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指数是多少

你好,希望能帮到你。如果有需要,可以通过我的头像找到我。

一,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及其构成

1.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是以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特色为基础,以社会公信力和读者认可度为标志的综合效应,与学术期刊的质量和特色、社会公信力和读者认可度密切相关。

学术期刊的质量与其影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术期刊的质量,尤其是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基础和动力源,决定着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规模。学术期刊的质量越高,尤其是学术质量,越容易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越容易被更多的专家学者阅读和接受,其影响力可能也就越大。相反,如果一个学术期刊的质量很低,就很难或者不可能有影响力。学术期刊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发表在期刊上的学术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价值。学术期刊的质量是内在的东西,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是它的外在表现,是它的客观效果。

学术期刊的特点也与其学术影响力密切相关。学术期刊不仅要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要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学术特色。有没有学术特色和鲜明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规模。大量事实表明,具有学术特色、内容鲜明的学术期刊更容易受到读者的青睐,也更容易产生较大的影响力。相反,如果一个学术期刊在内容上没有重点,或者不能继续开展研究,各个学科、各个专业平分秋色、综合全面,就很难有学术影响力。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不仅是基于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和特色,更是由其正确严谨的学风和文风所打造的品牌所保证的。一份学术期刊只有坚持学术创新,实事求是,严谨治学,严格审稿,精细编校,保持较高的学术品位和生动、准确、流畅的文字表达,才会在读者和社会中形成良好的形象,从而被读者信任和接受。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期刊不注重质量、学术道德和严格把关,甚至发表抄袭他人成果的文章,就很难得到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产生影响,也会遭到大家的唾弃。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社会公信力和读者认可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应该也必须接受读者和市场的检验。是否受到专家学者等读者的欢迎,是否得到学术评价机构和同行专家的认可,是其学术影响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根本的,是第一重要的、内在的东西,而其社会影响力和读者认可度是学术影响力的衍生品,是由学术影响力决定的。学术影响力的大小决定了社会影响力的大小:学术影响力大,就容易有社会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小,就很难有社会影响力。

2.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要素

至于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构成要素,学术界尚未见到专门的研究。但从对核心期刊和各类学术期刊质量或影响力的评价标准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相关观点。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有学者从学术期刊评价标准的角度将其归纳为两个体系,即多指标体系和单指标体系。多指标体系以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社科院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为代表,称为北方系。单一指标体系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评价体系为代表,被称为南派。根据北京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的评价体系,构成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因素有9个,即请求数、摘要数、引用数、摘要率、影响因素、获奖或被收录于检索系统、基金论文率、网页下载数。南大系统利用引用指数评价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该系统使用引用频率、影响因子、半衰期和影响广度进行评价,从中可以看出南大系统对学术期刊影响要素的识别。

我们认为,构成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因素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包括两项:一是学术创新水平。主要体现在学术期刊的引用率、影响广度、转移率、获奖率、高影响力论文率等客观数据上。第二是办刊有特色的效果。学术期刊,无论是专业性的还是综合性的,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自己学科的专业领域或者相关的多学科领域形成自己的内容,以至于成为相关学科研究者研究某个问题的必读文献,也就是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品牌栏目和有影响力的研究领域。这是决定一个学术期刊是否有影响力以及影响力大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二是学术期刊对社会实践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学术期刊发表的观点和理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或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被政府采纳或作为决策参考。三是学术期刊的社会公信力和读者认可度:社会公信力包括期刊获奖的数量和顺序、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数据库的评选、相关媒体机构和同行专家的评价等。读者的认可包括国内外印刷期刊的流通,中国知网等电子媒体的国际国内传播,以及网上访问。

二、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评价指标

系统构建

关于学术期刊评价的研究成果很多(包括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尤其是学术期刊核心期刊的评选等。),但观点分歧很大。比如最近几年有学者把量化评价作为最热门的。

主要的期刊评价方法是非常值得怀疑的,甚至是尖锐的批评。我认为评价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相对科学、合理、可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1.几种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对近年来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个,可以再讨论:

