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要描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背景」?
随着高校招生从65438人扩大到0999人,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不再受到上天的青睐。他们面临着降低社会地位,参与大众就业的需要。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多重选择,也承受着多重压力。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多困难。?
1.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了吗?
(1)大学生就业从精英转向大众:我们知道衡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指标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时,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高校从1999开始扩招:1999本科招生157万人,研究生招生9.22万人。到2010年,本科招生657万人,研究生招生53万人。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据统计,到2010,高校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5%。?
(2)大学生就业市场从卖方走向买方。?
2004年毕业生280万,2005年毕业生338万,2012年毕业生680万。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率在10%以上。我们知道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和价值有着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时,高校毕业生供小于求,对大学生来说是卖方市场。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市场从卖方走向买方。?
(3)高校毕业生就业向第三产业倾斜?
第三产业以知识和高科技为支撑,如金融保险、法律、审计、会计、投资、心理学、留学等。随着咨询服务、中介机构、文化教育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吸引了他们。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放弃原来的专业,大量跳槽到第三产业。?
(4)大学生就业形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以前我们的就业形式比较单一。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领取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或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无报到证。目前就业形式的特点是多样化。毕业生毕业时可以选择灵活就业。?
2.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了大学生就业压力?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非常明显。在这场危机中,中小企业的数量一直在减少。据统计,中国东部沿海50%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已经倒闭,好不容易活下来的企业也纷纷缩小规模,大量裁员,造成了一段时间的“失业潮”。?
据专家预测,2010左右是社会就业高峰期,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17万人。而我国经济发展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有限,每年缺口约10万,缺口700万,规模巨大,经济发展环境不容乐观。下岗失业、分流、登记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形成几股浪潮,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压力。?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1,传统就业渠道的吸纳能力降低?
2000年以前,政府、企事业单位是吸引大学生的主要渠道。但是现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压力都很大。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中小企业较少,支撑能力有限,机构不完善,工资低,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有限。?
2、专门人员素质不达标,导致职位稀缺?
根据2000年洛桑报告,中国合格工程师和合格信息技术人员的可获得性在30多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这反映了高等教育中“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表示:虽然中国每年有300多万大学毕业生,但据估计,真正适合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约有654.38+0.6万人。?
3.事业单位国企缺乏用人自主权?
我国的人事制度改革相对落后,户籍、各种指标的编制、档案管理都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事部门对毕业生就业的申请和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单位在用人上并没有太多真正的自主权,所以还是要报上级人事部门审批。?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正确的就业心态。校园招聘的高峰是每年的9月-65438+2月。不同行业背景的用人单位,招聘习惯不同,就业项目类型也不同,要善于把握求职的“黄金时代”。端正就业心态,调整就业预期。?
2.优先选择抗风险能力强的行业。不要盲目追求地域和薪资,以免刚就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了解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各类就业服务资源,以及家人、朋友、校友、老师等各类社会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利用好就业信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
4.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学生要到四年级才开始准备就业,应该在大学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认识自己,二年级对职业感兴趣,三年级有目的提高专业素养,四年级初步完成了从学生到专业人士的角色转换。做好职业规划。?
5.开展技能培训。鉴于就业的需要,学校应在毕业前一年进行应急培训或实训,让学生在就业前成为某些岗位的“技术能手”。或者直接去企业实习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