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出版的九本公益书你都看完了吗?

岁月不活,四季流转。告别2021,我们站在2022年的起点。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已经开始了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但我们仍然要与疫情作斗争,疫情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这一年,我们希望看到的依然是:爱的潮水不断流淌,公益的力量在每一个角落生长。

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大家都做了很多努力,也有人把自己的想法浓缩成一本书,向外界发出更多的公益声音,让人们了解一个温暖、坚定、专业、值得大家参与的事业。

感谢这些作者,也感谢大家* * *声。他们共同推动了公益事业的进步!

第一,“好经济”

《好经济》一书阐述了企业家的生产创造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提升人性品质。商业消费要建立在珍惜物质生活、赋能生命、拓展自我生命价值的基础上;金融的好处是投入资本帮助经济发展,解决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以赚钱为目的,比如影响力投资等。,在本书中有详细讨论。

作者何日升教授,现为慈济基金会副执行长。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他在《好经济》一书中详细梳理了西方文明和东方思想,从苏美文明、古希腊神话、犹太智慧、儒家哲学到佛教教义,寻找经济背后强大的文化思想是什么?答案是善,是利他与和谐的意思。好经济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好的动机、好的方法达到好的结果;“好经济”就是从利他的角度从事经济活动。

《好经济》以其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引用,不仅获得了首届斯瓦斯蒂基金会颁发的斯瓦斯蒂人文奖,还获得了台湾省优秀出版物金鼎奖、中国大陆2020年祥光奖——年度研究特别奖等多个奖项。

二。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作者以细致流畅的文笔,描述了在四川大凉山、四川德阳民乐村、青海甘达村等地实施各种农村扶贫项目的过程。在总结实施各类农村扶贫项目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炼出一条助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其他需要建设的村庄提供借鉴。这本书清晰地回应了当今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给出了解决方案,为关注中国农村扶贫和农村建设的专业人士和读者提供了新的见解和观点。

作者刘文奎现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2000年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2012至今任秘书长。20年来,他立志发展贫困农村,成功探索出一套以村民合作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农民合作社、产业扶贫、社会企业等都有深入的实践和思考。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商务印书馆2021推出的“乡村振兴”系列图书之一。

第三,“公益元问题”

《公益的元问题》作者基于20多年的公益实践,将公益与人性、人情、社会关系、伦理常识、中外慈善文化融为一体,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诠释了一条从慈善文化到公益文明的链接路径。书中包含了许多跨界、跨文化、跨学科的思想,对于慈善研究者、实践者和关心慈善事业发展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中国文化院副院长陈评价说,该书虽然是一部理论性很强的书,但全文没有一个注脚或印章,具有“行动派”的特点,“是一本在事物上发展的书”。“第一个发展是问题本身的具体性,第二个发展是认知的实践性。”

李小云教授被誉为“中国发展研究之父”,研究领域涉及贫困、性别、农村、向前发展、非洲发展等。曾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2015,李霄云搬迁到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河边村深度贫困综合治理实验,成功引领脱贫攻坚。2021,李霄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四、《北京有你:公益时报社长刘晶和他的公益人生》

《出生在京的你》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真实记录了刘晶自身成长和参与公益事业的方方面面,以及公益时代的兴起和发展。这本书不仅是刘晶自己成长和公益的燃烧记忆,也是刘晶在书中出道的朋友圈。他们对刘晶、对《公益时报》、对《公益》的回应和评论,也让这本书超越了个人传记或回忆录的范畴,而是呈现了一个中国公益人的相同记忆,成为激情燃烧时代中国公益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作者梅文现任《中国时报》公益部主任,曾担任《公益时报》资深记者。《别加油,我们还在路上》这本书收录了包括公益人徐永光、媒体人白、金融家、康典、陈、王伟等在内的15篇公益访谈。,展现了当下行业和跨界人士怀着大爱和对公益的执着,在路上寻找中国公益事业突破和发展的心路历程。

五、“中国慈善透视”

这本书致力于为当代中国的慈善领域提供一个总体但重点突出的全景,以及一个包括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主要机制的解释性框架。而且,这种全景式的视角和解读框架,更能反映中国慈善的本质特征,揭示这一切的根源。立足今天展望未来,笔者认为我国慈善事业总体形势喜人,也令人担忧;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是“体制”和“行业文化”;思考中国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范式应该是“用身范式”;“与人为善”是中国和人类世界发展的“大势”,人间正道是与人为善。

