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的办学理念
“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是厦大的宗旨。
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是1921。陈嘉庚先生创办厦大时,将“自强不息”定为校训,后改为“止于至善”。后来学校把这八个字拼在一起,成了校训。
“自强不息”就是自觉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干》:“天道健康,君子自强不息”。后来,晋代荆州刺客陶侃以“自强不息”为座右铭,励志勤政,督霸州军务,屡立战功,远近闻名。这在唐代开元年间编辑的《礼记》中有记载:“陶侃勤勤恳恳,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是指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完美,也就是说,你永远不会停止努力,直到达到完美的状态。《礼记·大学》语曰:“大学之道,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所谓“明德”,就是展现自己自然光明的德性,即通过学习和实践,发掘光大内在的善的品德;所谓“亲民”,就是贴近百姓,关心百姓,时刻为百姓利益着想。宋代大学者朱认为,“亲民”即“新民”,即使人革除旧习、陋习,不断进取。而“止于至善”,朱也有阐述,他说:“止则不动;最好的是最自然的事。说清楚了美德和新人要止于至善,就要达到至善。
陈嘉庚先生将这些古训定义为校训,旨在激励厦大师生积极进取、开拓进取、追求完美,从而达到建校的目的。80多年来,在校训的感召下,厦大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南大强者”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