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励志文章

现在大学生在校园里需要励志,有哪些关于大学生的励志文章?下面是我分享给你的一篇关于大学生的励志文章。欢迎阅读。

1,一篇关于大学生的励志文章,匆匆而过,高考的硝烟也渐渐远离了我们这些奋斗已久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是踩着电铃进教室,甚至下课后拖着睡眼惺忪的眼睛十分钟、二十分钟、半小时,拿着宿舍楼下买的面包和早餐,慢慢推开教室的后门。

大一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和同学室友一起去超市,去河边玩。在短暂的假期里,我们的同学会约会,一起爬山,一起拍的照片会让每个人笑得像花一样。虽然生活没有高中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我们还是会说“我们已经很幸福了”。

现在高二了,我们的生活好像又回到了高中的“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因为外卖,有的同学变成了“两点一线”:宿舍——教室,这样我们就省去了走路买菜排队的时间,终于可以每天在宿舍用电脑打游戏,看视频,吃零食。更何况我走不下去了,每天的活动半径也离不开宿舍那几米的方圆。

我记得我们在高三的时候为了高考努力奋斗,一步一步朝着美好的梦想努力。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对自己要求那么严格,梦想那么强大,每天都在学习,做题,一遍遍背诵记忆,告诉自己加油,实现自己的愿望,300多天了。其中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温暖的点滴,美好的悲欢离合。但是现在呢?我现在怎么了?我每天刷微博,聊QQ,逛淘宝。七八十岁的我们,在最需要奋斗的年纪,在做我们的工作。活着有什么意义?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最初的理想在哪里?我们的梦想就这样湮灭了吗?我们真的忘记了当初的梦想吗?

每个人都曾经有过梦想,但大多数人都因为现实的残酷而不得不放弃梦想。等到我们的生活稳定下来,有时间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就已经走了一大半了。你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梦想吗?你愿意这样把梦想埋在宿舍里吗?

糟糕的生活就像睡觉,该睡的时候不睡,该起的时候起不起。如果把睡前的铺张浪费换成睡醒之间的贪婪和珍惜,人生的价值就变得不一样了。可惜,改不了也改不了。不是看不到,不是看不透,但是看到了,看透了,就很难改变。有些人一生都在与变化作斗争。这种挣扎就像起床前的起床。毕竟被窝里太暖了,眯着眼的姿势太舒服了。明明知道人生的希望在未来,但是未来太遥远,现在太迷人。很多人之所以平庸,不是因为眼睛不够长,而是因为眼睛总是在远处,人总是在近处。

只要你有梦想,什么时候是出发的最佳时机,带着梦想出发吧。不要选择在最需要奋斗的年纪倒下,不要让梦想埋没在宿舍里,努力追求自己的远方,找到自己的方向。

关于大学生的励志文章2感谢一个在美院教书的朋友,让我有机会和一群平均年龄只有我一半的年轻朋友坐下来聊聊人生。

虽然王朔很嫉妒的说“还好你不会年轻很久。”但是,年轻的时候,时间长了,哪里还需要思考事情?青春的本质不就是可以发呆,可以犯罪,可以活在当下,可以肆无忌惮的挥霍人生吗?

但是,这些孩子并不快乐,他们都告诉我,他们过着灰暗迷茫的生活。十几岁的时候,你很迷茫!你满脸是血,满脸是痘,在球场上拍门都能有年轻姑娘向你抛媚眼。你还想要什么?你的嘴唇红了,牙齿白了,胸部僵硬了,皮肤紧绷了,脸蓬松了,腰部的脂肪要过很多年才能堆积起来。短裙配小高跟可以穿范思哲效果。在教室前面抢完,一大群小鲜肉都会对你流口水。你还想要什么?

至少我活到可以理直气壮说“谁他妈不年轻了,你老了?”真的,相信我,你今天所担心的一切,似乎都他妈的不在你的历史长河里!打电话!妈的!东西!没有人能规划你的人生,你也不能。你甚至无法计划明天上多少次厕所,是干涩还是拉肚子。你怎么活下去?

这个世界上可能真的有能在闹市做微积分,腊月洗冷水的奇才,但那都是做大事的,绝对不是你。我们艺术家要向95岁还在嚷嚷着要结婚的齐白石先生学习。这就是生活。

想迷茫就去看书吧。

梵高传,回归收藏,王小波,一张,小顾聊画...你可以看你喜欢的任何东西。这可能是你人生中最后一次不需要带任何功利目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看书了。比起你几年后就得咬紧牙关的东西,比如Photoshop从初学到精通,给加西亚写信,人性的弱点,大数据时代,你就知道有闲情逸致按照自己的喜好看书是多么幸福了。

况且,再过几年,你们大多数人一年也读不完两本书。真的。2013年,全国年平均阅读量为4.77。你认为你能比他们更好吗?以后你就有大把的时间在酒桌上夜店里瞎折腾,迅速变成一个脑残的中年人。然后,你忙得一本书都没看完。

想糊涂就去打球吧。

美国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体育不好的学生永远会被排除在社交圈之外。那很好。小的时候,你不去滑雪,不去蹦极,不去跑步,不去坐飞机,不去球场消耗多余的能量。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当身体极度疲惫的时候,灵魂是宁静的。

真的,以后不能像今天一样站在宿舍走廊里大喊大叫赶紧组织个球赛。以后还得提前一周预约,反复确认时间和人数。午夜过后才会三五个人慢慢开,等你换好装备武装到牙齿的时候天就黑了。然后吃饱了就迫不及待的给自己一个大嘴巴,组织尼玛比赛!