首先,认为要有效构建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应引入学术辐射力和市场占有率两个主要指标。评论者认为,学术辐射力“可以通过总被引频次(统计年度内该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论文总数)等主要指标,即年度指标(某期刊发表的被引论文总数占当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例)和基金产出率(该指标为基金资助的论文占该期刊论文总数的比例),综合评价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市场占有率代表学术期刊对用户的作用,是反映学术期刊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市场有效容量来表示;有效市场容量“等于一种期刊的实际发行量与本学科同类期刊当年总发行量之比”。看完这篇文章,我们觉得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首先,从大的评价体系来看,将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局限于学术辐射和市场占有率是有失偏颇的。根据多年编辑学术期刊的经验,我们认为,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除了上述两项指标外,至少还应包括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和学术期刊的社会公信力。其次,仔细分析上述观点,学术期刊的学术辐射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内涵也是不恰当的。第一,学术辐射力仅限于引用频次、引用指数、基金产出率三项,显然不够全面和科学合理。其不完全性在于遗漏了公认的影响因子,论文转换率、获奖率、高影响论文率,这些指标代表了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不合理不科学:(1)把被引频次作为学术评价的重要指标,一直受到期刊界和学术界的质疑。问题在于,被引频次一方面受学科(如人文社科性质不同)影响,另一方面受学术期刊(如某期刊、双月刊、月刊)发表文章总数影响。(2)引文指标虽然可以反映期刊论文被用户使用的速度或时间差,代表期刊学术论文扩散的速度,但对于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而言,并不是决定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最重要指标;由于人文社会科学传承的影响,真正有价值、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在某一学科的建设、某一领域的研究中,不一定总能显示出其价值和作用。相反,真正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著作,大多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其学术影响力,被参考、引用和借鉴。因此,没有必要放弃影响因子、转移率等指标,把学术期刊的扩散和利用速度作为判断期刊影响力的重要因素。(3)对于自然科学来说,基金产出率的确是评判科技学术期刊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似乎需要具体分析,因为一篇论文是否是基金产出的,并不等于论文的价值和水平:实践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虽然论文是基金项目的成果,但水平一般, 但一篇高水平的论文是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锤炼写出来的,因此,以上三个指标并不是决定学术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最重要指标。 第二,以市场份额来评价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从其具体内涵来看,有明显的差距和局限性。其实,确定一个学术期刊在读者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除了要看它的用户、发行量等市场份额,还要看它是否得到同行专家(包括学科专家、期刊专家)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及它被国内外核心期刊、重要数据库收录的情况,在政府和行业组织的期刊评价中的获奖情况。此外,“有效市场容量”仅基于发行量,并不包括中国知网等在线传播,读者点击率、下载率等访问量也已过时。

其次,认为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应采用国际通用的指标,并提出高影响力学术期刊应具备三点:一是读者群和发行量大;二是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三是发表论文被引用率高。由于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未对一般(或普遍)意义上的评价指标如检索系统或数据库馆藏等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仅提及国际权威机构而未涉及国内核心期刊或相关来源数据库。本文提出的三个标准作为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指标体系,能够抓住重点,击中要害,但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应有的概括性,缺项较多。比如,能反映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仅指被引率,而不涉及论文转换率、获奖率、基金产生率、高影响力论文率、学术特色程度等。另外,对学术期刊社会实践的影响没有涉及,需要大大补充和完善。

再次,认为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引用情况,具体指标可采用NT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四组指标,能客观反映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二是采用(或采纳)情况及其实际效果,具体指标内容或数据收集处理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提出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实践影响力作为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指标,可以说是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关键指标。但具体内容仍缺乏全面性或模糊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补充。

2.建立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

我们认为构成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指标应该是科学的、全面的、可操作的。具体来说,它应该包括三个主要项目:

(1)学术影响力。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术创新水平,这是决定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基础和依据。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来自于其学术水平,尤其是学术论文的创新理念、新颖素材、深刻充分的论据等等。如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没有学术创新价值,没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其学术影响力就无从谈起。所谓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如果客观评价的话,应该主要体现在转移率、被引率(包括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五年影响因子、当年即引指数)、获奖率、发表高影响论文的数量和比例等方面。在以往的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中,没有对高水平、高影响力的论文给予应有的重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事实上,真正能决定一个期刊学术水平或学术影响力的最重要指标,应该是其发表的高影响力论文的地位。高影响力论文的标准请参考新闻出版总署《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办法,-8》中的相关规定。我们认为,除了发表的论文是否被省级以上党委、政府采纳作为决策参考外,主要参考公认的重要文摘刊物,如《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全文转载》, 或被三种以上文摘刊物同时转载,或获省部级以上高水平奖项,或在访问量、被引频次等方面名列前茅。

