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士绅与初唐文学

说到中古士绅,一般分为山东士绅、关陇士绅、华侨士绅、吴士绅、代北陆族等等。晋代永嘉之际,湖南入,中原失守,造成中国南北大分裂。东晋时期,华侨士绅与吴士绅开始相互融合,形成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江东士绅。东晋至隋唐时期,山东士绅、关陇士绅、代北陆族成为北方文化的代表。江东士绅成为南方文化的代表。

江东士绅的情况与山东截然不同。山东士族以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荥阳郑、范阳卢氏、太原王等“五姓七族”为代表,几乎囊括了山东士族的主体。江东士绅包括华侨士绅和吴士绅,姓氏各异。永嘉之乱造成大量北方士绅南渡,渡江士绅多有“百家谱”。再加上大量吴姓士绅的存在,江东士绅的数量远超“五姓”。

永嘉之乱前,江东有一个姓吴的士绅。吴姓士绅为原生土长或汉代移民,其姓氏约为19,其中吴军:钱塘朱、张、顾、陆、朱;惠济县:余姚、上虞尉氏、山阴孔、谢、何、丁;宜兴郡:洋县周、徐氏;丹阳郡:秣陵的嵇、陶、句容。

金代永嘉之乱引起更大的移民潮,黄河以南士绅纷纷南渡。南迁永嘉的北方士族主要有琅琊诸葛氏、琅琊王氏、琅琊颜氏、谯国桓氏、颍川俞氏、颍川钟氏、汝南高平阳荀氏、汝南范阳祖周易氏、汝南应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他们相继而来,形成了北方华侨政权,与吴士族一起,形成了六朝江东士族。

隋唐政权起源于北周制度,以关陇为基础。隋炀帝为陈奠基九年后,“陈及其群臣,励精图治,建康富庶,大小在道,数里不尽”(《资鉴》卷177)。江东大批才子云集长安,唐朝孙感叹:“文物衣冠皆秦,六朝繁华无人顾。”(淮水)杨迪实行初级实践后,开始重用江东的士绅。善良的余士奇、余士南、余绰、都是梁的首领,在陈死后入隋。吴的,知命,以及的姚察也都受到了重用。六朝时期,江东士族是一个较高的文化门户。北朝虽然征服了南朝,但江东士绅作为阶下囚,依然以其学术素养在新朝屹立不倒。

唐太宗是天下之主,号称盛世之人。唐朝开国之初,天下已定,唐太宗试图以文德压群雄,征伐大海。当时,江东贵族家庭仍然保持着相当强大的势力。元代胡三省的子同治鉴《四年武功》注:“太宗以武功作乱,出入者为西北勇者。就天下而言,所选弘文学士,与他们天天讨论的,都是东南儒生。”这些“东南儒生”多来自南朝,多来自江东士绅。

初唐时期,虽然政治上采取了“关陇本位”的政策,但江东宗族的许多人仍在初唐朝廷中担任要职。比如贞观年间,虞世南受到唐太宗的器重,杭州的褚遂良、许能够掌管机要信息一段时间。高宗时苏州的吕敦信,武侯时的沈,苏州的陆和顾琼,中宗时润州的桓,宗瑞时的吕象贤等。,都担任过宰相。唐太宗江东士族子弟,儒学人才辈出,其中吴郡陆氏卢氏卢德铭,秦文学馆学士,国子监博士;朱子奢出自吴世家,馆学士;来自县张氏家族的张厚银,在高祖镇太元时,经人介绍认识了这家旅馆。唐太宗被授予春秋左氏,并担任国子献酒,骑常侍。许从许氏,列文,崇贤阁学士。虽然唐代江东士绅被皇权有效地肢解,重新纳入皇权政治的框架,但他们的社会影响不可低估。他们还能继承六朝的传统,到了唐朝,人才辈出。

唐太宗喜欢庾信的诗,他的诗明显受到南朝梁启彦、骈俪诗风的影响。唐太宗身边的诗人多种多样,都是老臣,很多都来自江东士绅。他们分辨美丽的文字,了解过去,他们都是昆山片玉邓林的一个分支。

贞观时期最著名的宫廷诗人是虞世南。于世南出自惠济余姚俞氏,属江东吴姓。余世南年轻时得到了徐凌的赏识。陈被灭后,与弟于世基进入隋朝都城长安。当时人们称赞他为西晋入洛的陆机和陆云兄弟。进入唐朝后,虞世南很受唐太宗的器重,称他为“当世江南名臣,德、忠、博、文、文五绝。”贞观显贵》卷二:“贞观初,太宗为客。因为开馆,中等规模的博物馆是敬酒的,仙退石南是文宗。他被安排到一间档案室,与和方对质。虞世南、曾、隋代,以宫廷诗著称,深受齐梁诗风的影响。他们婉约清秀的诗词被当时的文坛所模仿。进入唐朝后,唐太宗写了一首宫廷诗,命群臣议和,但石南谏曰:“此诗恐怕会风靡天下,不敢奉诏。”(《新唐书·虞世南传》)虞世南入唐后的诗歌,力图摆脱齐梁的体质,表现出清新蓬勃的气息,表现出对宫廷外现实生活的关注。其代表作因仿乐府而被后人称道,其边塞诗对盛唐边塞诗有明显的启蒙意义,如《参军》:

