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师教育的自我评价

中医教师教育的自我评价

导语:人才是医院生存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人才培养始终是重中之重。上述工作的实施为医院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平台。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给大家的中医教师教育自我评价。欢迎阅读参考。

第一章:学习中医的教育和自我评价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当了十几年医生。有幸拜师著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受益匪浅,终身受益!

在临床上,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病及疑难杂症。在跟老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转化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工作,使我开阔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诊疗技术逐步提高,坚定了对中医的信心。我从尹老师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中医这个古老的学科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是几千年的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已经过时,很多古籍记载看似陈旧,却能发现新的功效。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的《伤寒论》中的方剂,在现代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疗效。再比如冠心病,现代医学很难。西药需要长期用药,副作用大。用中药益气化痰活血有很好的效果。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性疾病,用大量温补肾阳药物治疗骨质增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尹老师手下学习后,我的学习态度就不一样了。以前在学校都是死记硬背的教育。我只是想把书的内容都背下来,不管我懂不懂。考试的时候,我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下来,成功了。学习很被动,以分数为目标,一点乐趣都没有。现在跟随尹老师临床实践,以治疗好患者为目标,尹老师善于将自己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逐渐“开导”了我。中医是经验医学,讲究辨证施治。现在的跟着老师走的模式,只是一个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让我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名名老中医,殷先生有着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眼光。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他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

正是因为尹老师这种豁达、宽容、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度,才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常青树,在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尹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先立业”。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之术,也体会到了殷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第二章:中医师资教育的自我认同从医18年以来,一直在内科住院部工作。虽然我在临床上有时会用到中医辨证论治的概念,但并不总能熟练运用。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西医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中医的疗效没有信心。今年有幸拜师四川省十大名老中医陈老师。通过口传身教和悉心指导,我逐渐体会到了中医经久不衰的魅力,看到了中医博大精深的一面,于是对中医事业充满了信心,决心集中精力学好中医,用好中医,传承好中医。经过半年多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将我的学习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以大医精诚为理念,立志造福一生”

“古今欲行医于世者,先治之;欲医身,先正心;要想正确,就要用心真诚,技术过硬。这可谓是医生的善举。作为一名医学博士,除了高超的医术,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医德。陈老在“仁、善、仁”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以减轻他们的痛苦为己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态度谦虚,耐心解释和分析患者的病情;永远为病人着想,从不开昂贵的检查和药物;有时候给病人免费诊疗不收挂号费...老师的一言一行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学生。我会继承老师的责任心和对病人的爱,一定会把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作为我的人生准则,真正做到“有人生病来求助,不问贫富老幼,不问友友是否友善,不问愚昧。"

二、加强中医理论研究,理论联系临床。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基于理论,理论是中医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践中加强中医理论研究,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中医临床支持的基础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如何掌握和运用好,无疑需要了解各个相关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复杂关系,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指导临床实践,开拓创新。当然,还需要阅读和记忆经典的主要条文,理解整本书的意思。不动脑筋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论》,就能对中医理论有深刻的理解,临诊时就有了源头活水,不至于口干舌燥、技穷。陈老还教导我们,作为一名中医,也要熟悉中医知识,掌握药物的性味归经;并能熟悉药物的炮制;只有鉴别药品的好坏和真假,才能保证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我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去中药房鉴定药材;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不断思考总结,大大提高了中医水平。

三、与时俱进,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陈老认为,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进步,传统的辨病辨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认识和治疗疾病的需要,其局限性在临床上逐渐显现。为了弥补传统辨病辨证方法的不足,将现代医学诊断指标作为中医辨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提高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而且可以为传统的辩证思维方式赋予新的思路。陈老主张1。病证结合。在临床上,首先是诊断病人得了什么病,然后根据中医理论进行治疗。只有病证并重,有机结合,临床疗效才能显著。如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及部分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均可表现为右肋胀满或疼痛,可用疏肝理气法治疗。但由于各自的病理特点,治疗上应该有异同。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加郁金、茵陈、栀子等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加左金丸、海螵蛸制酸。2.没有症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有些疾病早期或晚期无临床症状,但理化检查有异常。对于这类患者,采取因病施治的方法。3.没有症状。无病是指目前尚未确诊的疾病,如不明原因的口干,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但中医辨证已明确表现为胃阴亏虚、肝肾阴虚等证候。此时从证不应有病,用益胃汤、关彝汤、六味地黄丸等方剂治疗,往往能收到满意的效果。4.中西合璧。中医和西医虽然理论体系不同,但各有所长。我们不应该攻击对方的缺点,而应该学习对方的优点。一个好的中医应该在学习中医的同时学习现代医学,为中医服务,提高临床疗效。如肺结核和慢性胃炎。

第四,总结老师的经验,学以致用。

陈老师从医几十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在跟老师学习的短暂时间里,我已经意识到陈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他经常耐心讲解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临床技能,将临床实践提升为理论来教授我们,让我们从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中提升自己。我深刻认识到随访和病历整理是传承老师经验的有效途径。跟随老师会诊,面对临床病例,从写病例和四诊入手,反复体会老师的辨证思维和用药经验,包括如何把握主症、辨证分析、治疗、用药经验和诊疗技巧。医案能反映教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我利用业余时间整理老师的医案,特别是一些疑难医案和疗效显著的医案,分析老师用药的特点,从中得到启发,指导我的临床辨证论治。

经过半年多的学习,我总结出陈老师主张二诊,灵活运用“病证结合”、“无病从症”、“无病从证”等方法,注重“中西医结合”。比如在胃病的治疗上,老师结合现代医学胃镜手段对应用药,这是老师用药的特色,临床疗效确切。如果患者胃镜检查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栀子、紫花地丁、蒲公英、高良姜、砂仁等。常被补充,因为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理作用,而且辩证使用,在不脱离中医辨证的情况下,把所有抗幽门螺杆菌药物都列在一起,背离了中医辨病辨证的理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