,小何思绪万千:“我是一名国际志愿者,真的很怀念深圳过年的氛围。好在曼德勒有几个志愿者,当地华人也很热情。我们一起吃饭,看晚会,看当地的民俗表演,乐趣也是和谐的。”

美国最记得家乡的春节。

●本报记者萧艺

Lily早前在深圳科技园工作,记者几年前就认识了她。2001年,丈夫博士毕业后,她在美国一家知名大公司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当年莉莉也跟着她去了美国。据lily说,两人暂时住在美国工作,只是考虑到可以在国外学习和掌握一些最新的技术,来回深圳后会更有用。

隔着千山,记者依然能感受到莉莉对家乡过年氛围的深深向往。“我和我老公现在住在新泽西,但我的户籍档案一直留在深圳。我还是深圳人。”Lily对家乡媒体的春节问候特别亲切。毕竟,她已经在中国度过了20多个春节。在异乡,每到节假日,她和丈夫难免会时不时感到孤独。莉莉说:“在这里过春节最不习惯的就是冷清。如果不是住在大城市,不在学校,平时几乎见不到多少中国人,和外国邻居大多只是点头之交。事实上,即使是在这里生活多年的中国人也是来自中国。毕竟巨大的文化差异并不容易跨越。春节的时候,如果不是周末,公司和学校都不会放假,但是国内很多人还是会在除夕什么的放半天假。熟悉中国的朋友会聚在一起开派对。每家都会带一到两个特色菜,主人也不会太忙。大家会聊天,打牌,唱卡拉ok。

“春节晚会?这里还有一家中国电视台,和日韩租了一个频道,晚上才有节目。除夕夜(美国时间)会播春晚的节目,我们很多在中国飘在外面的人都会录。”

大年三十前一天还在忙着上课的Lily说,她现在在学校学习,主要是学一些对她有用的、感兴趣的东西,希望能充分利用美国信息发达的优势多学点东西,早点回深圳。

日本中国街上的中国国情

●本报记者冯青

昨日,记者电话联系了在日本东京都品川区工作的熊先生。熊先生的公司在科学园区。从前年开始,他被公司派到日本去开拓海外市场。

熊先生说,就像深圳人春节逛花市、年货市场一样,在日本的华人春节大多会聚集在一条街上。这条充满浓郁中国文化和魅力的街道,就是在海外久负盛名的横滨中华街,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侨聚集地之一。

从品川开车到横滨只要10多分钟。昨天上午,熊先生和一位同事一起乘车来到热闹的中华街,那里的华人社区已经跳起了舞狮。街道上挤满了游客,各种中国传统美食、手工艺品和服饰令人眼花缭乱,充满了春节的气氛。中国许多人都穿上了唐装,对联和灯笼也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一些日本人也和他们的家人一起参观中华街。2月7日,这里将举行盛大的民族服装游行和大型灯会,每条街道都将张灯结彩,为逛中华街的人们祈福健康幸福。

每到新年,在日华人也有到关帝庙烧香的习俗,以求新的一年平安、兴旺、学业有成。熊先生告诉记者,他也去给国内的亲友烧香祈福。

泰国自制美食迎羊年。

●本报记者叶晓彬

大年初一下午,记者与华为泰国子公司销售经理王祥会通过电话了解到一群华为年轻人在泰国过春节的情况。

泰国,一个微笑的国家,一年四季都很热。一个月来,人们整理年货,打扫房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新年的气氛从每个人的心里溢出到脸上,空气中充满了节日的信息。在中国过年前,通常是子公司最忙的时候。随着客户财年的变化,整个公司都在忙着年度总结、预算、项目招标。

除夕之夜,公司举行晚会迎接春节。由于泰国员工在公司中的比例略高于中国员工,这一天的晚会中、泰、英三种语言穿插进行,充满了国际化。泰国员工用生涩的中文说“恭喜发财,领红包”,中国员工也用“SAVADIBIMAIKA(泰语:新年快乐)”回应,真正的意思是“中泰一家亲”。

除夕那天,子公司给大家放了半天假,几十个中国员工已经自动组成了大大小小的小组。午休后,他们去曼谷不同的超市准备年夜饭。年轻同志做家务经验不多,但是热情。来自三个家庭的七个人同时在三个厨房工作。一个小时后,十菜一汤已经摆上了桌子。不考虑味道,节日气氛就够了。有了很多钱,还有一长串大家的祝福,“三只羊开泰国,赚大钱……”,这年夜饭就是这样。

央视的春晚还是一个范例节目。不能忘记的例子,还有给远在他乡的亲朋好友打电话拜年。这是检验电信设备的关键时刻。打国际电话需要极大的耐心,完成一段新年贺词是对声音和听觉的双重挑战。夜深了,但还有下一个节目,精力充沛的年轻同志们又奔向卡拉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