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生。

留学生之父:容闳

被后人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洪榕早年留学海外,成为第一个系统接受新式西方教育并获得正式学位的东方人。回国后,他考察了太平天国,写了七条建议。参加洋务运动,买“造器之器”;参加变法,当选中国国民议会议长;他宣扬* * *和革命,策划了“红龙中国”工程,成为近代中国唯一参与所有主流事件的爱国者。其中,洋务运动时期时间最长,活动最多,贡献最大。余明霞教授曾撰文总结了开启中国现代化步伐的洋务运动时期容闳的功绩和作为:

洪榕在洋务运动中的主要成就

(余明霞,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徐州,221009)

洪榕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留学生。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广泛参与洋务运动。其主要成就有:一是购买新机;第二,向清廷提出旨在改革时政、富国强民的“四规”;第三,规划和实施幼童留美事业,以实现其“教育救国”的理想。

关键词容闳洋务运动曾国藩“陈四项”留美幼童

洪榕(1828—1912)1854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他是第一个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系统教育并获得近代中国学位的中国人。从65438年到0855年,他带着振兴中华的雄心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他游历过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参加过曾国藩的洋务,参加过戊戌变法,最后转向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他一生的主要岁月与中国近代史基本一致。

洪榕在国外住了很长时间,不熟悉中文。他的主要作品《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是一本用英语写的自传。从1863开始,容闳在同一时期参加了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历时30余年。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领袖都有交往,对曾家也比较了解,所以他在洋务运动期间的主要成就也是在曾国藩的支持下进行的。

一、毕业后游览南京。

洪榕在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时,目睹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想知道将来如何为贫穷落后的祖国的复兴做出贡献。他说:“在学习期间,不时接触到中国的腐败情况,尤其是最近一年。每次想起这件事,我都为此感到不快。”[②]为了改变“中国腐败”的局面,容闳的设想是:“向中国灌输西学,使中国更加文明富强”[③]。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教育把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引进中国,提高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改革种种弊端,革除旧观念,使古代中国加入世界现代化先进国家的行列。

洪榕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教育救国理论的先驱。终其一生,他都在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后来影响不断扩大,许多有爱国思想的先进人士纷纷提出各种类似的主张,形成了颇具号召力的教育救国思潮。但在19的50年代的中国,容闳的思想还是太崇高,得不到一个知音。

1855之后,洪榕回到了祖国,所见所闻的种种黑暗现实让他感到无限的压抑、迷茫和焦虑。他一度想通过经商致富,“以雄厚的财力”,以实现救国的理想。但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这种想法太天真了,而且既然“决心改革,就要有大作为,如果只动了行当,事业最终等于捞月亮”[4],于是决定弃商从政。

此时,震动海内外中华大地的太平天国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容闳对此深表同情。他认为,由于清政府残暴黑暗的统治,“当时没有洪秀全,中国必然处于革命之中”[5]。因此,洪榕于5438+0860 1.1.00年6月从上海前往太平天国首都天津进行实地考察,以决定其未来的政治方向。此时,在天国掌管朝政的乾王洪仁Gā n @ ①在香港时就已认识洪榕,因此对故人的远道来访深表欢迎。容闳于是向王干提出了改革天国朝政的七点建议[6]:

"1.按照适当的军事制度组织好军队;第二,建立军械学校,培养最有知识的军官;第三,建设海军学校;第四,建设一个善良的政府;5.聘请有经验的人才担任各部的行政顾问;第六,颁布各级学校教育制度,以耶稣讲授圣经为主要课程;七、建立各种工业学校”。

以上七条建议有以下特点,需要说明:

首先,提案内容涉及军事、政治、教育、经济等领域。虽然是针对天国的现实而发出的,但其政治理想基本都包含在内。第六项说各级学校“以圣经为主课”固然有强化宗教的色彩,但其动机可能是为了迎合自诩为领袖的洪秀全的政教合一思想,便于推行改革方案。

第二,在7项建议中,有4项与教育有关。至于其他三个与教育无关的建议,“好军”官、“好政”官、“各级行政顾问”的来源,都是靠学校培养和造就的。可见,洪榕的教育救国思想是七条建议的主旨和根本目的。

第三,与洪仁Gā n @ ①在1859中提出的“资政新篇”相比,洪榕概述的七条改革建议显然要简单得多。限于篇幅,请参考我的随笔《从天丝系统到资政新篇章看农民战争的变迁》[7]。但就其基本精神而言,两者都是为使中国迅速步入现代化殿堂而设计的最佳蓝图。遗憾的是,这两张蓝图在太平天国丢失了。相反,清朝洋务运动兴起后,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内容陆续付诸实践。