要迷茫就要谈恋爱。

哪个女生不爱春天,哪个男生不爱?十八九岁,爱情的种子,父母在远方,年轻的朋友在一起,不谈恋爱能做什么?也许你进了一个漂亮的球,也许你画得很好,也许你帮别人多拿了一瓶开水...这个时候,爱情太廉价了。

想迷茫就画画,写诗,唱歌。

画画不是一种技能,是上天的恩赐。这个世界上只有不到一个人有这个天赋,能和自己以及自己找乐子。在绘画成为你无聊的职业之前,或者在它完全离开你的生活之前,享受它。

你们中的少数人将来会成为职业艺术家,在底层,过着艰苦的生活;出名了,去穴位社交。卖画急,卖便宜急,卖贵急。你们大部分人以后都会远离美术事业,做广告,做装修,做初级文员,做成功的商人,直到同学聚会我才想起,哦,我还学会了画画。无论如何,未来已经失去了初心。

有这么多该死的事要做,你告诉我你很困惑?不要羡慕老人。老人年轻,但那是过去式。如果可能的话,老年人愿意用一切来换取你今天的年龄。因为我今天拥有的,你们以后都会拥有。你现在拥有的,我们永远不会再拥有。

你要担心的是明天要不要逃课睡宿舍,怎么给喜欢的女生送巧克力,怎么发现隔壁班那个讨厌的男生并揍他一顿...是你这个年纪该操心的美好琐事。年轻的话可以努力折腾一下。因为无论做什么,成本都是极小的,你还有大把的时间再来。

总有一天,你会到那个不能一次次尝试的年纪,庸俗的中年,柴米油盐的中年。

关于大学生的励志文章3 ——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

我是一个教育理想主义者,激励教育改革。三十多年的教育改革之路,我经历了曲折,但我的理想至今没有消失。

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感到担忧。因为华大现在危机重重。比如,教学质量严重下滑,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研究生泡沫化,学风浮夸学术造假,教授博士生导师质量严重下滑,教育产业化或变相产业化愈演愈烈,高校铺张浪费严重,负债累累,官本位越来越严重...

大学的危机不仅是意识形态的危机,也是结构和质量的危机。如何治疗「大学病」?治疗的根本在教育部,但医生自己做不了手术,最终还是要请第三方。

我建议,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一个专家和创新的教育改革规划小组,制定中国的教育改革计划。制定改革方案需要教育理想的引导,否则只能是“权宜之计”,无助于彻底改变当前大学教育的混乱局面。

他们想要多少学者和教育家,就有多少理想的大学。我理想中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它们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以人为本。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人类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个性和智慧的解放是教育的最高目标。理想的大学必须以人为本,必须尊重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利益和选择,实行人性化的教学和管理,充分解放人的个性和智慧。

2.大学独立。大学不仅独立于国家,也独立于市场、公民社会或国际市场。大学一旦失去独立性,就会被政治化或功利化。正如德国哲学家阿伦特所说,“当一所大学确立了为利益集团服务的政策时,无疑相当于自杀。”

3.思想自由。完全的个人自由和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幸福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自由不仅意味着摆脱限制,还意味着对必然性的理解。

4.学术至上。理想大学的师生必须以学术为终身事业,安于清贫追求纯学术研究,在研究工作中敢于冒险,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5.民主学风。理想的大学是无条件提出真理的地方,独立、不偏不倚、破除迷信、敢于质疑和争鸣的民主学风是创造的根本保证。

6.创造更多。理想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所以创造精神必须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教师为创造而教,学生为创造而学。

总之,我理想中的大学是学术至上的创意天堂。他们追求真理的终极目标,致力于研究科学前沿和人类最迫切的问题,做出百年大学问,为人类的长远福祉做出贡献。

理想的大学应该是法制大学,其独立性、自主性、自主性、民主性、自由性必须得到法律的保障。

学校还应颁布权威的大学章程,在大学校长的选拔、学校发展规划、机构的设置和职能、人事任免、教学和科研管理等问题上必须依法行事。根据大学章程,大学里人人平等,任何违反大学章程的人,从校长到每一个师生,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大学里有各种不同兴趣的科目。高校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教职工在办学中的积极作用,又要切实保障他们的权利和自由,如教学自由、学习和选择自由、研究自由、培养人才自由、工作自由等。

