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巷镇的历史人物
顾成为越王勾践后,被封在苏州城东湖畔的尧城(今属车坊镇),后人流散于苏州城乡,成为苏州名门望族。
据《吴门表音》记载,顾雍居住在曹巷村(今郭巷街道塘南村柴家浜、香门里,柴家浜实际上是曹家浜)。本书的编者顾是顾家族的后裔,熟悉乡土文学,其记述可信度较高。
古勇叹了口气,年轻的时候跟蔡勇学过钢琴和书。
20岁时被州县推荐为合肥知府,后调任曲阿、上虞等地,均有政绩。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任会稽知府时,以顾雍为县令,处理知府事务。
在他的任期内,他讨伐土匪和小偷,恢复中国的和平,并促进了萨吉马。
孙权建立吴国后,顾雍迁居大理为官,受了大臣的命令,因而封杨为乡长。
顾雍不喜声张,拜侯后回了老家,家里人不知此事。
第四年(225),黄武被任命为太常,他被任命为醴陵侯,还取代孙绍为宰相,掌管商业。
性爱不喝酒,他平时也很安静。
十九年来,被选拔的文武官员,用他们的精力,使他们各司其职;赏罚功过,明察秋毫,以国家为重。
所以孙权听从了顾雍的政见。就连两朝元老、辅国将军张昭也说“法太厚,刑略重,应免”。孙权也问过顾雍,确定后才实施。
孙权还经常派仲书郎去顾雍那里咨询、访问国事。
(资料来源:郭巷镇记录)
古戎(?-312)西晋官员。
字彦贤,顾人。
风神神武与薛倩、陆机兄弟并称为五帅。
曾任吴国黄门侍郎、太子助理都督。
西晋灭吴后,随吕雉兄弟到洛阳。他被封为“三军”,拜为大夫,历史上尚舒朗廷郑伟。
先后做过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棠、长沙王的家眷。
晋惠帝司马忠,西迁长安,散吉日时期任常仆。
八王之乱后,他回到南方,担任东海王司马越的军师,献上祭酒。
司马睿南渡后,在王导的推荐下,担任军部连和散骑常侍,联络南方,帮助建立东晋政权。
他死于官职后,被封“元”为骠骑将军。
墓在黄田凼东巷(其实就是今天塘南村的胜头浜)祖居附近,墓西有祠,名为古将军庙。
此地因此俗称顾墓。
曾孙顾恺之(著名画家,据说古戎的曾孙顾恺之和画家顾恺之是两个人)据说墓在阴山。
(资料来源:郭巷镇记录)
袁遗(1262—1306),元代诗人、藏书家,柘墩村(今郭巷街东)人,本名富通,字静淳居士。
他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曾任徽州道石洞山团长(书院中负责讲学和管理院务的职位),大德五年(1301)回柘墩。此后,他不再外出打工,在江南建起了一座花园式建筑。
大厅里有几千本书,都是手工校对的。
擅长写诗,著有《景春堂诗》(四卷)、《景春堂诗》(一卷)。
《四库全书》评价袁遗的诗说:“元作者很多,但袁遗的诗流传不广,所以强有力地向前推进了一阵……”(资料来源:郭巷镇记录)
永龙(1360—1392)明朝初年出家人。
常见的姓是石,苏州人。
婴儿期不吃肉不吃鱼,少年潜心学佛。
20岁入阴山(今郭巷街)崇福寺,到李天全泽大师之孙孙永定处,愿其出家。
重建崇福寺英雄殿。
洪武二十五年,朝廷决定对僧人进行审查,然后确认其身份。
永龙带领弟子到北京试经,请示。
当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人去北京看米沙。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熟悉圣经,只是想借此机会预约。
朱元璋知道后大怒,下令将这些人全部送到锦衣卫当兵。永龙邀他自焚以避免对其他僧人的惩罚,得到了朱元璋的允许。
焚尸前取一瓣香,写上“风调雨顺”二字,让大臣奏朱元璋。遇到干旱的时候,用这个香祈雨,肯定管用。
大旱之后,朱元璋召集僧尼将永龙留下的香火迎至天喜寺,带领百姓祈雨。那天晚上雨下得很大,朱元璋喜出望外,对群臣说:“这真是永龙雨!”于是御制诗《落魄和尚》称赞永龙。
