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的地理环境

连云港位于中国中部沿海地区,江苏省东北部,北纬33° 59′~ 35° 07′,东经65° 438+065° 438+08° 24′~ 65° 438+065° 438+09° 48′之间。东临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省日照市接壤,西与山东省临沂市、江苏省徐州市接壤。

南与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接壤。东西最大水平距离约129 km,南北最大垂直距离约132 km。土地总面积7499.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759.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连云港地处鲁中南部丘陵地带和淮北平原的交界处,这里山海交融,平原、海洋、山脉齐全,河流、湖泊、丘陵、海滩、湿地、岛屿一应俱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似一只飞向海洋的蝴蝶。地貌基本分布在四个部分:凌钢西部地区、中部平原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云台山地区。西山海拔100米~200米。中部平原海拔3-5米,主要分为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三种类型,总面积54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97.9平方公里。东部沿海主要是约700平方公里的盐田和480平方公里的滩涂。云台山属于沂蒙山残脉,共有214座山峰,其中云台山主峰玉女山海拔624.4米,为江苏省最高峰。连云港有云台山、金平、马岭山和虞山。

连云港标准海岸线162km,岛屿21个,其中东西岛为江苏第一大岛,面积7.57km2,基岩海岸为江苏省独有。新中国成立前,连云港人口发展缓慢,呈现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死亡率大大降低,出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人口增长较快,出现了建国后的第一个出生高峰。连云港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总人口由1.949年的1.638万人增加到1.957年的229.23万人,8年净增65465.438+0.00人,年均增长81.800人,年均增长率为42.89‰。

从1959到1961,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政府工作失误,使经济发展出现波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导致人口死亡率骤增,出生率急剧下降。连云港总人口在1961缩水至220.26万人,比1957减少近9万人。在1958甚至缩水到212610000,比1957减少了近17000。

经过三年的自然灾害,经济发展逐渐好转,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下降。强有力的补偿性生育使出生率迅速上升,人口增长进入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在此期间,连云港死亡率明显下降到10‰以下,并逐渐稳定在7‰左右。总人口一直以年均30‰的速度扩张,1971年达到296.06万人,形成了建国后的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逐步打破了“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过渡性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1980年连云港人口出生率降至15‰以下,总人口为3314800,九年净增354200人,年均增长39400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国家将实行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到战略高度,但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越来越严格。但由于上世纪60年代初“第二次婴儿潮”出生的人陆续进入育龄期,加上80年代初婚姻法的修订,使得许多晚婚年龄以下的人提前进入婚育行列,出生率上升到近20‰,形成第三次婴儿潮,连云港总人口突破400万。1991年总人口达到4123900人,11年净增8091人,年均增长73600人。

进入90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完善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深刻变化,80年代人口高出生率得到控制,并继续稳步下降,生育水平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人口进入稳定增长阶段。2005年连云港总人口为4721.8万人,14年净增59.79万人,年均增长4.27万人,年均增长率仅为9.72‰。

根据2010年连云港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10月2011日零时,连云港市常住人口为4393914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同。年均下降0.57%。常住人口中,有1287127户,人口4207465人,平均每户人口3.2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1人口减少0.44人。

2012年末,连云港市常住人口440.69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109.74万人,人口出生率1.49‰,自然增长率4.73‰。2012年末,户籍总户数13981000户,其中城镇295700户;总户籍人口510.99万人,其中市区96.65万人。2015年,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全市生产总值达到GDP 21606.4亿元,居民收入达到19418元,分别增长10.8%和9.1%,均居全省第一。;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8元,分别增长9%和9.2%,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去年消费品市场,批发业支出64.66亿元,同比增长65.438+02.2%,零售业支出688.64亿元,同比增长65.438+065.438+0.3%,住宿业支出976.5438+0亿元,同比增长65.438+065.438+0.5%。

2013年连云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8542亿元,增长11.8%,居全省第六位,比上年增加18200万元。

