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武术协会创始人,何达武术协会会长。
吴树青,女,8月1938日出生于北京,8岁开始学习武术。清末民初师从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的弟子高先生,学习传统少林拳、太极五星椎、刀、剑等器械。虽然训练艰苦紧张,但她如鱼得水,武功提高很快。她精通刀、枪、剑、棍、拳等十八般武艺。
1953年,14岁的她代表北京参加了华北运动会武术比赛,以二陆番子拳和二陆太极十三剑成套获得武术比赛金牌。同年代表华北参加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民族运动会,以双剑和反子拳获得武术比赛金牌,会后当选为国家武术队队员。
1958,吴树青高中毕业,考入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继续深造。在五年的大学生涯中,她丰富了理论知识,掌握了武术技术动作,分析了教学方法,为她以后四十年的教学和裁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60年,吴树青师从吴式太极拳传人徐致一先生,学习吴式太极拳、剑、推。他成为了吴太极的第三代传人,他对吴太极的精通使吴树青的武术更加精进。
1963,大学毕业时,她已经精通各种内家拳、外家拳、长短器械、软器械,尤其擅长太极拳、少林拳、剑术。她练的太极拳如行云流水,给人以艺术享受,而少林拳雄浑有力,如虎下山,虎生风,练剑如龙凤舞,身与体融为一体,形神俱活,形神兼备,身姿矫健,给人以美的熏陶。
从65438到0963,吴树青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的河北大学任教。当时她组织了一支武术队,参加了1964天津市高校武术比赛,全队获得总分第一名,男女全能冠军。吴教授以前不立,但在武林中已经是大名鼎鼎,大名鼎鼎了。然而,就在她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武术生涯却在文革十年之初被迫中断,吴女士遭受了严重的身心创伤。尽管如此,她仍然充满热情。1971年,她随学校搬到保定,一复工就重组了武术队。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开展武术活动,她利用业余时间教学生习武强身,并于4月成立了河北大学武术协会,1984。武术协会以学校武术队为核心组织活动。在吴教授的带领下,多次在省市武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没有特殊招数的情况下,河北大学武术队以1994参加了第一届天元杯全国大学生武术比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在吴教授的不懈努力下,河北大学武术协会自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000多人的庞大社团组织。每年都有数百名德才兼备的毕业生告别母校和武术协会,将武术之花播撒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在武术协会成立之初,吴教授还为河北大学教员开设了太极拳培训班,在全校推广太极拳运动。后来在教员的倡议下,她在河北大学开办了少年武术培训班,招生对象从我们学校扩大到其他省市,影响很大。
吴树青教授并不局限于河北大学。作为吴式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她是享誉海内外的太极拳大师。1989年7月,应芬中友好协会、芬中体育协会、芬兰体育学院邀请,她被国家体委派往芬兰讲学,教授中国武术太极拳。使芬兰掀起了阿泰热。1992 10,吴树青前往扶桑宣传国粹。作为代表团团长,她访问了日本米子市,并教授中国武术太极拳。1993年5月,应台湾省武林高手、中国太极馆馆长宋志坚先生邀请,赴台湾进行第一次两岸武术交流。由于吴教授的名声远播,她的访问在全岛引起轰动,台湾省两次延长了她的访问。在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访问交流活动中,吴树青教授以其高超的武艺和高尚的武德赢得了广泛赞誉。同时,她也是第一个由政府邀请和任命的人。在这里,她不仅是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以武术为桥梁的友谊使者。吴树青教授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武术家,也是国际武术舞台上著名的裁判。她早在1958就开始参与裁判工作,1984年被国家体委批准为国家武术裁判。同年,她在全国武警散打比赛中担任副裁判,受到武警总部表彰。1992被国家教委聘为全国高校22名专家之一。
1994受国家教委邀请,为全国高校武术教师授课。至今已六次担任国际武术裁判,多次担任国内武术比赛的总裁判、副总裁判、裁判员。由于吴树青教授在裁判工作中认真负责、公正准确,她获得了体育道德奖、精神文明裁判等多项荣誉称号。
吴树青教授在上述比赛、教学、文化交流、武术裁判等方面成绩斐然,对武术遗产的挖掘和整理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著有《传统武术套路国粹·五龙·烟火》,获河北大学科研成果三等奖。她还参与编写了《大学体育》的武术部分,在《武林》、《武魂》、《中国武术》等武术期刊上发表了17篇专业论文。其中《太极五星椎脉络》、《武术教学讲解示范》获河北大学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她的代表套路“太极五星椎”由李氏太极拳表演,被收录在中国武术研究院联合出品的电视剧《武术世界》中的太极走位集锦中。
此外,吴树青教授还被收入《中国当代著名教练员、裁判员词典》、《中国武术名人词典》、《中国专家词典》。
盗神三尺剑,学孙膑战图,春花秋月烟中,为我中华驯服於菟。吴树青教授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武林高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96从教育一线退役后,致力于河北大学武术队和河北大学武术协会的训练。
吴老师于2003年6月3日因心脏病在医院去世,享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