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课程
建筑系曾经是学院的母体,1986建院后依然是四个系中最大的。
也是中国高校中建筑系最多的。
自部门成立以来,建筑师一直崇尚理性和务实,从不跟风,也不跟风。
流,面对国内外不同时期的建筑思潮,始终抱着冷静的观察和独立的思考。
考、包容、旷达的态度和胸怀,让同济建筑有了一种
独特的学术品格和传统。
目前,建筑系正与全院保持统一步调,努力调动各方面资源,与国际合作
高等建筑教育符合。大思路是从文化和技术两条主线入手,加上
加强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素养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
质疑、判断、选择、操作、沟通等综合能力。
来到同济,你会注意到该系正在形成一个内外界限模糊的国际化建筑。
大论坛,建筑系学生受益匪浅。
一、背景(Background)
同济大学建筑系起源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杭州艺术学院建筑系等。是在1952年全国高校调整时,由这几个系合并而成的。从65438到0986,发展成为由建筑系、城市规划系、艺术设计系、景观学、旅游管理系四个系组成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系面向全国招生,设有建筑学(五年制)和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四年制)两个本科专业,后者是建筑学的一个新分支。其中建筑学专业分为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两个专业方向。全系每年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约150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本科生约15人(2003年试招)。留学生比例约为5%。
二、办学理念(Idea)
50年来,同济建筑教育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以现代建筑的理性精神为精髓,以兼收并蓄的学术取向为基础,以当代科技与地域文化的平等融合为重点,以国际前沿为引领,以培养视野开阔、务实风格强、创新潜力大的高素质建筑人才为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同济建筑教育形成了符合国情、与国际接轨的独特教学体系和培养特色,并始终保持发展态势。办学方针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始终保持和发展多元宽松的环境氛围和海纳百川的学术品格;
二是始终保持和提高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和锐意改革的发展动力;
第三,始终保持和倡导对世界的广阔视野和对社会的培养方向。
三、办学特色(质量)
1,教学环境(条件)
(1)国际互动联合教学机制
近年来,建筑系将中外建筑系联合设计的教学模式从研究生扩大到本科生。实行了中外师生互动、学科学分互认的合作模式,提高了建筑学教学的国际化水平。此外,该系还充分利用学校的“柔性人才引进”政策,从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内院系短期聘请了一批学习能力强的教师进行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不断营造国外学术氛围
长期以来,国内外著名建筑师、专家学者在高校组织的讲座、论坛、座谈会数量呈上升趋势,2003年达到平均每周三次,对教学计划的内涵和外延起到了有力的补充作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一极七枝”的跨学科背景
2003年以来,学院以新修订的建筑系低年级教学计划为基础,结合城市规划系、景观旅游系、艺术设计系的相关课程系列,形成了跨越四个系、七个专业的基础教学大平台和互动教学机制。
(4)不断完善教学服务设施。
经过几年的不断投入和努力,该系在教学新大楼、图书馆、档案室、实验室及其配套设施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
2.教员。
建筑系教师105人,占全院教师的60%。教授21人,副教授39人,讲师4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7人。教授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教授有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建筑学院院士1;3名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教师中有博士学位33人,博士生9人,硕士35人。自2003年以来,建筑系建立了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制度和博士助理聘用制度。
从1996开始,建筑系的教研组织体制实行教研室和教授研究室双轨制。2002年体制改革后,所有教师按其教研方向分为11学科组。六年来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8篇,发表其他研究论文106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重点项目,承担垂直科研项目90项。获得1名市级名师,2门市级精品课程(全校7门),3门校级精品课程;获省市级以上科研设计成果奖12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