2013年,连云港第一产业增加值2591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807.42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7654.38+0.83亿元,增长65.438+0.3%。三次产业协调性增强,一、二、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第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45.9:39.6调整为14.5:45.2:40.3。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持平,第二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7个百分点。2010年5月7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正式整合。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589亿元,同比增长10.2%,总量比上年增加1804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4万元,达到44277元,比上年增加3861元,同比增长9.6%,其中城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238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9.8亿元,增长1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8亿元,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3.6%、13%和20.8%。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3%和12.3%。十项民生工程、百项惠民实事顺利实施,解决了一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在加快改革发展进程中让群众受益。连云港大学列表层次学校名称本科淮海工学院(原淮海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筹)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

(海州师范学院(拟设立)独立学院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学院连云港师范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会计职业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连云港校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经贸技师学院、 江苏经贸高级技工学校)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县(市、 学校名称海州区江苏新海高级中学江苏海州高级中学江苏板浦高级中学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连云区江苏连云港高级中学赣榆区江苏赣榆县第一中学江苏海头高级中学城头高级中学赣榆县中学东海县江苏东海高级中学江苏白塔高级中学东海石榴高级中学灌云县江苏灌云高级中学灌云县第一中学南京师范大学灌南附属中学 江苏省灌南县学校注: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因初高中未分设,未参加普通高中四星级评定。 直到2014,高中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学校根据《连云港市高中招生工作意见》与四星级高中同时参加第一录取批次,在四星级高中录取后录取。连云港市部分优秀中小学名称初中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连云港市海宁中学连云港市外国语学校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连云港市东港中学连云港市西苑中学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连云港市海宁小学连云港市建宁小学连云港市新海小学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连云港市幸福路小学连云港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连云港。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三小学)位于南北过渡和海陆过渡的交汇处。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陇海、蓝欣铁路)东端的桥头堡,具有水陆联运的优势。是国家规划的42个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连云港已经形成了海、河、陆、空四通八达的立体现代化交通网络,具有较强的物流承载和运输能力。连云港有两个客运站:连云港东站和连云港站。国内铁路全长99248米,可直达国内各大城市,开通了至郑州、Xi安、成都、兰州、阿拉山口、绵阳的集装箱运输“五定”班列,承担了新亚欧大陆桥90%以上的过境集装箱运输。

连云港依托陇海铁路线。连云港铁路的客货列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武汉、Xi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并通过京沪线、京九线、陇海线连接中国各地。

已开工建设的铁路有青连铁路(青岛-日照-连云港)、连云港-盐城铁路(沿海铁路江苏段、连云港-盐城-南通-上海)、连淮阳镇铁路(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等。已开展前期工作的铁路有徐莲客运专线(徐连龙海客运专线徐莲段)和合连高铁(合福镇)。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是一个军民合用机场,占地5平方公里,位于连云港以西25公里的东海县。1984经中央军委、国务院批准,利用白塔埠机场开展航空运输业务。1985年3月26日开通第一条民航航线。

民航机场已达到国际4D标准,开通了10多条至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航线。2010 12,飞往韩国首尔的航班开通。

连云港新机场(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力争2015开工建设。是江苏“两枢纽一大六中”规划中的第三大国际机场,仅次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定位为支线国际大型机场。公路对外交通全部实现高速化,密度在全国、全省名列前茅。204国道穿境而过,是中国45个主要公路枢纽之一。高速公路总里程336公里,密度451公里/百平方公里。

国家重点公路沈海(通山高速公路沈阳至海口段)、连霍、沈畅、三深在国内交汇,也是通山高速公路(黑龙江通江-海南三亚)和连霍高速公路(新疆连云港-霍尔果斯)两条国内最长高速公路的唯一交汇处。连云港港位于黄海之滨,中国中部沿海海州湾西南岸,江苏省东北端。位于北纬34° 44′,东经119° 27′。是中国十大沿海港口之一,世界集装箱运输百强港口之一。开通了50条远近洋航线,可以到达世界主要港口。

云台山北接6㎞龙,是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陇海和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站。是江苏最大的出海口,苏北和中西部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以腹地集装箱运输为主,承接亚欧国际集装箱水陆运输的重要中转港,是集商贸、仓储、保税、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沿海商港。《连云港港低碳港口建设实施方案》通过交通部专家评审,标志着连云港港成为全国交通行业首个低碳港口建设试点港口。