作者康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共创新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发展与稳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非政府组织”、“儒家文化”。代表作有《邓小平时报》、《中西合璧新论》、《儒家宪政论纲》、《行政吸纳社会与检察》。论文发表在《战略与管理》、《社会学研究》、《中国软科学》、《21世纪》、《开放时代》、《现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研究》和《环境科学杂志》上。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及物动词贫困的终结

《贫困的终结》一书用平实通俗的语言讲述了贫困的根源,回答了为什么要扶贫、怎样扶贫的基本问题。引用了大量的国内外案例和减贫的理论观点,以叙事的形式阐述了治理贫困的重要性和中国的政治、制度优势。这本书还讲述了一个深度贫困村的扶贫故事片段,展现了中国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伟大战役的微观进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贫困的质地,扶贫的目的,为什么扶贫难,为什么扶贫要攻坚,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关注的扶贫问题。本书将作者的扶贫实践与作者对贫困和中国扶贫战略与政策的理论研究有机结合,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了关于贫困和扶贫的故事。

作者李小云教授被誉为“中国发展研究之父”,研究领域涉及贫困、性别、农村、高级发展、非洲发展等。曾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2015,李霄云搬迁到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河边村深度贫困综合治理实验,成功引领脱贫攻坚。2021,李霄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七、《汤玉生纪念集》

《商玉生纪念集》按照“听其言,观其行,观其人”的总体思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商玉生先生生前撰写的24篇文章、讲话和信件,收录了商玉生先生生前起草/主导的两个重要文件,即《中国非营利组织(NPO)公信力标准》和《中国非营利组织自律》。中辑是尚玉生先生去世后家人、朋友、同事悼念他的文章,有***11篇,还有两个附录,完整记录了2020年尚玉生先生的网上追思和更多对尚玉生先生的回忆;第二部分为商玉生先生的生平和口述历史,附录为《社会企业家》和《中国慈善家》的封面报道。希望这本纪念文集能成为一个入口,继续引导更多的后人追寻尚玉生先生的精神境界和未竟事业。

《尚玉生纪念作品集》由何先生资助,由爱德基金会传艺慈善文化基金(简称爱德传艺基金)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于20265438年7月31日在“尚雨生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公益建设现状与展望论坛”论坛发布。

八。慈善募捐的原则和实践

本书是一部关于公开募捐的规划、工具和方法的综合指南,旨在为公开募捐专业人士和本专业学生提供专属资源,帮助他们加深对现有公开环境下募捐的认识和理解。本书基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前沿研究,对非营利部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捐赠行为、捐赠决策过程、社会影响和捐赠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当今公共筹款的方法、工具和实践前景。公开募捐正逐渐成为一种职业,专业募捐者在非营利领域炙手可热。杰出的募捐者可以帮助非营利组织完成他们的使命,本书为你提供了作为募捐者帮助相关组织取得杰出成绩的必要信息。筹款是非营利组织的有力支持,它支持和维持所有活动,是组织本身基础的关键部分。稳定的管理,清晰的组织,有效的方法,实用的工具,对于筹款是必不可少的。熟悉捐赠者的心理并充分利用这些工具也很重要。这本书对这个领域的所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并深入介绍了当今有效的方法。

作者阿德里安·萨金特教授(Professor Adrian Sargent)是英国可持续慈善研究所(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Philanthropy)的筹款教授,也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Lilly Family Charity College)的第一位哈德逊杰出筹款教授。已在于本出版个人捐赠、募捐、非营利组织营销十本,发表同行评议学术论文150篇。同时还为筹款学院(IoF)、欧洲筹款协会(EFA)、美国筹款专业人士(AFP)设计了课程和资格认证框架。

九、《山里的未来学校》

《山里的未来学校》是小的九年级散文集。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贵州省兴隆县教学中的所见、所思、所想,以及担任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校长的教育经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中外教育理念进行分析比较。笔者希望通过农村教育实践,探索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未来农村教育新模式:一种兼顾农村孩子需求和特点以及未来前景的“乡土人本教育”。《山里的未来学校》总结了当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乡村教育工作者和公益组织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作者肖拥有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和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国际商务硕士学位。回国后分别担任中国区市场总监和东亚区CEO。2010创办田字格助学机构和兴隆乡村小学并任校长。她说,“做公益一直是初心,没有特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