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建议
从高中到大学,不仅文化课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课等素质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体育课,男女生都一起上课,由同一个老师教。但由于男女学生在身体素质、生理结构、运动偏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上课形式存在诸多弊端。其次,高中体育课的课程是学校规定的,忽视了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权利,挫伤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同时也使高中体育课显得死板、不活跃。在这里,由于学校要考虑学生的高考升学率,而升学率主要由文化课成绩决定,所以学校往往以牺牲体育课来换取学生复习文化课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同时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不太重视,这些都是高中体育课弊端的后果。(这是随机故事。在zx读书的都知道,zx体育课直到最后一周才停课...我不能冤枉她...)
不过上了大学之后,找体育课也可以很好玩。老师对同学很好,同时也很严格。还记得第一次上体育课跑五圈,几乎站不起来,晚上就去操场跑步锻炼(编吧...).渐渐的,我的长跑也没有那么辛苦了,平时也精神饱满,甚至晚上失眠的症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还有,大学里的体育课不仅分男女生,还分内容课。男生女生受鼓励,长拳跳健美操。听说大学二年级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这让我有机会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游泳梦想。在某种程度上,它也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另外,因为大学里没有升学率的压力,体育课是实实在在的学生,不考虑对文化课的影响。相反,体育课的一定学分也让学生没有逃课的理由和机会。
总之,这学期我在体育课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是学习北方长拳。我曾经在高三的体育课学过太极,但是因为老师没有问我们,我几乎全忘了。这次长拳老师让我们平时多练习,我就坚定的记下来了。我想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复习和练习长拳来丰富课余生活和锻炼。其次,长跑提高了。高中体育课长跑我几乎没及格(怎么可能?!),而且这个学期我超过了及格线十几秒,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进步。第三,我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事实证明,当我们累了的时候,体育锻炼远比睡觉对我们有益。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把自己打造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以1896第一届奥运会为标志的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竞技体育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和不断提高人的身体、生理、心理能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比赛。它以其独特的优势、系统的可开发性、功能的适用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成为整个体育运动中最活跃、最活跃的部分。它的发展对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也是推动各项体育活动发展的重要条件。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亚文化现象,是指在学校[1]的特定范围内,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一部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的沃土,学校体育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体育兴趣和习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功能。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仍然是以竞技体育为轴心的教材体系。原因有很多。虽然今天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就主体而言,人们认为竞技体育仍然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因此,从大学体育入手,探讨竞技体育社会学所包含的各种因素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竞技体育的价值。第二,竞技体育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由来已久。它源于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斗争性质,是体育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一方面,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水平甚至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其社会影响力是巨大的;另一方面,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竞技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和关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NBA、亚运会、A-A足球赛等。几乎都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走大众化的运动。因为竞技体育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价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之一。竞技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因此有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技术、战术和规则,以提高他们的体育文化水平。竞技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几十年。是师生课外锻炼身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毫无疑问,竞技体育已经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形象,而同一所学校往往以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而闻名或者更为出名。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学都致力于培养高水平运动队,为学校争光。目前,中国的大学制度正在进行改革,几乎所有大学的改革方案都注意到了它的巨大潜力和影响。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先后建立了数十所培养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高校和近300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中学,定期举办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这种促进学校体育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项目不仅提高了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高校运动队的性质已经从原来的培养学校体育骨干、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角色逐渐向半职业化方向发展,其趋势是走出校园,面向社会,走向世界。早在20世纪初,竞技体育就被一些外国专家视为一种公民素质,一种文化生活,一种独特的精神崇拜。他们深信,竞技体育可以培养青少年进入社会生活的能力,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国外的竞技体育是从童年开始的。他们动员和引导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上全身心投入。进入大学后,一些竞技运动已经达到国际水平[2]。因此,校园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为社会培养了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和队伍。但是,我国仍存在许多与时代发展不符的观点和观念,没有正确认识竞技体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导致学校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我们认为,竞技体育在高校的广泛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可以活跃和丰富高校的文化生活。同时对提高高校竞技体育水平,发现和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将起到巨大的作用。3.竞技体育与培养正确体育文化观念的关系最近,国内体育主管部门有意将体育工作与教育系统“嫁接”,走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这将为学校体育带来新的研究课题。