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草本饲料之星)有什么特点?

樟子松又名菊花草,原产于北美中部高原,18世纪传入欧洲,50年代开始在欧美和前苏联种植。中国是8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的。先是在西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田种植成功,后在全国推广。目前陕西、辽宁、山西、湖北、江苏、云南、上海、北京都有种植。

(1)植物学特征旋覆花为菊科旋覆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根系发达健壮,分枝多,主要分布在10 ~ 30cm土层。根径上有鳞片包裹的芽,每个芽都能发育成新的分枝。茎:茎直立高大,高2-3米,四棱,方形或棱形,上部分枝6-9个。叶:可分为基生莲座叶和茎生叶。一年生植物为莲座叶,有十至几十片叶子丛生;茎生叶对生,无柄,长椭圆形,有皱纹,齿状,长38厘米,宽30厘米。花:花为头状花序,顶生,花盘直径2-2.5厘米,边缘为舌状花,中间为管状花,黄色。种子:种子为瘦果,心形,扁褐色,边缘有翅,每花序有种子,千粒重20克。

(2)生物学特性:樟子松是一种适合温带种植的绿色饲料,具有一定的耐寒性。种子在5℃发芽,在20 ~ 28℃生长较快,也能耐受35℃以上的高温。在长江流域,夏季高温季节依然生长良好。可在华北、西北地区越冬,在-20℃以下易冻死。其根系发达,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略耐旱耐湿。是一种需水、需肥较多的植物,适宜种植在年降水量450 ~ 1000 mm的地方,喜中性、微酸性的肥沃壤土,不适宜种植在盐碱地、贫瘠土上。樟子松的地下部分根茎粗壮,能不断向四周蔓延,形成许多新植株,几年后能扩展成一片,无性繁殖能力强。樟子松是异花授粉植物。在日照充足的条件下,多花多果,可通过种子或营养器官繁殖。

(3)栽培要点:轮作、整地、播种:樟子松植株高大,根系发达,产量高。多年大量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不适宜连作。最好在3-4年后种植豆科植物,以恢复土壤肥力。樟子松对土、水、肥条件要求高,要选准土地,深耕细耙,消灭杂草,施足农家肥。每亩3000 ~ 4000斤为底肥,每年冬春再施一次农家肥。播期可春播或夏播,播种量0.15 ~ 0.25公斤,行距60厘米× 30厘米或50厘米× 20厘米,播种深度2 ~ 3厘米。除了种子直播,幼苗也可以移栽,当年可以使用。也可以用根进行无性繁殖,带芽移栽根,容易成活。田间管理:樟子松出苗后,应及时套种定苗,根据土地肥力情况,每亩留苗3000 ~ 6000株。由于幼苗生长缓慢,需要及时中耕除草,保证幼苗的顺利生长。封垄前根据杂草情况中耕1 ~ 2次。松树和香草需要更多的肥料。除了每年冬春季施一次农家肥外,生长期也要追肥,特别是每次割草后,也可施速效氮肥,或用腐熟的农家肥或化肥,追肥和灌溉同时进行。

收获:细叶半夏播种当年不茎,只结大量莲座叶,所以产量不高,亩产2000 ~ 3000斤。次年抽干后,株高2米多,产量翻倍。适宜收获期为初花期,以后每隔40 ~ 50天可割1次,一年可割3次,亩产青饲料1,000公斤,第一茬产量最高,占全年总产量的50%以上。每亩种子产量30-50公斤。

(4)饲用价值及其利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风干叶含粗蛋白22%,相当于优良的豆科牧草;胡萝卜素的含量也很高,每公斤鲜叶4.25毫克,略低于胡萝卜。而且纤维少,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是羊、牛、猪、鸡、兔、鱼的好饲料。用途:可切碎作青饲料、青贮饲料或制成干草粉饲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保护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