二是学术特色。这也是决定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包括学术期刊的特点和装帧。

设计和印刷等形式特征。一份高水平、高品位的学术期刊,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有价值的内容,而且要在栏目的策划与设置、鲜明的学术个性特色、注重编校质量、优秀的封面、版面和印刷等方面全面展现自身的特色和高水平。《中国社会科学》、《文史哲》、《北京大学学报》等著名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其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鲜明学术特色。《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作为一份普通高校主办的期刊,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与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特色所造成的学术影响力密切相关。而一些小规模的地方院校,如湖南理工学院《云梦学报》、安阳师范学院《殷都学报》、孝感学院等,近年来在学术界影响较大,主要是因为其在当代学术史研究、甲骨文研究、古文字学研究、孝文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鲜明的内容特色。

(2)社会实践的影响。积极参与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促进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是新时期以来国家赋予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任务,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应自觉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评价一个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要特别关注它在研究和解决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方面的贡献和价值。大量事实表明,凡是重视研究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其观点和结论被政府作为决策参考的报刊,都会引起社会反响,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重视。如改革开放之初,《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为打破“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发动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乃至开启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再比如,吴敬琏、刘国光、胡鞍钢等著名经济学家的许多研究成果。,虽然被引率不能排在本学科前列,但他们的建议被政府采纳作为决策参考,社会实践影响非常广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多年来十分重视从多学科的视角研究和解决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实践理论问题,如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兰州军区研究成果》、《秦始皇直道遗址的探索》、80年代发表的《xi安河变迁研究》、90年代发表的《Xi安都城朝代研究》等。或直接为国防建设服务,或为从根本上解决xi安水源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或为陕西省、Xi安对外宣传提供权威结论,被省市政府采纳并由专门工作机构组织实施,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该刊还因致力于历史地理研究而受到《光明日报》的高度评价。《陕西师范大学学报》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与坚持古为今用、服务世界的历史与历史地理研究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实践影响力有很大关系。

(3)社会公信力和读者认可度。这也是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其内容具体包括学术期刊获政府出版奖、省级以上期刊奖的获奖情况,相关学术评价研究机构或图书情报机构对期刊的认可程度(如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国家或省市名刊建设项目、国内外有影响力收入的期刊数据库、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等。).国内外相关媒体、学术机构或同行专家学者的个人评价(主要是报刊上的正评文章、专家的祝贺、贺信等评论),以及期刊在国内外的传播(如中国知网在国内外的传播、在线阅读、下载等访问)和发行效益。

第三,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评价要正确

理解和把握中的几个问题

要科学准确地评价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有几个关系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

1.学术论文和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学术论文的影响力与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密切相关,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是一个期刊整体学术水平、学术特色和社会效果的综合反映,其评价对象是某个学术期刊,其影响力与编辑的水平和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如上所述,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项目不仅包括学术内容的创新价值等内在质量,还包括期刊的外在质量、社会公信力和读者认可度。学术论文影响力的评价对象是具体的论文,其评价项目主要是学术内容,即学术创新性、科学性及其对学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学术论文的影响力反映了作者的学术创新水平和文章的研究深度,与发表论文的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有关,但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没有正相关关系。一般来说,水平高、影响力大的期刊发表的论文越多,该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就越高;另一方面,影响力大的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大多水平较高,容易产生较大影响。但必须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一篇发表在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的论文都有很高的水平或很大的影响力,更不是说发表在影响力不大的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就不会有很高的水平,不会有学术影响力。目前,在我国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遍实行以期刊等级来评价学术论文的水平。认为在所谓权威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是高水平的,可以得到单位的奖励,在职称评定、考核、聘用中得到认可,而在一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往往得不到认可,这是学术期刊的水平和影响力与学术论文的水平和影响力的差异造成的误解。这种认识和评价体系值得研究和改进。

2.影响因子(或被引率)和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往往有很多因素决定了一件事的性质。影响因子(或引用率)的确是一个可以相对客观地决定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如前所述,如果主要以影响因子来评价学术期刊的影响力,由于期刊所涉及的学科和专业的不同,以及期刊性质和类型的不同,可能会有很大的偏差。比如人文社会科学、现实问题研究与古代问题研究、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发展研究的差异,以及综合期刊与专业期刊等期刊性质和类型的差异,导致评价缺乏可比性,从而导致评价结果不公平。总的来说,从学科来看,社会科学的被引率和影响因子高于人文科学;从研究对象看,实际问题和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被引率和影响因子高于古代问题和应用开发问题;从期刊性质和类型来看,专业期刊的被引率和影响因子高于综合性期刊。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涉及很多因素。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方法的简单化和指标的简单化。