洪仁玕对容闳的七点建议表示赞赏,因为他们的改革思想有很深的一致性。我当即希望容闳能留在天京(南京)做他的后援,当即送去一个刻有“义”字的官印和一封写在黄缎上的授权书。按照中国的官制,“夷”是四级爵位,地位比较高。这对容容来说自然是莫大的荣誉,容容没有任何贡献,与天国没有任何联系。但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婉言谢绝了乾王的好意。有四个主要原因:

第一,容闳认为洪仁Gā n @ ①虽然在香港生活过很长时间,但是他知道欧美国家近代的情况,有一定的见识。“欧洲各大国都是有钱有势的,所以他们也能知道自己的钥匙在哪里”[8],而他却是“好而不能用”,也就是口头上同意但不能实施。

第二,容闳此时已经知道洪仁的g ā n @ ①没有多少实权。虽然名义上是全班第一,但他总是挨一百巴掌。但实际上,一切都要经过掌握兵权的“君王”讨论,“经多数人同意”,再“经天王同意”。在此之前一年,洪仁G ā n @ 1的资深大臣新章经天王同意出版,但仍无法在天国实施。如果容容再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岂不是更“缘木求鱼”?[⑨]

第三,天国后期军事形势日益严峻。上游军事重镇安庆在1860后被湘军紧紧围困,形势万分危急。如果一旦安庆失守,天京将失去屏障。此时,安庆保卫战的不利消息不断传来。容闳到了天京,怎么会不知道这些情况?他对天国的未来缺乏信心,自然不愿意孤注一掷,轻易冒险。

第四,容闳虽然对太平天国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同情,但实际调查后不断获知许多新情况,使他更加不愿意把报效祖国的宏愿寄托在这样一个政权身上。“每次遇到太平军的领导,我都不敢相信他的行为性格和策划会成功。”他得出的结论是“太平军的行为几乎没有造福中国的能力,可以断言”[⑩]。

就这样,容闳怀着沮丧的心情离开了南京,去寻找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新途径。

第二,洋务运动兴起后参加曾国藩幕府。

1861年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以学习西方军事、经济、科技为内容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以军事方面的“争强”为主,后期转向经济方面的“求富”。1861年8月曾国藩攻占安庆后不久,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开始仿制洋枪,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军工企业。但他一开始就把“师夷长技”看得太简单了,认为只要先买西方的军舰、洋枪,然后“拜访有思想、聪明的人,然后开始演习,再尝试建造”,就不难取得成功[① ①]。于是在他的幕府中,招募了一批当时中国第一流的“思想家”,如华卫方、徐寿、李等人。但试制出来的炮并不理想,于是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不太适合读新山炮”[①②];安庆东城外,“炸弹在半空中爆炸,落地前开花”[① ③]。很明显,炮弹没有落地就“开花”(爆炸),所以没有杀伤力。后来曾国藩命人抄了一条小船,名曰“皇姑”,但“慢而不效”[① ④]。因此,他逐渐了解到,完全依靠自学成才和土生土长的科学家手工操作和简单模仿是无法创造出大量优秀武器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引进西方最新的机器和先进技术,他才能成功。

在曾国藩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几位幕客推荐容容,称赞他留学美国。“他野心很大,经常想为政府效力,让中国富强”[① ⑤]。曾国藩非常重视,三次命人送信。这种对待文人的热切态度,有点类似于三国时期的“三顾茅庐”,让洪榕深深感受到了一种知书达理的感觉。1863年8月,他来到安庆,建议先办一个“机器厂”作为“母厂”,再办若干个“子厂”,“制造各种造枪的机械”[16]。然后将这些不同机器生产的各种部件组装起来,成为枪炮、大炮、军舰等新式武器。曾国藩听了这话,不禁心乱如麻,于是在日记中写道:“叔父李仁(即李)和荣春甫(即)坐了相当长的时间。让你的名字发光,一个宏(同“洪”)。广东人熟悉外事。我在花旗集团(也就是美国)住了八年,就让他出国买器皿做器皿”[① ⑦]。

1863 165438+10月下旬,曾国藩以两江总督的身份,正式授予容闳全权去西买机,并委以五品军职。如此不间断的信任和不断的提拔,充分说明了曾国藩向西方学习的迫切心情。由此,容闳正式步入仕途,成为清政府官员,在洋务运动中崭露头角,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