屠山峰在等待震撼,是度过龙城的好时机。马妓楼兰江,颜夕尚顾兵。剑冷花不落,弓月明。天寒地冻,冰天雪地,黄河绝无仅有。遮太阳,收树冠,飘天,撒雪。整个士兵都在满月值班,他小心翼翼地骑着车。出发早了就开走了,日子不好过。马若冻,则关寒,轮灭危。独一无二的西山将军每年都是奇数。

诗中描写了在塞外苦寒之地,边塞作战的将士们的艰辛,却得不到朝廷的恩赐,表现了作者对将士们的同情。阿清诗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渐开唐风”(《唐诗别集》卷一),并指出了虞世南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余士南的咏物诗也很有意思,经常通过咏物诗来表达自己的兴趣,比如蝉:

饮清露,流出疏桐。蝉离蝉远是因为蝉在高树上,不靠秋风。

这首诗构思巧妙,寓意自然,哲理深刻,而且很符合作者的情况,达到了物感合一,主客观相融的境界。后被提升为与罗、、李商隐同题的唐诗“三绝”。

作为当时的文学家,余士南不仅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唐太宗时期,很多追求怀旧、装饰太平的政治文献都是石南创作的。

初唐江东士绅中的另一位重要作家是陈子亮。祖籍颍川陈,江东华侨世家,吴人。初唐时,江东人萧德言、余宝都是太子学士。陈子亮是初唐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多为清新之作,如《吟雪》、《七夕看新娘停车巷》等。

初唐时期,宫体诗在诗坛占据主导地位,陈子亮的宫体诗也是独树一帜。如《新宫》诗曰:“春光照碧宫,秦女坐窗。柳叶至眉,桃花羞红。吹尘开扇箱,卷钞抽笼。衬衫薄了怕晒,裙子轻了更怕风。”这首诗清新自然,完全摆脱了齐梁诗歌风格的束缚。陈子亮远游塞外,诗歌题材也突破了宫廷诗的模式,如《塞北春思家》:

我家远在青山,白云深在别处。为姬旭的悲伤而流泪,比春光更悲伤。一只反复飞翔的鸟,失去了同伴,落花不再归林。这一天怎么会晚了,悲伤仍将是白发苍苍。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去塞北思念江东故乡的悲伤,句句伤感。全诗工整,清新自然。陈子亮虽然身在宫廷,但他的诗歌已经延伸到了宫廷之外的社会。评论者往往把初唐诗歌题材的拓展归结于“初唐四杰”,而忽略了陈子亮的开拓性工作。

初唐宫廷文坛上的重要诗人有褚遂良、许,其中褚遂良是著名诗人亭学士褚良之子。许臭名昭著,但长期身居高位。他是东晋著名作家许逊之后,陈隋时期的大学者许的儿子。许是隋朝大学士,后为秦学士。他因能恰当地起草诏令而深得唐太宗赏识。许曾多次研究国史,并在和武侯朝觐,其诗应作。《新唐书·易文志》收录了徐文集80卷。

“初唐四杰”中的,出自江东士族东阳骆氏(见《元和姓氏汇编》卷十)。罗从小就很聪明,七岁时就以诗《咏鹅》而出名。充满青春活力的王一生多事,其人生经历与当时的宫廷诗人相去甚远,其诗歌内容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具有了真实的人生感悟。罗的军事边塞经历历时五六年,创作了许多边塞军事题材的作品,开启了盛唐边塞诗的先河。如“参军”:

我一辈子都在想这件事,感慨万千。狂放的太阳被分成鹦哥,而星星与剑结合在一起。弓弦牵汉月,马练陈虎。不活就要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志向。很有感染力,比余士南的同名作品更有切身体会。罗的咏物诗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政治犯听蝉》:

蝉在西方的土地上歌唱,命令我在我的牢房里下定决心。然而,它需要那些黑色翅膀的歌声,来打破一个白发苍苍的囚犯的心。他的飞行穿过重重迷雾,他纯净的声音淹没在风的世界里。谁知道他是否还在唱歌?谁还会听我的?!