同年八月,永龙的弟子西施将永龙的灵骨带回苏州,安葬在银山寺,并建了一座石塔。
永乐二年(1404),著名高僧道衍(姚)写了一篇佛塔碑文,由苏州北禅寺原住持手书,滕阳用恒印。
(资料来源:郭巷镇记录)
廉标是明朝初年的一个官员。
“伯”字发音,后改名。
祖籍福建浦城,其父连(字文达)曾任苏州某海路总经理,故迁居郭巷镇银山,住所在今银山街8号一带。
连荀年轻时以正直为荣,与人和睦相处。洪武十一年(1378),在阴山的澹台书院创办学校,以儒生桓范、高平为师,供校内子弟读书,还割了三十亩地作为办学经费。
明代初学宋濂,著有《长洲濂易姬叔》。
后来,连玉以文学拜左春芳的秘书直郎,在东宫为官,负责教太子。
作为一名演讲官,他尽心尽职,被同事们所憎恨。
他曾经纠正了《尚书》的错误,受到了明太祖的称赞。给他一个特殊的礼物,他被提升为河南道监的建议(正七品)。
后来被一个嫉妒心强的人诽谤,调到云南广西政府。
最后中毒身亡,年仅37岁,大家都为之惋惜。
葬于光复凤凰山。
(资料来源:郭巷镇记录)
连刚(1402—1477)是明朝的一名官员。
字从道,南直隶苏州常州(今江苏省苏州市郭巷镇阴山街8号一带)人。
明朝宣德十年(1435),乡试第二名,入国子监,以熟读《春秋》闻名。
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拉部大举进攻明朝。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其弟朱祁钰监国,后登基为代宗。
当时由于蒙古军队的威胁,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大臣们忐忑不安,不敢谈论自己的得失。
连刚不顾自身安危,赴中兴八要事(又称中兴八策)。
10月,蒙古军队围攻北京,训练计划再次刊登在《秦王紧急事务》上。代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任命他为监军。
(资料来源:郭巷镇记录)
上朝(明初),明朝官员。
字尚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其父石为福建建宁知府。
明朝洪武年间,他被地方推荐到朝廷。永乐年间,他先后担任过土官、博士(俗称财官)、陕西省清官署理事、福建御史监等职。后来,盖房位于阴山湖畔,也就是现在的郭巷镇。
(资料来源:郭巷镇记录)
石云(1451-?),明朝官员,本名天禄,号捷安,郭巷集镇人,李实后裔,明代成化鑫茂(1471)科举试士。弘治年间(1488-1505),被选为湖广永州府同知,曾代理永州府知府。
掌管官员升迁命运的官员刘瑾召见石赞,石赞回避。
后在郑德时期(1506-1521)任姚安(今云南魏初)知府,以礼慈教化百姓,修学校,催桑植桑,除恶赏善,修筑城内外街道。
两年后,他发作了,死在了姚安。
棺材后来被运回苏州,埋在阴山脚下的祖坟里。坟墓前有石制的猪和羊。
1751年,清朝乾隆皇帝下令将石缇的牌位安放在陵墓旁的澹台祠堂内,一同祭祀,石缇的后代是主祭。
(资料来源:郭巷镇记录)
袁(1804—1879)晚清诗人。
杜桥村(现郭巷街道马巷社区大桥头村,又名元村)。
原名景兰,字文琪,另字春潮,自称“老巢史”。他家境优越,学习勤奋,所以能写诗,能发声。
目前,他写的诗在中国有近3000首,其中65,438+0,200多首是关于吴的风俗民情、节日季节、名胜古迹的故事,因此他被称为“风俗诗人”。
他的南宋宫题诗、姑苏支竹题诗、太素揽胜题诗尤为脍炙人口。
此外,如《田家四季诗》、《武西山诗》、《编年体诗》、《零锦诗》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舒伯侍女谭记载,他还有《诗苑诗集》24册,其中* * * * 52卷,曾流传于日本田中,但这部诗集目前国内已找不到。