未来,连云港港将形成由湾内李安运主港区、南翼许巍、灌河港区、北翼赣榆港区和前山岛港区组成的“一体两翼”总体格局。200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85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00万标准箱。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冲刺至1亿吨,集装箱量达到300万标箱。

2011 3月17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连云港许巍港区举行,这标志着连云港港口沿海深水港建设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连云港港有两条客货班轮航线:连云港-仁川和连云港-平泽。连云港有83条分类航道,总里程1138 km。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盐河为主航道,北有舒北运河,西有玫瑰河、槐树新河、柴米河,东有余波河、东门河、官河,南有京杭大运河的航道,形成了干支相连的航道网。

2010连云港港航道工程竣工,构成连云港除铁路、公路外的第三大港口疏浚航道,通过沈炼线(通榆河)向南连接连云港港与大丰港、洋口港、如皋港等沿海、沿江港口,经南通直达长江。

2012年,苏莲水道开工建设,宿迁至连云港水运距离缩短100公里。连云港港为京杭大运河再添一条大航道,为连云港港的内外贸开辟了一条便捷的航道。连云港港口腹地将扩大至9个中心城市,面积达7.9万平方公里,使连云港港真正成为海河联运的重要节点。2012 10 1上午,连云港BRT号线通车。连云港快速公交系统(BRT)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市政府2012确定的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交通工程。是继常州、盐城之后,江苏省第三条真正意义上的BRT线路,全国16城市,江苏省最短的BRT线路。它从西到东贯穿整个连云港市。

连云港快速公交系统(BRT)由BRT主线B1、B3、环线H1和H2以及配套支线(B11、B12、B13、B15)组成。整个系统长136.9公里,其中BRT1线长34公里,环形1线长18公里,配套支线长84.9公里,贯穿连云港市东、西、北、南四个方向,并连接成一个整体。

连云港在轨道交通建成前规划BRT线路***11,包括3条客流培育线和2条服务延长线。连云港BRT线路首末站正线为B1。海州客运站在海一方公园内,经幸福路、海联路、港城大道、中山路、海棠路至海一方公园内火车站H1。火车站经过人民东路、渝州路、海联路。沿河路至火车站H2西城客运站西城客运站经海联路、瀛洲路、朝阳路、幸福路、海联路至西城客运站B11火车站花果山风景区火车站经人民路、解放东路、310国道、钢城大道、夏回路、花果山大道。胜湖路至花果山景区B12海州客运站连云港东站海州客运站途经幸福路、秦东门街、沿河南路、海宁大道、瀛洲路、朝阳路、学院路、花果山大道、港城大道、前进路、朝阳大道、港城大道、黄河路、昆仑山路、港城大道、舞阳路、汇泉路至连云港东站B13港口汽车站连云港东站港口汽车站途经中山路、港城大道、 汇泉路至连云港东站B15连云区政府花盖山居连云区政府、西蜀路、红海路、北固山大道、大港路、平山路、运河路、舞阳路、昆仑山路。

线路1:长约32公里,连接新海老城区、龙河广场商业中心、市政府、开发区中心、李安运新城;

2号线:长约45公里,连接青口盐田、李安运新城、开发区、李安运经济开发区、许巍新区;

3号线:长约46公里,连接新海老城区、火车站枢纽、猴口高铁站枢纽、火车东站枢纽;

4号线:长约27.5公里,连接李安运新城商务核心区、李安运新城中心区、青口盐场、赣榆区政府、赣榆商务中心;

5号线:长约22km,旨在强化滨河新城和南部新城的辐射带动作用,连接火车站枢纽、龙河商业中心、苏新快速客运换乘枢纽、南站城乡换乘枢纽和新客运南站。连云港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由连云港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创办,共有122个自行车系统站点,每个站点6-25个桩,每个站点有2-23辆自行车分布在19条城市主干道上,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一期工程于2014年7月竣工,服务网点143个,自行车18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