3.核心期刊和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核心期刊的概念来自国外。布拉德福德认为,对于某一学科或某一课题,该学科或课题的大量研究论文分布在少数期刊上,而该学科或课题的少数其他论文分布在大量期刊上;他把慧星的结构比作核心期刊,把某一学科或课题发表大量论文的少数期刊比作智慧核心部分,从而提出期刊中存在核心区。布氏核心区的原始概念

只涉及论文分布,不涉及期刊评价。加菲尔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核心期刊的评选,从中得出核心期刊具有评价期刊的功能。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从核心期刊研究开始的。90年代初,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发的中文核心期刊大纲在内部出版。此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开发出版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大纲》,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与研究中心开发了《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数据库。关于选择核心期刊的目的或指导思想,《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大纲(2008年版)》指出“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在本学科(或本领域)发表论文较多、利用率(包括引用率、摘要率、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出:“候选期刊是指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编辑出版规范、能反映社会科学领域各学科最新水平的重要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概览(2008年版)》指出:“某一学科的核心期刊是指在本学科发表大量论文,具有相对较高的摘要率、引用率和读者利用率,在本学科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影响力的期刊。”可见,选择和评价核心期刊(或与核心期刊相似的源期刊)的主要目的是反映和评价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评价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要高度重视各类评价机构评选出的核心期刊,作为重要参考。但如上所述,我国核心期刊的评选标准和评价指标仍存在明显偏差,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这一点可以说学术界和期刊界基本达成了* * *认识。虽然承认现有的核心期刊大多质量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但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是更广泛的学术评价活动,既包括核心期刊,也包括大量的非核心期刊,每个学术期刊都存在影响力评价的问题。在不断总结和吸收核心期刊发展中的有益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公正的具有普适性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是当前学术界和期刊界学者的重要任务。

4.传播方式与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与学术期刊的传播方式密切相关,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期刊的语言和传播渠道影响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作为学术期刊,其内部的学术水平和价值基本可以在稿件确定后判断,但期刊的影响力除了其内部的学术水平和价值外,还与文本的语言和传播方式密切相关。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是:在中国,汉语文期刊的传播效果不同于少数民族文期刊;在国际上,英文期刊和中文期刊的传播效果肯定是不同的;传统媒体时代纸质期刊的传播效果与当今新传播语境下的网络期刊有很大不同,这也决定了它的影响力。第二,传播的时滞也影响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例如,与双月刊和季刊相比,学术月刊可能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近年来,国内外学术期刊都在尝试优先发展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这将对加快学术期刊的传播速度,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据有关专家统计分析,一篇论文的引用高峰在第二年到第四年。如果将期刊论文发表时间提前1-2年,将对提高该论文的引用率和学术影响力产生重要影响。

5.定量评价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

近年来,学术界和期刊界对学术期刊质量或影响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多次讨论,目前仍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定量评价方法客观公正,相对于过去的定性评价方法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方法。另一方面,目前的量化评价方法只关注一些冷冰冰的统计数据,忽略了同行专家在评价中的作用,使得评价专家变成了计算器。根据笔者多年办刊实践,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绕开量化方法既不可取,也不可能。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引文率、提取率、获奖率、高影响论文率、期刊获奖、收录核心期刊、印刷发行和网络传播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并按照一定权重对它们进行统计、分析和排名,只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期刊由几个同行专家进行评判,不仅这种评价是不可能的,大家的意见也很可能在评价中难以统一。必须指出的是,量化数据似乎是完全客观的。事实上,这些数据的产生反映和浓缩了同一领域众多专家学者的主观评价。无论引用、转载、获奖、核心期刊评选、订阅、访问、下载、社会评价,哪一项能脱离同领域专家学者的评选和评价?我们认为,对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评价,既要摒弃定量评价方法,又要以相关的客观、准确、科学的定量统计、综合分析和排名为重要依据,以此为基础和前提,再进行定性评价,坚持国内外多年实践形成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成熟方法。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不仅涉及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还涉及评价原则、方法和程序,以及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评价。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关注并参与到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来,推动这一研究的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