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师范大学和扬州大学哪个好?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以合并办学的大学。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科技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学院、江苏商学院等六所高校于1992合并而成。扬州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02年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校(后成为南通学院的一部分)。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参与合并的其他四所大学也有超过50年的独立历史。
扬州大学规模庞大,学科门类齐全。全日制本科生3.39万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300人,成人教育学生1.6万人。目前设有文学、社会发展、法学、教育科学(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外语、数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化学与化学工程、体育、机械工程、信息工程、建筑科学与工程、水利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园艺、植物保护等院系。国家和民办的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兽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与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广陵学院等27个学院94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学科。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1个列入国家级实验区,基础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综合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050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1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97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9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余人。作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32个博士点,133个硕士学位点,1个博士学位点,6个硕士学位点。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9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 * *技术服务中心)3个,省级科研院所1个,科研机构81个,教学实验中心37个。目前,学校承担各级科研项目900余项,学校年科技经费支出654.38+3亿多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的面上项目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前40,在江苏高校中排名前列。“九五”以来,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中科院与我校合作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成果被评为1999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我校合作完成的“水稻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科技进步十大新闻,我校老师主持的一项成果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以来,有两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科技发展和成果推广的成就同样喜人。学校“农科教结合”工作形成了以苏北基地为中心,辐射苏中苏南的格局,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的成功之路。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对外交流活跃。校园占地4300余亩,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八个校区首尾相连地坐落在城市的中央。学校固定资产总额181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额4.57亿元,图书馆藏书325万册。拥有实验工厂、实验农场、动物医院、附属中学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以及设备齐全的临床医学院。学校注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与10多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具有招收外国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的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资格。
徐州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是苏北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学科最多、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师范大学。其前身是江苏师范学院,1956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于无锡。为支持苏北教育发展,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学校于1958年迁至徐州,并与当时的徐州师范学院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本科从1959开始招生。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指出,“徐州地大物博,需要大学”。从此,我校扎根苏北,努力拼搏,步步发展。1981成为全国首批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人才培养服务遍及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1996,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
学校有四个校区:云龙、泉山、元奎和贾汪。校园占地2200亩,学校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61.7万册。学校有65,438+08个系,包括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法律与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城市与环境学院、体育学院、信息与通信系、商学院、计算机系、教育系、工程学院、科学与文学学院(一所公立和私立二级学院),有52个本科专业,包括经济学。目前有19个硕士点,分属文、理、教、经、史、哲六个学科。截至2002年底,全日制在校生19368人,函授、夜大、成人教育在校生9200余人,是江苏省规模较大、学科比较齐全的高校之一。
徐州师范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学校的发展史上,有著名的中国语言学家廖旭东教授、历史学家臧云璞教授、地理学家罗启祥教授、教育家刘百川教授、心理学家张焕庭教授、戏剧家兼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学家王金山教授、中国诗人兼现代作家吴本兴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现有教职工2217人,其中专任教师106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特聘教授5人,专任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320人,博士生65438人。65,438+000多名教师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0多名青年教师是省政府“333工程”和省教育厅“蓝色工程”的候选人。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原则,注重创新教育和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师范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一批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和文体比赛中获得大奖;徐州师范大学学生辩论队两次获得江苏省大学生辩论赛冠军。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荣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最高奖——理想杯。1994以来,学校连续被中共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学校”。1988以来,连续7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2001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50年来,为国家输送了6万多名建筑人才,许多毕业生成为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工作骨干。徐州师范大学校友活跃在欧美亚非澳多个国家。
近年来,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学校拥有20个科研机构,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九五”期间,学校就主持国家课题21项,重大横向课题24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300余篇,出版著作近百部,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1项。部分优秀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在全国100多所师范院校进行了研究论文。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美国、日本、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它是中国首批200所“有资格接受外国学生的大学”之一,有30多名来自加拿大、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在新的世纪里,徐州师范大学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努力创新,向着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