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为什么用《易经》的两卦作为校训?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1914以来,引导了无数清华学子对这种君子精神的追求。它来源于《易经》的前两卦。干卦为:天健,君子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德载物。

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卦中的后四个字作为校训?这源于1914年梁启超访问清华时给清华学生的一次题为《君子》的讲座。

他在演讲中首先提到,英美的教育精神是培养国民人格,应用到中国就是君子人格。他说界定君子的具体标准并不容易,但他认为《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五十三卦是君子,但乾坤在两卦中所说的是其纲。即天空健康,君子自强不息;地球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一个绅士必须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美德来承担这个世界。

都说“君子的条件都差不多。”然后具体解释和引申了干相和项堃的卦义。《干卦》说:“君子上进心无穷,必无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坚韧刚毅。“他觉得人生在世就像在海上航行。风是顺风还是逆风,因时而异。他不能自己决定,所以不能等到顺风的时候再开船,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靠岸。

只有不断自强,不避艰难险阻,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据坤卦说,他告诫学生要像君子一样,与人为善,富于犹大。君子对自己要高标准,严惩罚,对别人要低标准,宽容。这样才能做到“名重手轻,风姿绰约,看着就像,就是暖。”他要求清华学生要有团结协作的胸怀,严格自律,无私奉献。

从此,清华人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几个字写进了清华的校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清华的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