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什么是审美?

美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客观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自然美、艺术美还是社会美,都能引起人们的赞叹,提高心灵的意境,启迪人的智慧,陶冶性情,陶冶性情,形成品德,美化生活。

审美是审美主体在其头脑中反映客观审美客体的一种动态的、特殊的方式,是对客体是否美的一种情感评价和判断。比如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会引起我们对自己熟悉的英雄的历史功绩的向往和崇敬。看一幅壮美的场景,听一段音乐,欣赏一副中国画,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多美啊”,这是欣赏者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对观赏对象美的积极、肯定的判断。

人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美,也离不开审美。如果一个人缺乏美感,那么即使是在一幅令人惊叹的杰作面前,或者是大自然中耀眼的夕阳,或者是生活中处处令人惊叹的美景面前,他们也只会无动于衷,不会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震撼。他也许是意气风发的,但这种意气风发的生活缺乏令人振奋的内涵和深度来衬托,这样的生活无疑是不完整的。霍林斯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拥有精神的完整、纯洁的良心、正确的情感和思想、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低劣、庸俗、消极的审美趣味,只能降低甚至败坏人的道德情操。”只有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才能分清美丑;只有这样,才能塑造美丽的心灵,奉献美丽的产品,与一切丑恶现象作斗争。抵制各种低劣、消极、庸俗的风气对社会的污染。审美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误区

(一)把粗鄙当成高雅

我们学校有些学生对艺术的认识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就拿音乐来说,有些学生连基本的乐理都不懂,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简单的、盲目的。他们认为音乐只是用来消遣娱乐的,或者说社会上最流行的音乐就是最美的音乐。因此,学生对一些结构简单、节奏感强的音乐感兴趣。有的同学追求时尚,追求“歌手”的唱功,或者经常听一些内容空洞格调不高的歌曲、爵士乐、摇滚乐,津津有味地唱,但就是不听更高雅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像流行的网络歌曲《猪之歌》一样,被疯狂传唱。在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节目中,也有女歌手演唱。刘青老师在评论中明确指出这首歌“很糟糕”,希望选手们不要再唱了。

(二)学校美育的弱化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小学开始,很多学校就把美术科目排除在主课之外,视为可有可无的“豆芽”。因为不计入入学考试成绩,专业老师不被重视,年轻的美育老师转行去做耗时少效率高的工作。美术教育面临一片空白,这在高年级表现得更为明显。到了大学阶段,非舞蹈专业的艺术教育很少,大部分的训练都是为了庆典和节日。学校不重视美育,学生缺乏美育,所以不区分美丑。奇装异服、奇装异服大多缺乏文化内涵,青少年却趋之若鹜;流行歌曲浮躁轻浮,但“追星族”却为之着迷。这足以证明我国年轻人缺乏艺术养分,以至于丑与美难分,好恶难分,影响了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三)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有一次和一个学生聊天,聊到古人。我说朱你怎么看的理学?我不知道他说的是哪个朱。我只知道他妈妈的名字是周星驰《唐伯虎殿秋香》里的朱倩。我真是哭笑不得。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是多么缺乏人文素养。比如欣赏植物的花,虽然不一定要完全了解植物的性质及其生理、物理、化学性质,但对花的颜色、形状、味道有基本的了解是必要的。欣赏艺术作品,不仅要了解艺术技巧的一般知识,如乐理、歌剧的程式、电影的蒙太奇等。此外,在写作和出版时要了解作者作品的社会背景,从而把握作品的内在规律,学习作品中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

(四)校园文化审美功能的缺失

我校每学年举办篮球赛、排球赛、文艺汇演等各种活动是好事,但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美育功能不到位。文化活动也没有从“弹唱”变成“学习”。单一的文化生活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校园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台球室、录像室、网吧、棋牌室”越来越多,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整天沉迷其中,不上进,荒废学业。校园周边环境恶劣,校园文化美育功能缺失,都影响着校风建设。

(五)新闻媒体误导舆论

近年来,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迅速。由于受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一些媒体表现出一些低俗倾向:热衷于传播或骚或欺、或自我放纵、或风骚的图像和文字,以及低俗的“性”新闻,特别是传播暴力、色情的影视作品,使一些青年学生陷入迷茫和困惑。青年学生心理不成熟,喜欢模仿,容易受到不健康娱乐内容的诱惑,导致男女学生非法同居、打架、赌博等现象增多。有的同学学业不思,生活堕落。这种黑社会性质的打架、强奸、抢劫、伤人等行为,无疑与这些不健康的娱乐内容的诱惑有关。青年学生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强,缺乏足够的辨别力和抵抗力。因此,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舆论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培养大学生欣赏美、辨别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增设美育课程和相关课程

