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十八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概述?

符合党心民意,顺应时代要求,体现发展规律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社会各界热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各界人士学习十八大报告时认为,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顺应时代要求,顺应党心民意,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是引领中国沿着正确道路不断前进的思想旗帜。

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

各界人士认为,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使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更加完善和严谨。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洪亮说,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体现了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觉”和“自信”。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常务副院长Xi·任杰说,十八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增添了最新最生动的科学理论成果,对于全党进一步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尹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回答了我国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发展的问题,体现了我国生产者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

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勇前进。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干部群众表示,科学发展观为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对策,指导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系统创新,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全面推向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吉林大学教授秉正认为,我们抓住了机遇,克服了一系列严峻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性成就和进步的关键在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落实。

天津市委党校副校长胡说,在意识和观念上,我们过去是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对可持续因素关注较少。但近年来,我们强调又好又快,这是我们观念的重大转变。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地方的各项规划充分考虑科学发展的因素,把环境和民生作为规划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理念有了本质的飞跃,这种发展理念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面貌。

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臧薛莹认为,近年来,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把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从十六大到现在,我国开通青藏铁路,举办奥运会,展示世博风采,完成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跃上多个台阶,跨越一系列壁垒。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显示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教授胡光伟表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一原则贯穿于汶川灾后重建的始终。地震发生后,灾区各级政府以人为本,优先重建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和医院,民生设施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升级。学校和医院成为地震时人们最安全、最坚强、最放心的避险场所。

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落实科学发展观

各界人士认为,目前仍存在一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和一些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只有深化改革,消除障碍,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山西省委党校省情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郑认为,落实和进一步发展科学发展观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少数地方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力,突出表现为短期执政行为阻碍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的调整转变。二是少数干部不能真正深刻理解和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需要进一步深化学习。

专家学者、干部群众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复杂而艰巨的,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制定发展政策,增强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坚定性和执行力。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副院长吴说,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需要进一步统一全党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改革,消除“GDP指挥棒”的负面影响。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让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志在重要和关键岗位上发挥作用。

“以人为本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就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发展成果。”安徽省委党校管理教研部主任高怀成说,产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收入分配问题,迫切需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解决。领导干部要继续转变工作作风,调整工作重心,把“民生”、“民困”、“民怨”放在重要位置,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学发展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