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摘要】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自身、教师、高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然而,对于致力于教书育人的高校和教师来说,采取有效措施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就高校而言,既要加强自身法治建设,落实法治理念,营造良好的法治校园环境,又要从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师资队伍、教育经费等方面加大对法治教育的投入。就教师而言,特别是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应该在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养的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进而不折不扣地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法治教育的方针。[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法治校园;法治教育;教师素养在中国,依法治国已被视为治国的基本手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者,理应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但从多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整体法律意识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1]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是大学生自身、教师、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需要大学生自身、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教师是高校教书育人的具体承担者,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是他们义不容辞的首要职责,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因此,本文拟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寻求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措施,进而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参考。第一,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高校法治教育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法治信仰,进而影响他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最终影响高校法治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加强自身法治建设,实施依法治校,进而营造良好的法治校园势在必行。1.高校各级领导和教师不仅要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且要自觉遵纪守法,做到各方面“为人师表”。2.高等学校应当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处理学生与学校及其他主体在图书借阅、住宿、就餐、借款等方面的民事法律关系。3.高校在制定内部管理规定和奖惩方案时,不仅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还要反复征求师生的意见。4.高等学校要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主动对每年定期和不定期颁布的所有内部规定进行审查,对直接与党的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相抵触或不符合法治精神的内容,要立即修改或废止。5.高校在对师生进行奖惩时,不仅要有理有据、标准统一、程序公开,而且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其辩护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等得到充分行使。6.高校及其所属部门要在各自的法治专栏及时曝光校内外各种违法违纪违法犯罪行为及处理结果,及时大力宣传见义勇为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第二,高校要加大法治教育投入。从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师资队伍、教育经费等方面加大法治教育投入,是高校面临的又一项紧迫任务。1.高校除了为所有非法学专业独立开设“法律基础”或“法学概论”等课程外,还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开设一些法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此外,还应向法学学生开设“外国法制史”、“外国法律思想史”等课程,帮助他们了解各国法治建设的进展,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2.高校在学时方面要妥善处理好不同课程和课程内部不同环节的关系:一是“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仍结合的,要大幅度增加学时,“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时间不低于课程学时的一半;第二,对于一些非法学专业独立开设的法学课程,课时数不宜与法学专业开设的同类课程相差太远;第三,在为法学专业增设外国法制史、外国法律思想史等课程的同时,适当增加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数;四是和法学专业一样,为非法学专业或相关课程确定合适的法律实践学时。3.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在“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仍合并的条件下,课程的“法律基础”部分应由具有一定法律素养的教师讲授;二是法学教师短缺的高校,不仅要加大法学专业人才的引进,还要为有意从事法治教育的非法学专业教师创造系统学习法学专业知识的机会和条件;第三,高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对拟从事法治教育的非法学教师进行法律素养评估。4.高校不仅要加大对法治教育的投入,而且要立即纠正课时费打折等不合理的节约成本措施,以免影响相关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5.高校及其所属部门不仅要在其网站、办公室、学生宿舍、校园广播电视上开设专门的法治专栏,还要尽力为学生创造各种获取法律知识的机会,如观摩庭审、法治调查、法治讲座、法律实务、法律辩论等。第三,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2]高校教师,尤其是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养的同时,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3]才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进而不折不扣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法治教育方针。1.在高校,教师提高法律素质的途径和机会多种多样。例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不仅每年为教师提供参加校外短期培训甚至更长期深造的机会,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再如,除法学教师授课外,高校或其下属法学院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人士举办法治专题讲座和研讨会;比如,高校或其下属的法学院每年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购买大量的法学书籍、报刊杂志和各种网络资源。高校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学制度掌握法律专业知识,还要充分利用这些学习机会和资源,保证自己能够及时更新法律专业知识,跟上法治建设的潮流。2.高校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和试卷,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比如,对于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聊天、睡觉、打游戏、看小说等不守纪律的行为,教师要提前确定考核标准,并向学生公布;再如,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制止并记录上述违规行为,并告知相关学生其行为的后果;比如期末评定总成绩时,老师要严格按照预先确定的比例,把学生平时的出勤和课堂表现换算成分量值,计入最终成绩。3.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应当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相关课程的进度进行教学,不得随意选择教学内容。当然,并不要求老师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重点和难点。此外,教师要适时适度地介绍国外的法治状况和我国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4.除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外,教师还应从以下几个角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一是将理论讲解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注意不能引入过多的反面案例,要进行正面引导;二是每次课堂教学结束时,老师要给学生布置思考问题和课后阅读相关参考资料的任务,然后把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课外自学有机结合起来;第三,每次课堂教学开始时,老师要让学生充分讨论之前布置的思考问题,然后变教师主导的“填鸭式”教学为学生主导的启发式教学;第四,将法律辩论、庭审观摩、法治宣传、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引入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4] 5.除了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增加对学生出勤和表现的考核外,教师还应改革期末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如使问题、答案和方法的类型多样化,增加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比例,进而准确了解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张梅。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实证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4);葛敏: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J].前沿,2013,(2)。[2]唐之享。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经济,2007,(10)(下)。[3]彭眉。法治视野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三)。[4]陆一品。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与分析[J].理论月刊,2003,(7)。【作者简介】唐之享(1969-),男,诉讼法学博士,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教学和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证据法等。曾(1968-),男,长沙民政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教学和研究方向为刑法学等。陈玉峰(1972-),男,仙桃职业学院讲师,法学硕士,教学和研究方向为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