1.增加美育课程

美育是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中美的本质、形式、审美意识和审美过程是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是通过对美的感知、教育和熏陶,教育他们的心灵和行为,使大学生认识和理解什么是美,如何欣赏美,追求美。如何理解和把握美的规律,以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发现和创造美。德国诗人席勒在他的著作《教育书信》中指出,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使人成为理性人和完美人的重要途径。一个不懂得外在美和内在美,不懂得美的真谛,不懂得欣赏美和审美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可以在教学中增加美育课程,向学生介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特点、分类和欣赏标准。要努力培养大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他们明白人类的完美形象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在追求人的自然美的同时,也要追求精神美。“精神美”是决定人的美丑的最重要因素,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情操、学识、修养等方面。这些课程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建立健全的智力结构和健全的人格结构。

2.开设“艺术基础理论与欣赏”课程

在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培养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去年上半年,我承担了艺术团的舞蹈教育任务。许多大学生对艺术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兴奋和渴望,并报名参加。因此,可以通过美育的形式,开设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摄影、建筑、园林、雕塑、戏剧、影视、文学等鉴赏课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音乐欣赏课开始。由浅入深讲解一些音乐专业的理论知识,欣赏一些中外名曲,教他们欣赏高雅的音乐艺术,同时突出对作品的分析,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部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艺术。让学生在愉悦中升华情感,在艺术欣赏和实践教育的愉悦享受中陶冶精神,最终起到净化道德的作用。使青年大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达到高尚的人格境界。同时利用合唱训练来巩固和提高在音乐欣赏课上形成的音乐能力。既陶冶了情感,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还可以将所学的音乐知识运用到校园文化生活的实践中,即上台演讲、唱歌、编曲、制作音乐节目等。,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会活跃起来。同时,艺术教育应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并制定全面、清晰、可量化的评估体系和标准,使之纳入整个教育评估体系。

3.在体育课教学中增加健美操和艺术体操课程。

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以锻炼身体为目的,以塑造健康、力量、外形美为主要特征,以增进健康、塑造形体、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人体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新兴运动。在音乐的伴奏下,我们可以轻松愉快地改善身体曲线,使外表更加匀称和谐,使体态更加矫健优美。健美操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的十项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的结果表明,健美操是仅次于健身气功的亚军。另外,健美操不受场地、器材、季节的限制。我校体育教研室要充分利用每节课100分钟的体育课。老师专业指导学生做健美操运动,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后还可以开设艺术体操,对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陶冶美好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帮助。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审美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包括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有一个高中生,从家里的衣箱里寻找清代吴昌硕的《阿莫河图》。他不明白它的艺术价值,就在上面打草稿,毁了名画,让父亲吐血。缺乏文化素养的青少年如何学会正确的审美?我们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学生除了专业外什么都不懂或者知之甚少是不可取的。我建议同学们在这方面要“博采众长”、“一枝独秀”。可以加强课堂教学,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对于文科生,可以增加一些自然科学教育,对于理科生,应该增加更多的社会科学教育。同时,人文素质教育要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中,贯穿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使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大学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教育,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优势、劣势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建立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风格。

(三)重视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美育教学应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并有专项经费支持。

提升审美能力,不仅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更要重视教师的教师角色。美育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是师资短缺,音乐教师合格率低,流失严重。目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必须招收一批高素质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或硕士生。(2)每年选派一批具有艺术技能的教师到我校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艺术教师的学历、学位和合格率。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提高我校美术教师的整体素质。(3)成立艺术教研室,在我校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加大对美术教材、教法、教学的研究。(4)要有配套的基础设施,要建立文化活动中心、舞蹈训练馆、工作室、健身房、体操室。(5)要有专项资金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老师才会有信心,工作才会更积极。(6)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留住和用好现有的美术教师,稳定这支队伍。艺术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晋升、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应与其他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一视同仁。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转变的需要。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审美意识。

1.塑造大学精神,提升文化品位,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生活。

生动活泼、健康文明的校园生活是健全人格的要素之一,校园文化建设应始终围绕促进人格的形成来设计和开展。文化艺术本身的精神价值:自由、民主、创造、开放的文化精神是大学生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灵魂。校园文化活动要创新,大胆尝试,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大学生在艺术文化的享受中探索艺术的创造精神,艺术欣赏的自由精神,文化包容的宽容精神,艺术和谐所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这才是大学文化真正追求的。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知识型、创造性和表达性的文化活动将得到充分发挥: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和科学作品竞赛,我们倡导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即艺术欣赏和艺术实践相结合。比如可以举办国乐CD鉴赏会、校园原创音乐会、校园话剧表演、话剧小品大赛、中外经典电影展评、人文景观摄影大赛、集邮、创意展、中秋灯谜会、校园文明大使评选大赛、环保手工艺制作大赛、校园原创文学、校园诗歌征集以及校园网上的各类校园原创作品和文学鉴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