此诗以撑物抒志,哀叹朝廷混淆视听,令忠义之士遭殃,无人伸冤。它继承了余士南《蝉》的抒情方式。

罗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骈文大师。其骈文仍然是骈文的形式,继承了六朝骈文修辞丰富、语言典雅的特点,但又增添了新的因素和时代特征,透露出才子雅士的清新气息,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成为与隋晨骈文迥然不同的唐代新骈文。罗的著名骈文《为》是为起草的一篇骈文,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文章将叙事与抒情、号召与议论结合起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政治煽动性。

盛唐主要指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顶峰,文学也达到顶峰。盛唐时期,江东第一批“名扬京师”的士人是“吴中四子”,均出自江东士族,包括何、包融、张旭、张。

“知张骑在马上,如在船上,而他却在井底睡着了”(杜甫《饮酒之歌》)。杜甫把何列为“饮酒八仙”之首,可见老杜对何的喜爱。何出自江东士族何基家,是洗马太子何德仁的孙子。何德仁和他的弟弟德基贤以词著称。人们都叫他:“何德仁能学能学,温文尔雅。”何德仁兄弟八人,人们称之为“荀氏八龙”。他不太出名,因为他的文学词,尤其擅长曹丽。他是一个自由派人物,自称“四明柯凡”。何对盛唐气象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长安与李白一拍即合,留下了“一甲虫换酒”的文学典故。何在唐代文学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开创唐代七大奇迹的第一人。

“吴中四子”中以何的仕途最为得意,其余三人皆仕途失意。包融出自鄢陵包家,梁肃《秘书监君集序》说:“(包融)以文藻闻名,名于开元。”包融的儿子包拯、包河都有文名,可以承父业,其中包拯的文名更盛。

张旭出自江东吴姓士族吴郡张氏家族,是吴郡刘彦远的侄子。张旭被称为“张典”,以草书著称。后来人们称他为“曹圣”。唐文宗曾将张旭的草书、李白的诗词歌赋、裴旻的剑舞并称为唐代“三绝”。张旭的诗歌呈现出清新、典雅、豪放、自由的独特风格。张旭并不以诗著称,但他独特的个性和草书成就,正是盛唐时代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

张诗虽少,总有两* * *,但他以《春江花月夜》来“赎宫诗百年之罪”。这首诗统治了整个唐代,达到了诗歌创作的巅峰。正是凭借这首诗,张一举成名。“吴中四士”与何超、万启荣、邢巨等人齐名长安,是隋唐以来江东士人不断努力的表现。

萧,梁鄱阳王(梁武帝兄弟)的第七孙,江东华侨。开元末年,首举进士。萧被誉为“后世凡有文化者,皆以为法难明”(李华《扬州功曹萧文集序》),“一个在东方久负盛名的人,曾游览过大海,愿意向他的师傅学习”(刘太真《送萧东府序》)的出现,绝不是可笑的。当时新罗使节入朝,都说“中国人要小福子为师。”(《旧唐书·萧传》)

小是复古风的积极倡导者。他在《致魏书》中说:“仆一生属文,其体不近俗。不管他提出什么,他一定希望古人。魏晋以后就没关注过了。”他强调,魏晋以前,其实是他决定了魏晋以来流行的骈文是否有人写。萧在古文创作和理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通过人才的培养为古文运动积蓄了力量。他是古文运动的先驱。

盛唐名臣张九龄也出自江东士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张九龄出自始兴张氏家族,始兴张为西晋普通张华后,永嘉之乱时随金氏家族南迁,属于江东华侨士绅。张九龄进士及后期仕途颇有成就,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参拜。年仅七岁的张九龄被张称为“后诗人之冠”。张九龄传世文集20卷,其中以五言古诗为最。他的《五言诗》是一部传世佳作,常被拿来与陈子昂的《咏怀诗》相提并论。他的近体诗也很成功,五言诗往往清淡自然,感情深厚。

张九龄作为一代智者,也是当时文坛的领军人物。他不遗余力地支持后世学者,为王昌龄、孟浩然、王维、吕翔、裴迪、钱起、包融等做出了巨大贡献。张九龄非常赞同陈子昂提倡“吉星”、“冯至”,反对齐梁文风,认为改革文风的关键是“去中国务实”(《送赠严序》)。他崇尚简约,努力做到华而不实。阿清诗人王士禛在《古诗选例》中说:“陈伯宇夺魏晋之力,变梁陈之力最大,曲江公次之,太白之力次之。”他反对浮华,重视文艺特色,为初唐文学革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从六朝到隋唐,政权牢牢掌握在关龙集团手中,其他集团很难有机会入仕,更别说南朝遗风了。江东士绅在六朝时期失去了社会地位,逐渐依附于关龙集团,依靠自己的文采与时俱进。初唐江东士族是文坛上的星光熠熠,为初唐文学的辉煌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