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没有中国的大学?
如果不是井底之蛙和狂妄自大,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别说哈佛,斯坦福,耶鲁,就算是日本的东京大学,英国的爱丁堡大学,德国的慕尼黑大学,我们也只能望其项背。在《泰晤士报》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排名17。然而,在《新闻周刊》最近的世界著名大学排名中,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进入前100名。中国的高校缺的不是建筑、设施,甚至不是教授、博士,而是独立的精神、自由的理念、追求卓越的理念。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有一句名言,“大学者不是建筑,而是大师。”。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曾对大学精神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一所成功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包括四个最重要的方面,即追求卓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学术自由和科学管理。中国的高校恰恰缺乏大学精神,很难形成自己的文化。表面的浮华和热闹掩盖不了内心的苍白和空虚。在崇拜硬件的思维下,一些高校花大力气建楼,花大价钱建漂亮的星级卫生间,花几百万安装最现代化的观光电梯,投资几千万建校门,等等。他们的观念和境界与“暴发户”没有太大区别。靠这种想法去追求一流大学的目标,无异于缘木求鱼。
一流大学要追求卓越,但卓越不是一句空话。优秀体现在每一份工作,每一个价值取向中。而且这种优秀是所有人都要追求的,不仅是学术和科研人员,管理者也要追求。但是国内很多大学都忽略了这一点。目前国内很多大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校的骨干教授收入高,条件好,但是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他们把精力花在平衡各种关系,迎合各种评价体系和优势项目上,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卓越。
与追求卓越相反,学术腐败盛行,欺世盗名屡见不鲜。全国人大代表洪一针见血地指出,从院士、博士生导师到研究生、大学生,抄袭成风,骗人、盗用名字的现象屡见不鲜。学术腐败已经从学者的个体行为发展到集体和群体行为,并有制度化、合理化的趋势。一批著名学者公然明目张胆地欺骗政府、舆论和社会。典型的例子是某校“十大名师”之一的抄袭,汉芯假冒知识产权,骗取国家巨额投资。
大学的中坚力量是由具有独立精神的精英、自由思维的大师和具有科学思维的学者支撑的。他们不应该被各种壁垒所困扰,不应该被各种名利所诱惑,不应该被各种潮流所影响。他们以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高尚的品行,甘于孤独、淡然、专注、笃定,以自己宝贵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开创了一片学术和研究的新天地。现实是,国内一些所谓精英在国际上影响力不大,却是国内学术江湖的领军人物,霸气十足,目中无人。他们拼命打压其他高校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年轻教师,甚至把他们扼杀在摇篮里,以保护他们的名誉、地位、权力和利益。有的甚至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中国的大学要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