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金的基本情况
学术专著
[1]经济体制转型中的进化与理性:20世纪两次逆向经济体制转型的比较,专著独立完成,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
[2]诺贝尔厅管理学大师:哈尔贝特·西蒙,专著独立完成,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
论文
[1]政府干预、金融歧视与资本市场扭曲——基于我国不同所有制部门的行业分析,现代财经,2014,12。
[2]政府行为与产业结构失衡——基于转型期区域差异的视角,《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 14,6期。
[3]财政分权和支出结构是否促进了城乡收入均衡水平?,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6期。
[4]制度弹性、增长匹配与经济增长——基于对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解读,财贸经济,2014。
[5]转移支付、国有企业软约束与效率损失:比较视角的研究,《财政问题研究》,2014,第4期。
[6]分税制效率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分税制与承包制的比较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3,第5期。
[7]分税制后转移支付有效率吗?——基于中央转移支付对地区间公平与效率的检验,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65438+2003。
[8]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为何缓慢——基于地方政府行为和国企垄断双重效应的探索,财贸经济,2013。
[9]政府悖论、国有企业垄断与收入差距,中国工业经济,2065438+2003。
[10]外商直接投资,市场化转型与经济增长,投资研究,2013,1。
[11]二元竞争、政府悖论与要素扭曲,《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第6期。
[12]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我国的区域偏好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第5期,2012。
[13]FDI和政府R&D投资对增长的驱动效应和溢出效应比较研究,经济学人,2011,12。
[14]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经验,《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版),2011,第4期。
[15]中国转型性制度冲击与宏观经济波动:基于改革开放30年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学趋势》,2011,8期。
[16]转轨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中国的经验(1978-2008),《学术月刊》,2011,第7期。
[17]地方政府支出对资本产出比的影响: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中国经济学前沿,2011,6(2)
[18]经济自由与可持续增长:中国的检验(1978-2008),中国工业经济,20114。
[19]从中国60年的两次制度变迁反思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江苏社会科学,2011 1。
[20]“政府大规模基建投资会不会挤出FDI?”,经济师,2010 3。
[21]《国外房价与消费关系综述》,《经济学趋势》,2010,第3期。
[22]转型特征对中国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动态》,2009年8期。
[23]地方政府引导下的品牌驱动战略与产业升级,《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7期。
[24]反思与创新:制度设计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经济与社会制度比较,2009,7。
[25]房地产与国民经济:谁在威胁谁?,学术研究,2009年6期。
[26]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及主要问题,《中国经济问题》,2008年第5期。
[27]引资竞争、地租扭曲与地方政府行为:转型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不和谐”分析,《学术月刊》,2008年3期。
[28]FDI与内资投资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比较:基于中国转型期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3期。
[29]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社会和谐:基于收入差距扩大的增长扩散机制和分享机制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07年第5期。
[30]一个揭示制度与增长关系之谜的研究视角:基于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1978-2004),《经济学人》,2007年5期。
[31]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的碰撞与演进:再论经济学的工具理性与进化视角的矛盾统一,新华文摘,15,2007。
[32]经济转型研究中的政治经济学回归,《经济趋势》,2007年第8期。
[33]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的碰撞与演进:再论经济学的工具理性与进化视角的矛盾统一,《经济与社会制度比较》,2007年3期。
[34]悖论的转化与悖论的转化,《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35]基础设施投资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转型期两者关系的检验,国际贸易问题,2006/12。
[36]资本依赖、投资竞争与经济增长: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再思考(1978-2004),《统计研究》,2006/9。
[37]经济体制转型战略的决定机制与内在逻辑:激进与渐进转型战略的回顾与再审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3。
[38]经济转型研究的新视角:从华盛顿* * *知识/后华盛顿* *知识到北京* * *知识的转变,《天津社会科学》,2006/1。
[39]经济体制转换的方式及其决定因素,中国社会科学,2006(1)
[40]两大经济思潮的碰撞与演变:历史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思想轨迹及其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江苏社会科学,2005/6。
[41]制度滞后与变革机遇,金融科学,2005/3
[42]转型中理性范式的再思考与进化逻辑的思考,南开学报(哲学版),2005/3。
[43]经济体制转型模式及其决定,新华文摘,2005年第7期。
[44]经济体制转型模式及其决定,中国社会科学,2005/1。
[45]集体主义文化维系的柔性组织与模糊契约:浙江民营企业的自组织模式揭示,中国工业经济,2003/11。
[46]从交易成本之争到契约理论的深化: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述评,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5。
[47]理性的深化与经济学的发展,新华文摘,2003年第9期。
[48]诺斯的成就与困惑:制度变迁理论在新制度经济学史上的表现与问题,《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49]乡镇企业产权改革与绩效分析,企业经济,2003/4
[50]从新旧制度经济学的融合看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江苏社会科学》,2003/4。
[51]两级互动(进化)博弈制度变迁模型——对中国经济制度渐进式变迁的一种解释,《经济评论》,2003/3。
[52]经济学的理性深化与发展,《经济学人》,2003/3
[53]住房银行倒闭的思考与启示,中国房地产信息,2003年2月。
[54]乡镇企业转型与现代企业制度整合的动力探索,农村经济,2002/10
[55]从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践中重新理解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内涵,江淮论坛,2002/5。
[56]演化经济学的比较:范布伦、熊彼特、哈耶克,经济科学,2002/4。
[57]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政府经济权利变动的博弈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2/3。
[58]转型研究的成就与困惑,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59]青木昌彦的制度观与制度进化的进化博弈,江苏社会科学,2004/3。
[60]从新经济的兴起看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南京社会科学,2004/11。
[61]土地价格波动与股票价格波动的关系研究,学术研究,2004/12
[62]农民贫困的制度性滞后分析,人文杂志,2004/5
[63]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自组织模式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05年第2期。
[64]复杂系统理论转型研究的通知,江苏社会科学,2005/1。
[65]转型时期中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改革,2005/8。
[66]宪政改革与经济转型内在逻辑的再审视,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5。
[67]新旧制度经济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比较,金融问题研究,2004/7。
[68]从中国经济转型的角度看,《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一个补充。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因其突出的科研成果,被南开大学授予2002-2003年度“南开大学十大杰出人才”称号(即“南开大学十大杰出学生”称号)。2004年7月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经厦门大学校长办公会议聘为副教授。2005年6月,被评为厦门大学第六批青年骨干培养人选。2006年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同年被授予“福建省优秀青年社科工作者”。2007年获厦门大学“建设银行奖”,厦门市优秀社科论文二等奖。2008年被授予博士生导师、教授。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