“嫁接”成功将对体育教学、学校竞技体育水平、场馆建设、学校名牌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并将极大地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但毕竟学校的竞技体育和职业竞技体育有很大的不同。竞技体育所包含的教育功能成分应该在学校工作中得到重视,而人们倾向于将竞技体育的其他非教育因素进行拓展,移植到学校教育中,使其被扭曲。这是体育改革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没有对体育功能的正确认识,体育改革就会失败,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也会误入歧途。因此,应从文化的角度重新认识竞技体育在高校中的作用,正确发挥竞技体育的文化功能。1.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意识与竞技体育密切相关。体育方面,不强调门第,不分辈分;在竞赛活动中,除了个人身体和心理上的不平等,没有别的不平等。学生在体育锻炼、运动和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体现自己的实力。在体育运动中,法治最重要,没有徇私;最现实,不分资历;最务实,不虚无缥缈。这就要求每个参与者都要尽力去比赛,尤其是一些直接对抗性的运动,比如足球、篮球、拳击等。,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毅力。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合作精神。在竞技体育中,所有的运动都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则,人只能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创造成绩,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受到谴责和惩罚。同时,在一个集体项目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特定的行为要求,必须按照角色要求行事,这非常有利于人们的社会化,也非常有利于培养人们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竞技体育始终遵循“机会均等,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严格的规则和公正的裁判可以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观念;通过竞技体育,还可以学习和锻炼如何正确对待比赛中的失误和失败,磨练坚强的意志,增强抗挫折的能力,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竞技体育来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进而养成优秀的社会公德。即如何为社会团体和组织的公益事业做贡献,如何提高社会意识,如何培养对他人权利和感情的尊重和理解。竞技体育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和场所。3.它有助于培养优秀的个人品行。竞技体育有助于培养人的乐观自信,敢于竞争,敢于胜利,要求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这些都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过竞技体育,还可以培养领导和服从、充分展示和自我约束的良好行为。实验证明,有竞赛经历的学生能表现出更好的个人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出更高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因为竞技体育提供了在承担责任、做决定和影响他人等领域锻炼重要品质的机会。另一方面,竞技体育有培养一些服从品质的倾向,比如尊重、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学生还可以培养一种接受批评的意识,对竞技体育没有敌意或反感,不应该有超越规则和严重伤害对手的行为。竞技比赛有时候需要的是自我约束或者自我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基于野心和求胜的欲望,更是基于豁达的包容。这些行为都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条件。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表明,参加竞技比赛可以扩大学生的兴趣,放开自己的性情,增加认识他人的机会。同时,在激烈的对抗中,在艰苦的斗争中,接受成败、褒贬的心理锻炼。在与他人的交往和冲突中,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磨练,使学生摆脱甚至超越了学习压力和心理痛苦,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更多的精力迎接新的挑战。社会认知的价值选择,如对社会现象的是非评价、道德标准、做人原则等,都可以在体育中得到检验,所以人们认为竞技体育可以检验一个个体对社会的适应能力。5.竞技体育对校园体育文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两面性。竞技体育也不例外。在对学校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可能导致错误价值观的产生。高校体育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进而从中发现和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一些错误的价值观更容易出现在那些运动员身上,甚至出现在他们的崇拜者身上。荣誉和成就可能会让他们更在意个人得失,更在意各种能让他们赢得荣誉的活动,进而导致他们改变人生哲学,无法正确面对社会,正确认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产生背离社会生活规范和道德观念的错误价值观。在某些人身上,甚至会导致人性的丧失,滑向犯罪的深渊。众所周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一旦老师和教练把运动员和学生获得的荣誉和个人兴趣结合起来,就可能出现教育扭曲。这些扭曲主要表现在:为了让运动员尽最大努力达到成年目标,不断给予他们过度的名利刺激,使他们的身心承受有害的压力。竞技体育对学生思想意识和目标的错误灌输主要来自于老师和教练。为了培养一个高水平的高校运动队,他们会更加注重工作的成败、球员、经费、器材等相关方面的重要性,导致过度专业化,甚至不惜违反体育道德、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弄虚作假,这可能会削弱、淡化甚至扭曲教育的培养因素。竞技体育也可能带来暴力。因为攻击性是竞技体育的特点,因为青少年的攻击性和竞争心理,竞技体育中的肢体接触或者对规则理解不准确,都有可能在普通的争吵中演变成暴力行为。因此,在竞技体育教学中应该有道德规范,提高学生辨别、应对和化解暴力的能力。6.高校竞技体育教育的正确途径。在竞技体育对校园体育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校园体育文化也对竞技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很多竞技体育已经在学校体育中出现或萌芽,而随着国家体育战略的改变,实行竞技体育与高校联合办学,最终会形成以学校为中心,依托孝道学校和高校业余训练的一条龙体系,形成整体训练。中学是培养奥运冠军的基地,而高校是大多数运动员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必经之路,从而形成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毕竟学校面对的是普通学生,所以不能在体育教学中使用纯竞技运动。对于那些技术复杂、难度大的技术竞技运动,要从学校体育的实际出发,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革,修改规则,降低难度,改进教学方法,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目的。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俱乐部,利用专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学校开展竞技体育,既能集中有体育潜质的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训练,又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保证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和学生正常的体育教学。四。结论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学影响包含诸多因素,其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要正确理解和认识竞技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防止给青少年不必要的压力和没有教育基础的训练。帮助他人成才,防止轻微耽误,是体育工作者应该充分理解和掌握的教育原则。我们应该深刻理解竞技体育的社会意蕴,把握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方法和尺度,使竞技体育的发展达到最佳效果。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享受运动乐趣,学习体育锻炼方法,培养良好思想品质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未来将要面对的社会生活和压力给予有益的帮助,更好地服务社会。这是学校发展竞技体育的根本目的。同时,高校高水平竞技运动队也要尽快与国际接轨,让真正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甚至奥运会。