大学必须是多样化的。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在于其多样性,从不互相攀比,各有特色。每种类型的大学都有自己追求的第一名。相反,华大的失败在于一味追求“高、大、全”的办学模式。所以,任何一种理想的大学都不应该是排外的,只能承担自己的任务。

理想的大学是教育的乌托邦,教育需要乌托邦。

柏拉图的“哲学之王”治理的理想国终究没有建立;卢梭的埃米尔式的理想公民也没有培养出来。但《理想国》和《爱弥儿》是人们至今仍在阅读的教育经典,激励着人们追求理想。

正如哲人所说:“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还留在世上,即使所有的教育著作都被毁掉,教育的花园依然会是富饶芬芳的。”

这就是理想的作用,它们会激励人们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进。

根据上千份问卷调查的结果和目标分析的理论,大学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请大家对号入座。分类的目的是唤醒大家的目标意识,让大家大致了解自己。当然,认识自己并不是那么简单。

第一种,正确的目标类型,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8%左右。

比如秦希言,能一口气背出上千条法律条文,最终成为十大律师之一;要么可以在专业之外找到明确的目标,可以把专业之外的东西发展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例如,蔡费明,一个广播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变魔术般地出名了。

这种人能够认识自己,有明确的目标,有相同的兴趣和目标,所以生活充实,专注,很快成为最优秀的。

看完这篇文章,不要以为你是这种类型。扪心自问,你真的沉迷于你的专业吗?你能像袁隆平一样,不管风风雨雨,贫穷,疾病,衰老,坚持自己的爱好吗?或者说,你知道在你的专业之外还可以做些什么来安定下来,养家糊口吗?

如果你不知道,就不要排队。

第二种,错误的目标类型,约占总数的15%。

表现就是要么你不喜欢这个专业,却要死记硬背才能拿到奖学金,要么你要拼命过四六级,要么你要盲目考研;或者把不能成为事业的爱好和兴趣作为职业目标。举个例子,一个不到165,却疯狂热爱篮球的人跟我说,吃饭要打篮球。一个喜欢唱卡拉ok,为迈克尔杰克逊疯狂,却从来没有参加过比赛拿过奖(也没有看到其他才艺)的人,居然说要出专辑开演唱会。

这种人之所以有错误的目标:不了解自己,往往心胸狭窄,偏执。

后果:错误的目标,偏颇的兴趣,有限的能力,让这样的人要么吃亏,要么注定失败,无论做什么行都不会有多大成就。例子:很多考上研究生后得过且过的人,很多工作上得过且过的人,究其根源,都是因为目标不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过着悠闲的生活,但实际上,漂浮在内心的才是真正的痛苦。

解决方法:这样的人有上进心,肯努力,有激情。只要他们端正目标,还是会有所作为的。

第三种,无目标型最多,占总数的60%。

表现就是对自己的专业没有感情,更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每天起床吃饭,正常上课,偶尔自习,经常睡觉打游戏。为了上课而上课,很少有自己的安排和计划。不爱学习,成绩一般,不热衷社团锻炼,兼职,实习,创业。我喜欢网上购物、睡觉和聊天。我没有思想,不会犯什么大错。这些人不努力,但也不堕落。他们经常责怪自己,容易受他人影响。数量最多。反映在社会上,就是有那么多平庸存在的原因。

这类人普遍不了解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专业和学校,缺乏野心、激情和毅力,就业能力不强。这类人的出路是体制内和专业方向的就业,不适合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职业发展空间和薪酬都不大。如果偏离了专业就业,可能会因为没有专业知识,不是特别勤奋和有激情,而处于社会边缘。

解决方法:这种人骨子里缺乏野心和激情。如果有人刺激他们,他们会偶尔努力。到了彻底改变的时候,除了明确的目标,他们还需要有人不断地纠正和影响他们,这是相当困难的。“三岁看老”这句话不一定正确,但是用在这里,“二十岁看老”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四类是目标饥渴型,约占总数的15%。

表现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喜欢为了成绩去努力,不愿意和身边的人一起堕落,经常有负罪感和苦涩感,很有上进心,想找一些更有前途的事情去做,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结果我疯狂过四六级,疯狂考研,疯狂自学。越学越迷茫,越痛苦。

因果:这类人虽然痛苦焦虑,但由于目标不明确,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也不好,注定不是最好的那种人。这种人没有我目标学习中的“外在自我”,没有选项。

解决方法:但是,这样的人很勤劳,肯吃苦,骨子里是有激情和潜力的。只要有专家指导,找到突破口,就会发展很快。

第五类完全退化,约占总数的2%。

表现:不喜欢这个专业,也不喜欢别的。我不读书,也不兼职参加社团活动。我只是说说吃喝玩乐,完全是流浪和放纵。

这样的人没有思想,没有技能,也可能没有素质,没有道德。他们的基本发展方向是社会流氓,而且身患绝症,恶习难改,难以解决(不代表还有浪子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