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真的很有魅力。

昨天下午,奥巴马拿起无线话筒,扮演起“脱口秀主持人”的角色,开始了与中国年轻人的直接对话。会后,来自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师生迫不及待地交流了他们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印象。学生们都感到非常幸运。

第一个学生:我不紧张。

复旦大学社会学学生陈第一个提问。“虽然我是第一个被问的,但我一点也不紧张。他很亲切,问了我的名字,告诉我有麦克风,让我觉得这种交流很平等。”陈说,交流活动结束后,她的同学都觉得她很幸运。

“我想可能是我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我坐在第一排的中间。当奥巴马总统提问时,我看到他的眼睛环顾四周,最后停在我的座位上。”陈告诉记者,她对奥巴马的印象非常好,希望他明年能来上海世博会。“他很有风度,很幽默,现场大家笑了很多次。”

第三个提问者:我用中文提问。

第三位提问者是黄,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学生。作为一名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他引用了中国的两句老话——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论语·鲁兹》中的“和而不同”,然后向奥巴马提出了有关文化多样性的问题。

“他的外语一直很好。诺奖得主来同济演讲,我们都请黄翻译。”同济大学宣传部黄老师告诉记者,虽然外语不错,但黄在现场用中文向奥巴马提问。“因为当场引用了两句中国古语,我觉得汉语沉淀了几千年,这些话更适合用汉语说。”

现场同学:奥巴马头脑清晰。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三年级学生陶硕,提起这次交流活动的举办地,总是激动不已。“会场安排在上海科技馆顶楼的环形报告厅。主办方特意把会场布置成环形,讲台设在观众席中间,让校长可以和学生充分交流。”陶硕告诉记者,演讲结束后,奥巴马特意绕道与坐在前排的每一位中国年轻观众握手。整个过程长达10多分钟,再次将交流活动推向高潮。虽然他在现场不能问奥巴马总统一个问题,但他很兴奋能参加这个活动。“他很善良,很年轻!”

“他在演讲中提到姚明,用一口带有美国口音的上海话‘谢农’,拉近与大家的距离。整个气氛庄严而高昂。”复旦大学国家政治专业大四学生陈康龄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得到提问的机会,但陈康龄告诉记者,奥巴马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整一个小时,他一直在说,却没有说错一句话,这让我非常震惊。他的演讲技巧非常好,思路清晰。”

"他的回答相当令人满意。"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朱也获得了现场提问的机会。“能够被指出来,我觉得我的表达比较丰富!”朱告诉记者,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美国总统,他有点紧张,场面也比较正式。“我想请他跟我们分享一下他的校园经历。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启发和帮助很多在场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