人们称它为“诗史”、“诗虎”,因为它能反映现实,批判时代的弊端。
1852年,袁在苏州观太圩桥西买了一处旧卢氏宅院,营为宅基地。
因为房子毗邻双塔,所以被冠以“双塔电影院”的称号。
故居坐西向东,现有建筑面积3275平方米,主要分为南北两路。
南路第三入口为厅(纱帽厅),旧额为“仁德堂”;北路五里外,三馆二楼有花篮馆,名曰“奕譞”。
(资料来源:郭巷镇记录)
陈廷睿(1891-1976),民国著名律师。
郭襄集镇,原名郑,本名,号汀瑞,后号。
父亲陈锡联(1867-1945,字听诗),1891年,江南乡试第二名(亚元)。
陈廷瑞是密歇根大学的法学博士。
在他同事的鼓噪和交涉下,中国人不得入内、与狗比较的上海黄浦公园,从6月1928+0对中国人开放。
此外,他还为五卅惨案的受害者做过工作。捍卫“七君子”;参与收回上海租界的混合法庭,维护了中国的合法权利。
后来担任台湾省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
(资料来源:郭巷镇记录)
史奎和(1886—1934)是民国时期苏州的一位商界领袖。
峻青这个词。
父亲石忠荣(1851-1942)出生于郭巷镇松亭,后迁居苏州西北街道天后宫桥,设立石和记缎庄。
云清6岁读书,14岁辍学,1924年当选苏州商业集团副董事,1928年任苏州一区管委会委员,1930年改称一区区长。
在职位最多的时候,他担任过苏州消防协会会长、吴县商会会长、国货展览馆馆长。
1931年,金鸡湖改建巩俐大坝,他带头帮忙;还组织梅兰芳、马于6月1933+0在苏州进行义演,义演所得全部用于慈善事业。
鉴于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占领,他等人发起兴建了中国制造商场(现苏州人民商场),并担任首任董事长,以* * *日货保护民族工业,振奋民族精神。
1934年秋,苏州大旱。10月18,云清去娄门调查灾情。到家后,他感到身体不适,但就医后并未好转。第二天他就去世了。
(资料来源:郭巷镇记录)
袁水排(1916—1982)是著名诗人。
原名,字先进,别号寿官,杜桥村(今郭巷街道马巷社区大桥头村,又名元村)人,袁兄袁* * *,晚清诗人袁兰生的曾孙。
1934毕业于苏州省立高级中学,次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三个月后,他应聘了上海中国银行,成为一名实习生。
抗战爆发后,随中国银行总账处退守武汉,1938年再次退守香港,同时开展诗歌创作活动,参加文化进步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会文学部主任、《人民文学与诗歌》杂志编委、中宣部文艺司司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他当选为第三届和第四届NPC代表。
粉碎“四人帮”后,水派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
10月29日,一代诗人因肺间质纤维化去世。
作品有《沸腾的岁月》、《人》、《冬天》、《冬天》、《向日葵》、《马凡陀民歌》等。他还独立翻译或合作翻译了《樵夫醒醒》、《我的心在草原》、《土耳其诗选》、《马克思主义与诗歌》、《论诗歌的起源》和《聂鲁达的诗歌》。
长子袁怀玉是北京地质大学的教授。
(资料来源:郭巷镇记录)
张晨(1900-1992),郭巷集镇人,陈廷瑞之弟。他拥有美国普渡大学的电气工程硕士学位。曾任南京工程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主任20余年。他是中国著名的无线电专家,被称为“电场大师”。他死后,一半骨灰撒在郭香河和阴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