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该如何改进学风和教风?
一、意义和紧迫性纵观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他们有一流的研究水平,也有一流的教学水平。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经验告诉我们,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策,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因此,提高教学水平是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要解决的首要和根本问题。教学水平的提高,来源于好老师,好学风。这里的好老师不仅学习好,而且作为老师有很好的教学风格。具有良好教风的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兢兢业业,对学生负责,使学生学习扎实,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能够结合实际将前沿知识和分析方法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同时,良好的学风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努力学习,认真听课,努力掌握课程内容,课后积极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学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风。良好的教风孕育着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奋发向上、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不好的教风总是有利于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浮躁放纵的不良学习风气。只有严格的老师才能造就高尚的徒弟。如果教师能以高标准要求学生,选择一流的教材,补充课后阅读材料,定期布置作业,加强考试和测验,学生自然会认真对待学习,努力学习,消化教学内容,查阅资料,完成作业,积极备考。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对学生的培养意义重大。学习不仅是知识存量的增加,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提高。要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高效获取和探索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我们的学生才能具备更高的素质,才能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积极面对各种挑战。虽然教材中的知识是有限的,很多内容是滞后的,但通过扎实的课程学习和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我更新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使他们在离开学校后具有竞争力。我们要求他们所学的知识只能满足现有市场和工作岗位的需求,但也希望他们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始终站在知识进步的最前沿。即使过了10年,20年甚至更久,还是相当有竞争力的。这样,改进教风和学风就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学风和教风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好的教风导致好的学风,好的教学制度措施导致好的教风和学风,从而导致好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重要,而且紧迫。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其中教学质量是关键环节。而且,随着中国高校与外国高校合作的深入,外国高校对中国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将影响中外高校合作的前景和外国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看法。因此,如何以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来改进教风和学风,保证教学质量,并向外界确认,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我国许多高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与现实需要和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二、现状与问题目前国内很多大学,尤其是国内的文理学院,在教学和教风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学生和教师素质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要求、教学考核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则不完整、不合理造成的。首先,目前的教学缺乏良好的教风,没有形成教师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岗位规范。体现在教师教学投入低,教学方式单一,课程设计粗糙,教学内容滞后。更严重的是,他们对学生基本采取放任的态度,平时上课只讲自己,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检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环节相互脱节。很多课程,甚至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的学习,在学习期间都没有给学生布置作业和考试,允许学生逃课,即使布置了作业,学生也不交。在课程学习中,大部分同学往往会在学期的最后一两周突击学习,然后去考场打听写。考完之后基本上什么都忘了,没有一个扎实的知识,当然也无助于学生自我更新能力的提高。这种“放羊”式的教学,直接导致学风低落。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引导和鼓励。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教学缺乏有效的考核体系,很难直接监控和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是大家常说的教学考核很多都是软指标,不是硬指标,很难反映真实问题。在缺乏有效评估的情况下,任何鼓励教学的措施都没有实质性的效果。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是“学生评教”,对老师有一定压力。但评价内容过于抽象,引发质疑,得不到很多老师的认可,也很难纳入很多部门的教师正式考核。在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抑制,导致教学风格的逆向选择。大家只注重不犯错,缺乏教师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创新精神。其次,通过纵向对比,我们会发现,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高考一般是努力学习的顶点。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学习努力进入抛物线的后半段,继续下滑。因为没有学习压力,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努力度一路下滑,小学、初中、高中形成的努力学习的优良传统逐渐消失。这完全违背了学习的边际成本(即学习努力程度)应该是不断上升的客观规律。本来,随着知识掌握难度的增加(本科生比中学生难学,硕士生比本科生难学,博士生比硕士生难学),进入大学后的学习阶段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强、思维最活跃、学习时间最集中、没有工作、家庭和社会负担),学习努力的程度(即学习的边际成本)应该是不变的。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这种学习努力程度的下降,显示了高校教学水平的低效,导致了“放羊”的怪现象(但在国内是正常的)。学校让学生“放羊”,但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己努力学习的习惯。他们反而沉迷于大学的自由,放纵自己,把相当多的时间花在上网、餐馆、歌厅、咖啡馆等娱乐时间上,而不是好好学习。因为中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外界的监督和压力下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氛围。他们一旦进入大学,就会直接进入这种让学生自愿学习的教学方式。没有压力,没有管理和监督,大部分学生难免放纵自己,不好好学习,大学也就成了镀金和混文凭的地方。在中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单纯依靠学生自身的意识和市场力量,只能对少数学生有用,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会害人害己。这种学习努力就像抛物线后半段的连续下降,可见教学输出的低效。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现行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难辞其咎,这也说明我们的大学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我们师生素质差,老师待遇低造成的。从根本上说,笔者并不认同“高校人才匮乏”和“教师收入低”是教风不佳的原因。教师的责任是他们教书育人的职责。学校应该加强要求。他们不应该为低收入负责吗?文革刚结束,老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比现在低很多,但教风却好很多。学风不佳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要求、教学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则的不完整、不合理。对学生负责,让他们学到扎实的知识,培养他们自我更新的能力,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这种与研究型大学不相称的学风和教风,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教学水平和学生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很多大学都在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在海外形成了良好的教学风格和教师行为准则。如果国内没有一个好的制度环境来鼓励这种好的教风,那么他们最终会被国内目前不良的教风所同化,导致人才引进的效果下降。因此,在人才引进中,不仅要引进人,还要创造实际的相应的制度环境来鼓励和引导人,这样才能留住人,发挥人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