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记的主要经历

李记(1892 ~ 1967),男,湖南省平江县乌石镇人。又名袁波、卓志,字茂毅,号谢梦,义善郎。1918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1920参与建立上海* * *生产小组,是小组成员之一。1922,德国留学,进入法兰克福大学经济系。1924转到苏联东方大学。65438-0925年回国,任上海大学经济系教授、社会学系系主任。1927武汉中央军政学校社会学教授。同年回到平江,次年定居上海。李记从1918到1964从事翻译工作,发表了600多万字。1920出版的《社会主义翻译史》由蔡元培作序。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出版署特约翻译,1967年2月逝世于上海。

1为了学英语,听说记者寻找李记的足迹。退休后,李的侄子李,75岁,住在岳阳平江县,赶回老家。“李氏高祖,清道光年间国子监诏,有五子。因此,秀水村一带当时也叫“五支堂”。到了李记的父亲李仁农那一代,人口已经超过了65438000人

从小就才华横溢的李记,在当地一所私塾读过“四书五经”。私立学校的老师看到李记的记忆力惊人,就找到李记的父亲说:“你这个孩子太聪明了,我根本教不了。”有人建议李家把送到外面的学校去。李仁农听到老师的话后,把李记送到了越州中学。

李记被湖南省高等商学院录取。一学期后,主张新学的李记转学到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怀着先学一门外语,再学‘治国平天下’之道的志向,他去了英语系学习。忙的时候,同学开玩笑说他‘坐凳子短’。”1915年的秋天,还没有从师范大学毕业的李记考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

大二时,李记用文言文翻译了著名学者辜鸿铭的英文社论。此举得到了正在北京大学任教的辜鸿铭先生的高度赞赏。李记一度成为北大的新闻人物,随后他走上了翻译之路。

2.将“阶级斗争论”引入中国。

1965438+200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震惊中外。思想非常活跃的李记前年从北大毕业,被扣在补习班当英语老师。他以教师的身份参加了五四运动。据李记1933出版的《我的生活》,李记描述了自己半生的经历和对许多社会问题的看法:“新思潮震动全国,真是一日千里。”深受其影响,李记试图脱离“自我”,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转向“决定我的走向”。

李记开始钻研社会学。因为当时国内的书刊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他就直接读英文原版,“读三四个月有新意的书”。在这个阶段,李记曾经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弟子。以后,他自己坦白:“为什么我那么容易相信托尔斯泰的理论?因为从儒家的克己到他的‘不抵抗’,只有一步之遥。我一往前走,就到了他的领域。”接着,李记遇到了社会主义思潮:“然而,通过研究社会主义的历史,我对一般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的理论进行了比较,知道他的社会主义有许多缺点。同时,我也从经验中感觉到,一旦相信了他的说法,就对现状不满,但总有消极的态度,没有积极的行动。”

“这不能满足我的进取欲望,所以我离开了这个领域,开始在通往社会主义的科学道路上前进。”为了“从历史出发”,弄清国际上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来龙去脉,李记开始翻译基尔库克的《社会主义史》。两周后,“各种困难逐渐消除,可以申请初稿,不用改稿纸了。”在此期间,李记还有另一份教学管理工作,翻译只是“辅助工作”。"然而,不出三个月,这22万字的翻译就成功了."

该书翻译后,李记本来想请辜鸿铭作序。由于政见不同,李记不敢问辜鸿铭。敢来打扰的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胡适教授、留校任教的张申府。在翻译《社会主义史》的序言中,李记特别说明,在翻译该书的过程中,“蒙先生报名翻译了多部德法文献,先生指示困难,张申府先生纠正各种术语的音译”,以表感谢。这本书系统地论述了阶级斗争理论。由上海新青年杂志于6月1920发表,影响较大。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这本书仍使他成为“关于阶级斗争启蒙的三本书之一”。

3 .参与组建上海* * *制作组。

在《社会主义史》出版前夕,陈独秀、李达等人正准备成立第一个* * *生产小组。此时,在山东枣庄煤矿做英语秘书的李记,立即辞掉山东的工作,前往上海参与筹备工作。1920年8月,中国第一家* * *制作集团成立。

不久,李记随陈独秀南下广东。陈独秀曾聘请李记为一中校长兼广东巡视员,但李记以忙于翻译为由辞职。于是,陈独秀如愿以偿,答应成立编译局,打算聘请李记在英国当编译,圆他的留英梦。怀着去英国学习的渴望,李记离开了广东,回到了家乡。为了支付更多的定居和留学费用,李记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翻译中,即使回到家乡,他也不会浪费翻译。

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夕,李记忙于出国留学,1922转到法兰克福大学,1924转到苏联东方大学。回国后,李记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担任社会学教授。1927年7月,因为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合作,武汉反对* * *。一时间,武汉三镇处于白色恐怖状态,李记被迫连夜坐火车逃到平江老家暂避。

“我叔叔回老家从事养猪、种植等体力劳动,向乡亲们推广先进理念。”李对说道。与此同时,李记没有忘记翻译。“我还是利用闲暇时间尽力翻译书籍。在家两个多月,* * *翻译了20万字,算上三本小书。加上在广州翻译的书,* * *有五十万字(两大两小)。”在湖南翻译的这三本书是:马克思的《价值价格与利润》,威尔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里普尼的《不调和》。

年轻一代争相向李记学习。

李说,他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叔叔,但他经常听到他的祖父和父亲告诉他叔叔的故事。“我舅舅有个前妻,一直呆在平江。她叫傅丽珍。”1950农会要求其返还农民的血汗钱。李阿姨让给写封信,并要求寄钱回去补偿农民。李记马上回信说:“我愿意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捐出来,你服从农会的安排。”

“我见过我叔叔的聘书,是人民出版总署发的。我记得上面写着:李记先生,我想请你翻译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上面还印着蓝色印章。”李说,他的祖父和父亲经常对晚辈说:“李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你们要向叔叔学习。所有在这里学习的孩子都知道李记的故事,并渴望以他为榜样。这里的学习氛围一直都挺浓厚的,很多孩子都考取了不错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