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外省高校迁往贵州的情况如下:
抗日战争时期,很多高校从外省迁到贵州。下面将对这些大学及其发展历史进行详细解答。
1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的前身是贵州卫理公会医院医馆,成立于1902。1938由原长沙联合大学组建为贵州大学。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扩大了本科部,同时从外省吸收了一些文化界人士成为教授。
2.燕京大学
1937年燕京大学迁至贵阳市小河。1938年,受国民政府教育部之命,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燕京分校”,仍在此开课。
3.交通大学
1940年,当时位于南昌的江西汉藏公路交通学院迁至贵阳,更名为“南昌大学交通学院”,后被教育部批准改为“国家交通学院”。
4.河南大学
1938期间,受战乱影响,河南大学被迫南迁。当时,经过著名教育家马士英等人的努力,终于把4000多名师生从周口运送到了贵州。
5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在1938抗战时期迁至贵阳,主管招生局的北洋政府代表也随南开大学迁至贵阳安置。
6.大夏大学
成立于1924,以为董事长,马为校长的大夏大学,原是上海的一所私立大学。七七事变后,学校与复旦大学合并,组成联合大学,并于1937+00年6月迁至江西庐山牯岭。不久,由于战事临近,南京沦陷,江西危局,学校不得不继续西迁。
为了避免师生过多和转学困难,复旦大学搬到了重庆,大夏大学搬到了贵阳。1938年初,大夏大学师生到达贵阳。
总之,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长期战乱和国民党政府的转移,许多高校选择远离战乱,来到贵州,在那里积极发展。这些大学为贵州的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